裘真:俄國示威工人的鮮血

——列寧罪惡的一生之:三十七

人氣 242

【大紀元2017年03月01日訊】比之於罷工,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對工人遊行示威的鎮壓可以說更殘暴血腥。

1918年1月6日,為了抗議布爾什維克解散立憲會議,俄國兩個首都——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不約而同的舉行了遊行示威,參加者可能多達數萬人,結果遭到了布爾什維克軍隊的開槍鎮壓。「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街道上灑滿了工人的鮮血」。

在彼得格勒,示威工人是「舉著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紅旗走向塔夫利達宮(按:立憲會議所在地)」的,而殺手們不僅未經警告就從埋伏的暗處開槍,而且還「從工人們手中奪過革命的紅旗,用腳踐踏它們,把它們投入篝火中」。

這之後,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對罷工示威的鎮壓一直沒間斷過。

1921年2月21日,彼得格勒的特魯博奇廠工人舉行會議,通過了要求向「人民政權」過渡的決議,提出取消共產黨的專政和建立自由選舉的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為此決定關閉該廠並宣佈重新進行職工登記,這一舉措讓工人們的情緒更加激動。

2月24日晨,當派駐特魯博奇廠的學員兵崗哨不允許工人進廠時,約300名該廠工人便帶動波羅的海廠、費爾拉姆廠等其他一些工廠的工人走上街頭,開始進行示威遊行。

當天下午,俄共(布)彼得格勒委員會執委會召開了緊急會議,把工人的罷工定性為「反革命破壞」,決定對彼得格勒戒嚴,對罷工工廠實行軍管,對工人進行重新註冊。

次日,彼得格勒軍區軍事委員會發佈了彼得格勒戒嚴公告,宣佈:「為了實施軍事戒嚴,恢復各區的革命秩序,應在各區成立由相應黨委領導人主持的革命三人小組。革命三人小組所有的軍事行政命令和決定對該區所有居民有效。所有部署在行政區的軍事力量必須服從該區的軍事三人小組,在特別情況下也可徵得軍事委員會的同意。命令自發佈之時即刻生效。」

按照這個公告,任何人都必須遵守三人小組的所有命令和決定,三人小組具有至高無上的、包括採取極端懲罰措施在內的「鎮壓權」,「可在每一個別情形下使用軍事力量」,「如若街上有人群聚集,部隊可動用武力,如有抗拒者,就地槍決」,尤其是對那些具有鼓動能力的工人活動分子決不手軟。

但就在這天,工人們仍然無畏的舉行了示威遊行,要求言論、出版和集會自由,要求釋放最近因政治原因而被捕的工人、紅軍和水手,要求立即在無記名投票的基礎上改選蘇維埃。遊行示威的工人與設置於各區的軍事院校學員兵崗哨發生了數起衝突。

2月28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莫斯科、彼得格勒的局勢,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鎮壓政治反對派。當天,全俄肅反委員會發佈了關於加強同反對派鬥爭的命令,要求「所有省肅反委員會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粉碎反蘇維埃政黨的機關」,把無政府主義者、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從特別是地方自治機關、糧食機關、配給機關中清除出去;禁止他們號召罷工、演講、遊行示威的活動。

根據這一命令,契卡開始逮捕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在彼得格勒,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被逮捕者超過100人,其中包括著名的孟什維克領袖——唐恩。另外還有約200名工人和知識份子被捕。通過實施嚴格的戒嚴措施以及鎮壓政治反對派,蘇維埃政府最終控制了彼得格勒的局勢。

可見,自從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當權後,俄國工人在沙皇時代可以頻繁罷工示威的權利就再也不復存在了。難怪有人諷刺說,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鎮壓罷工示威的「無產階級領袖」,布爾什維克則是世界上第一個鎮壓罷工示威的「工人階級政黨」。

也許有人不解,當權前拼命鼓動組織罷工示威,當權後卻竭力禁止鎮壓罷工示威,列寧對罷工示威的態度前後何以截然相反?

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權前之所以拼命鼓動組織罷工示威,並不是為了爭取工人的利益,而是因為罷工示威會動搖沙皇和臨時政府的統治,對自己奪取政權有利;而當權後之所以拼命禁止鎮壓罷工示威,則是因為罷工示威會動搖自己的統治,對維護自己的政權有害。

可見,不論是鼓動組織罷工示威還是禁止鎮壓罷工示威,列寧的出發點都是政權的得失。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裘真:斯大林修改斯大林的形象
裘真:斯大林的文化大清洗
裘真:每五名機關工作者就有一名告密者
裘真:「克里姆林宮醫生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