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真言實:大撒幣,實行金錢外交!

人民怎麼愛這個國?(二)

人氣 380

【大紀元2017年03月01日訊】中共大撒幣最可惡的是:不顧中國百姓的疾苦(毛澤東時代,混帳魔頭把中國折騰成了全球第一窮國;2010年代,中國變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還是發展中國家,由於貧富懸殊,中國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非常低劣——相當於非洲,而且有1 / 5.6 的赤貧窮人),不顧中國平民福利之低下(全球最差),大把大把將國庫銀子撒向國外,開展金錢外交。

上一篇談了中共黨國財政支出「金錢外交」的第一部分——近些年(2001—2016)的對外大撒幣。應該指出,其所作所為雖然可惡,但畢竟還有所回報,對中共黨國的經濟發展還有一些積極作用,最可惡的是大禍國賊毛澤東和萬惡的毛澤東時代(1949—1976),對外大撒幣完全是:白扔錢,養了一群白眼狼!——為此,多餓死了上千萬中國人!

當時,全球第一窮國援助了110個國家(每個受援國都比中國富。資料來源:2010—03—19中共人民網-《環球時報》發文《1976年前外援110多國,中國慷慨多少錢!》)。本文談四個例子:三個國家和非洲——重點談朝鮮,限於篇幅,其他簡略敘述。

一、援助朝鮮

(一)抗美援朝——史無前例的無私軍事援助——最荒唐最窩囊最無恥最賣國的戰爭

毛共當年欺騙中國人民的「抗美援朝」彌天大謊早已破碎。實際上朝鮮戰爭是毛澤東的父皇——斯大林所策劃,蘇聯、朝鮮是侵略者,毛澤東共產黨替父上陣,甘當馬前卒(蘇聯不上戰場,躲在幕後),為金氏王朝保家衛國——也就是說,毛共為邪惡朝鮮兩肋插刀。

戰前毛澤東將全副武裝的三個師另兩個團(6.9萬重兵)送給了金日成,旋即成為朝鮮的主力部隊。1951年1月,中國又為金日成輸送了10萬名朝鮮族戰士,重建潰敗的朝鮮人民軍。

還無償贈送了大量軍事裝備:

附表:1950-1953年中國向朝鮮提供的武器裝備
序號 品名 單位 合計
1 萬支
(挺)
6.7
2 火砲 920
3 坦克和自行火砲 120
4 各種槍彈 萬發 5929
5 砲彈 萬發 61
6 汽車 1233
7 無線電機 200
8 有線電機 500
9 地雷 萬個 1.9
10 手榴彈 萬枚 39.6

中國浩大的援朝軍費支出

現代熱武器戰爭,是巨大的物質消耗。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戰後出現了嚴重危機。其時,中國又進行了四年國內戰爭(實際上是蘇聯輸出共產革命的侵華戰爭),可謂災難連連;然而,禍國賊毛澤東又發動了「抗美援朝」,多災多難的中國雪上加霜!

1950年軍費占全年中國財政支出的41.1%,建設費占25.5%;1951年軍費52.64億元,占總支出的43%,建設費只占28.7%;1952年軍費占32.9%,1953年占34.2%,但絕對數都大於1951年。

為「抗美援朝」,中華民族犧牲了100萬條年輕的生命!並且背上了沉重的戰爭債——高達34.85億盧布(約合235274.3億元中國幣,當時折合13億美元)。這筆巨債,直至1960年大饑荒時期才還清(不過,並不是蘇聯逼債)。

為「抗美援朝」,助紂為虐當幫凶,1951年2月1日,中國被聯合國定為「侵略者」,遺臭萬年!

