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二二八事件70週年 台灣民主頌拉序幕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2月28日訊】二二八事件今年邁入70週年,適逢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館20年,台北市文化局規劃紀念特展,從2月23日起展出3個月,前夕更將在戶外廣場演奏「台灣民主頌」紀念。「今年最大的重點,是要讓年輕人認識二二八」,台北市二二八協會理事長黃秀婉認為二二八應超脫於政治,回歸歷史本質,並從教育做起,她也致力於此。

民國36年2月27日,私菸攤販林江邁被查緝員毆傷、路人林文溪被槍殺事件,翌日,民眾從大稻埕結隊遊行抗議,抵行政長官公署時遭衛兵開槍掃射,造成多人死亡。

部分民眾透過台灣廣播電台對外發送訊息,全台陷入混亂。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屆滿70週年,這次特展設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地下1樓,除展出二二八事件爆發時國內外媒體新聞,也展出官方道歉、立紀念碑、訂紀念日、設紀念館及賠償事宜等文物,還有回顧紀念館從開館以來,推動數百場推廣教育、講座、影展、座談各種活動與80餘次主題展覽。

今年最大亮點,則是台北市二二八協會理事長黃秀婉催生「台灣民主頌」,她醞釀1年多,「本來是想做安魂曲,但是相關曲子太多了,而且應該要歌頌這些前輩,決定取名台灣民主頌」。

「台灣民主頌」歌詞由國、英、客3種語言穿插,為黃秀婉女兒何欣怡所寫,曲調為音樂家鍾耀光所譜,共分曉行、先聲、流殤、家徽、傳炬5樂章。

黃秀婉笑說,「醞釀很久,但催生很快,我女兒在我媽媽的床上寫下歌詞,幾分鐘就寫出來了。」

黃秀婉說,每一章都有其意義,「曉行」代表先人們在即使面對茫茫未知前方,仍奮勇前進;「先聲」代表著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言人王添灯為台灣人民挺身而出;「流殤」為當時的流血衝突;「家徽」則是代表這起事件永遠烙印在人們心中;「傳炬」為這些先人的精神將一代傳一代。

黃秀婉:要讓年輕人認識二二八

身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王添灯的外孫女,黃秀婉坦言,她到了高中、甚至辦過王添灯展後,才較了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

二二八造成的陰影太大,受難者家屬都很低調,頂多在每年的2月28日私下談論。黃秀婉回憶,她媽媽每次說完後,總馬上和年幼的他們說「這出去不通講!」(閩南語)。

即使二二八已平反,許多長輩仍不願提起,因為這是內心永遠的傷痛,她說,「我大舅到了70幾歲,還會夢到要被抓走」。

「我10幾年前開始接觸紀念館的人,我有一個感覺,他們跟二二八無關,卻默默為我們這些人整理資料、導覽,我心存感恩。」也因此,黃秀婉投身相關工作行列。

她從民國104年起更與「台北城市導覽」合作,帶領民眾走訪二二八事發舊址,今年會與紀念館共同推動史蹟導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實地踏查,更容易了解歷史。

「現在大家想到二二八都直接聯想到悲情,為什麼呢?我覺得應該要走出來,讓歷史成為一個借鏡,以後不要重蹈覆轍,才是重點。」黃秀婉認為,二二八不該有政治色彩,回歸歷史本質,台灣人學習自己土地上的歷史。

黃秀婉說,她有學生在台灣念美國學校,某次她遇到一群人到二二八紀念館,好奇詢問,才知道美國學校有「二二八週」,這群學生到紀念館蒐集資料,反之台灣學校的學生,只能從課本上認識二二八。

她認為二二八應超脫於政治,回歸歷史本質,並從教育做起。但教科書的資訊卻又太少,希望教育局、文化局跨局處合作,深耕校園,從教育做起。(轉自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