1961年7月11日,簽訂《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中國又承擔了武裝對抗蘇聯保護朝鮮的責任。

(二)前所未有的長期無私經濟援助

1、戰前

中共對朝鮮的經濟援助,始於建政之前——1949年,中共東北占領區即主動調集大米和玉米開始支援朝鮮。

2、戰時(1950—1953)

戰時中國援朝物質高達14億盧布(當時折合5.2億美元)。1953年金日成訪華期間與中國簽訂了《中朝經濟及文化合作協定》,中方明確表示「將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起,截止1953年12月31日這一時期中國政府援助朝鮮的一切物資和用費,均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又無償贈送朝鮮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折合新幣8億元人民幣,折合3.25美元)。

援朝,不惜血本,慷慨解囊,自己卻背負沉重的外債!世界史上哪有如此混帳的政府?

戰後(1953—1958)

《中國對朝鮮”堅定支持”背後的歷史真相》(360網2013.2.20):

戰爭一結束,中國便開始大規模援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中國的援助力度非常大:(1)、如上所述,為了更進一步援助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54至1957年4年內,再撥人民幣8萬億元無償地贈送給朝鮮,作為恢復國民經濟之費用」。同時規定,在1954-1956三年內,中國自費收養22735名朝鮮難民兒童,並贍養負責教育這些兒童的7186名朝鮮公民及其家庭成員。(2)、除資金援助外,中國還向朝鮮提供工業設備(織布機、蒸汽機車、車皮)和煤炭以及生活消費品等。僅1954年中國便向朝鮮出口了13萬噸糧食(1953年為20萬噸)、4000萬米棉布(幾乎等於朝鮮1955年的總產量)、60萬雙鞋和30萬套棉裝和大量的糧食等。(3)、中國幾十萬志願軍還為朝鮮提供了大量無償勞動力,支持其戰後重建。據志願軍司令員楊勇1958年的報告說:「8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共幫助朝鮮人民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412間,恢復和新建大小橋梁4263座,修建堤壩4096條,全長43萬公尺,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長達1218.71公里,進行田間勞動8.5億坪,送糞1314.6萬擔,植樹3608.65萬棵,運送糧食物資63853噸。此外,志願軍官兵節衣縮食,以糧食2126.05萬斤,衣物58.9萬件,幫助部分駐地人民渡過災荒,還為朝鮮人治病188.39萬人次。」

在朝鮮經濟重建的最初之年,中國做出的無償援助承諾,在金額上已經超過了蘇聯與東歐國家的總和(蘇東合計不超過22億盧布,而中國則超過30億盧布)。

4、中國大饑荒時期(1958.10—1961)

在世界經濟史的黃金時期(1949—1973)中共黨國爆發了五年毛禍大饑荒,1960年死亡最慘烈。1961年開始進口糧食,災情有所緩解,但整體經濟形勢仍然十分惡劣。1961年,中國農業總產值較1960年下降2.4%,輕工業總產值較1960年下降21.6%,重工業總產值較1960年下降46.5%,財政收入較1960年減少37.8%,國家財政出現10.96億元的赤字。

就在屍骨如山苦難深重的大饑荒時期,由於毛澤東挑釁,中蘇友好同盟關係破裂,中共黨國的外交重心由反美帝轉向反蘇修——不自量力不顧人民死活的毛澤東同時向全球兩大超強國家「劍拔弩張」。為了爭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撒錢交友外交變本加厲.

1961年初,由於特殊困難,中國對朝鮮的煤炭供應出現了延誤。1月20日國務院下達緊急通知搶運對朝鮮的出口煤。通知要求自1月21日起到1月底,採取緊急措施,由黑龍江省每天保證雙鴨山特原煤2500噸,遼寧省每天保證撫順中塊煤500噸,山西省每天保證大同中塊煤500噸,再加上不在計劃內的河北省開灤煤礦每天保證開灤焦原煤1500噸發運朝鮮。同時由鐵道部配合運輸。國務院發出指示:對朝鮮出口的煤炭,一噸不能少。為了防止拖欠現象再度發生,1月底,國務院下達一季度對朝出口煤炭計劃通知時,特彆強調:朝鮮鋼鐵工業生產所需焦煤一向從中國進口,如果中國對朝焦煤出口工作做得不好,會影響朝鮮鋼鐵工業的生產,影響朝鮮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對朝鮮出口焦煤是一項政治任務,是一項重要的國際主義的義務。」於是,中國有關部門全力以赴,盡其所能。1961年底朝鮮向中國提出增加煤炭供應的要求,中國決定於12月底預交1962年煤炭出口額中的8萬噸給朝鮮。為此,外貿部、冶金部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緊急調撥:由開灤煤礦供應洗煤3萬噸,峰峰煤礦供應焦原煤1萬噸,雙鴨山煤礦供應焦原煤2.5萬噸,撫順煤礦供應塊煤1萬噸,大同煤礦供應塊煤0.5萬噸。朝鮮的這一突然要求打亂了中國自己的生產計劃,為了調撥這8萬噸煤炭,中國不得不削減國內企業的用煤數量,從冶金部直屬企業的用煤量和國內各用戶的煤炭數量中劃撥解決。為確保8萬噸煤炭及時運送,外貿部還協同煤炭部、鐵道部制定具體運輸計劃,以保障煤炭能夠如期運抵朝鮮。中國對朝援助不僅要保證數量,還要保證質量。1961年7月,金日成來華簽訂《中朝友好條約》期間與周恩來談話中提及中國出口朝鮮的煤摻有石頭、存在虧噸等現象,周恩來立即囑咐主管對外經濟援助工作的方毅過問,並提議雙方「作個協議,設備質量不好,貨物質量不好,技術人員工作不好,請隨時通知,我們隨時調換」。對於不好的設備,中國「該返修的要返修,該調換的要調換」。這與蘇聯拉來舊機器敷衍朝鮮形成鮮明對比。鑒於中國經濟援助保質保量且有求必應,朝鮮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中國竭盡全力仍不能完全滿足朝鮮的需求。1961年底,朝鮮副首相李周淵率團祕密訪華,目的是進一步向中國尋求經濟援助。朝鮮提出需緊急訂貨鋼管3000噸,1962年貿易再需25000噸,另外還要10萬個紗錠。周恩來表示,中國的鋼管也缺貨,有些還要從蘇聯進口,最後答應提供一半。至於10萬紗錠,中國實在拿不出貨,只能請朝鮮派人來中國拆遷已經停產的紡織廠。李周淵走後,中國開始落實拆遷10萬紗錠一事,決定在邯鄲、石家莊、鄭州三市新建的棉紡織廠中挑選拆遷部分設備以供應朝鮮,經朝方實地考察後,最終決定拆邯鄲三廠、五廠的126000錠的棉紡全程設備(包括附屬設備及器材)供給朝鮮。

中朝蜜月時期(1962-1964.10)

1962年——中國大饑荒的最後一年,已經破裂的中蘇關係急劇惡化。為了拉攏朝鮮,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對朝經濟援助。因此經濟利益的考量被進一步忽視。在這年1月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國家計委和財政部對1962年工農業生產計劃和財政預算作了壓縮,但仍存在30億元赤字的缺口。而且對蘇聯尚有12億舊盧布的欠債未還,然而在1月的中朝1962年度相互供應貨物談判中,中國還是爽快地答應將朝鮮1961年對中國貿易中欠交的商品一筆勾銷。中國的慷慨受到朝鮮人的讚許,認為這才是兄弟之舉。由是,年中朝鮮方面得寸進尺又提出同中國簽訂長期貿易協定的要求,中方旋即作出安排。10月11日,周恩來飛赴平壤,就中朝貿易的一些原則性問題與金日成達成一致。10月底,李周淵率領朝鮮政府貿易代表團訪華。在雙方關於長期貿易協定的第一次會談中,主管經濟工作的李先念副總理就交代了中國的談判方針:「凡是我們辦得到,又是朝鮮需要的,我們一定辦;朝鮮需要,我們技術或其他問題沒過關的,就向你們談清楚,待以後過了關再辦。我國今年情況比去年好,相信明年會更好,但還有些困難,為了滿足朝鮮的需要,我們儘量擠。」在談判中,朝鮮希望中國能夠滿足朝方對砂糖、棉紗、鎢砂等商品的需求,並儘量多接受朝方提供的石墨電極、炸藥、石墨等。這些商品原本按照計劃都是要出口蘇聯的,現在蘇聯不要了,只能請中國幫助吸收。至於中國希望進口的有色金屬,朝鮮則說因為發展這些有色金屬得到了蘇聯的援助,因此產量的70%需要提供給蘇聯,以蘇聯的需要為先,估計1965年以後能滿足中國需要。對此中方也表示了理解。中國出口朝鮮的商品,有些按成本計算虧本很高,但考慮到是朝鮮工業發展的必需原料,中方便全部滿足了朝鮮的要求。如石膏和硫黃,朝鮮在五年內的需求量很大。按成本計算,中國每出口一噸僅能收回成本價的20%—25%,並且由於勞動力缺乏,中國的生產很不穩定。無論從經濟核算的角度看,還是從生產狀況的角度看,這兩項商品都是中國不應該出口和不應當多出口的。但是中國考慮到這兩項商品都是朝鮮發展「七年計劃」所必需的重要原料,如果不供應會影響朝鮮的生產和發展,因此中國克服自身困難,全部滿足了朝鮮在長期貿易中對上述兩個商品的要求。對於給予朝鮮的貸款,中國本來就沒指望能夠收回。周恩來在最後的談話中說:「貿易上能夠平衡當然好,萬一不能平衡,就和去年一樣,可以從貸款中支付,也可以留轉到下一年度。」至於貸款歸還問題,「你們不要放在心上,如果到時間有困難,不能還,可以延期。」周恩來還告訴李周淵,實際上中國並沒有把朝鮮和越南的貸款還款列入預算收入,而是列入了預算支出。11月5日,中朝兩國政府簽訂1963年至1967年相互供應主要貨物的協定、1963年相互供應貨物議定書、朝鮮使用中國貸款議定書和中國向朝鮮提供成套設備和給予技術援助的議定書等五個文件。朝鮮方面對此結果非常滿意。中國方面則將中朝長期貿易協定的簽訂視為對修正主義者的一個打擊。對中國而言,在簽訂中朝長期貿易協定時很少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正如外貿部所總結的,中國對外經濟關係總的原則就是「經濟要服從政治」。1963年,朝鮮向中國提出以3萬噸大米換6萬噸小麥的要求,原因是朝鮮大米在資本主義國家銷路不好,賣不出去。鑒於當時中國國內小麥尚不夠供應,如要供應朝鮮,中國只能從澳大利亞購買。外貿部經請示中央後決定同意交換。這樣一來,小麥的買價、運費、保險費加在一起,中國要虧損外匯16萬英鎊。中國政府非但沒有要求朝方補償外匯虧損,還主動提出連同朝方大米的運費中方也一併負擔。此外,在履行協定時,朝鮮方面經常根據自身需求更改計劃或突然提出新的要求,給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困難和經濟損失。對此,中國不僅一一滿足朝方所有要求,並且主動承擔因朝鮮肆意變更計劃而造成的經濟損失。1963年4月28日,朝鮮貿易省提出,撤銷中國援助的金筆廠、鬧鐘廠、制罐車間、油墨廠四個項目,理由是朝鮮需要集中力量建設軍工企業和解決吃穿用問題。但這些項目多數已經完成設計,有的設備已經造好。對外經濟聯絡總局報告中共中央,擬同朝鮮協商,如果確實不要,則全部由中方自己處理,設計和設備製造等費用,朝方也無需承擔。周恩來批示同意。1963年11月5日,朝鮮駐華使館提出:根據金日成首相最近指示,朝方擬提前建成針織廠,並在年內把部分生產流水線安裝好。為此,要求中國提前交貨,於年底前交付棉毛機139台,搖紗機39台,包縫機85台和縫紉機42台。中國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要求輕工業部最大限度滿足朝方的要求。在向中方提出援建針織廠的要求後,朝方又多次反覆更改所需原材料和設備的數量。關於供應朝鮮織物車間簾子布設備機物料的數量,中朝雙方已於1963年7月22日商妥,9月7日朝方卻要求將機物料數量由原來的1年用量改為3個月用量,中方表示接受。12月10日朝方又來電,要求繼續按照原定清單供應。為滿足朝方要求,中國成套設備出口公司特致函針織對外工程公司指示盡力予以安排。同樣,關於供應朝鮮針織廠的設備清單,雙方也已於1963年7月22日商妥,而9月7日朝方要求撤銷清單中的煮紗鍋等8項設備。中方表示接受後一年多,朝方又來電,要求中國繼續供應已經撤銷的3項設備共29台。中國依舊答應盡力予以安排。1964年12月15日,就在中國援助朝鮮的紡織設備初捻機和復捻機即將交貨之際,朝方突然提出削減訂貨數量,中方沒有辦法,只得同意。

6、蘇朝關係改善時期(1964.10—1965)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蘇聯對亞洲事務給予更多關注,在增加對越援助的同時,也重新恢復了對朝援助,蘇朝關係顯著改善。為了爭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毛澤東則進一步加大了拉攏朝鮮、越南的力度。1965年,中朝兩國簽訂了兩份經濟協定:一份是中朝1966年相互供應貨物的議定書,一份是中國向朝鮮無償提供物資的協定和提供貸款的協定。1965年12月中旬,為商討中朝1966年相互供應貨物協定事宜,外貿部副部長李強帶著擬定的「備戰物資草案」前往朝鮮,告知中國決定無償地向朝鮮提供50萬噸小麥、30萬噸石油和3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中國如此慷慨出乎朝鮮意料,金一副首相表示萬分感激,說朝鮮「只有靠中國,無別人可靠」,並對朝鮮在經濟往來和貿易中虧欠中國很多債深感歉意。金一還反覆對中國大使表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人民一向給我們物質上道義上的援助,這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為反對現代修正主義,捍衛馬列主義的純潔性,我們應團結,共同對敵,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任務。」在與李強會談後,朝鮮又提出三個要求:第一,300萬美金不必作為無償援助,可以作為貸款,3年後歸還;第二,朝鮮大米賣不出去,想請中國幫忙,明年用英鎊收購5至10萬噸;第三,英國人不讓朝鮮人進入香港,希望中國幫助朝鮮在香港做生意。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前往朝鮮簽署中國向朝鮮無償提供物資的協定和提供貸款的協定。金日成在與李先念的會談中,抱怨蘇聯在進口商品中堅持要有色金屬、蘋果、魚類,給朝鮮人民生活造成影響,對於中方所提供的支持大為稱讚,直言中國是在幫助朝鮮還債,中國在長期協定中克服自身困難每年供給朝鮮的鎢砂,朝鮮煉成高速鋼賣給蘇聯1萬噸,折成2000萬盧布,抵消一部分因貿易逆差產生的貸款。談到中朝關係,金日成說:中朝兩國是兄弟,將始終共命運,將來一旦有事,還要並肩作戰。沒有任何因素能使中朝關係改變。現在帝、修正在掀起反華運動,企圖孤立中國。我們同中國站在一起,堅決進行反對孤立中國的鬥爭,並有決心準備同中國一起受孤立。至於對蘇聯的看法,金日成承認中朝兩黨的認識不同,但強調朝鮮「反修的基本立場是不變的,今後也會同中國站在同一立場上進行鬥爭」。但這時,朝蘇關係也因為蘇聯重新恢復對朝援助而開始升溫。1965年2月,蘇聯總理柯西金訪朝,大談蘇聯對越南的軍事援助,說美國是侵略性的國家,還承認過去反斯大林不對,以後不再攻擊斯大林了。柯西金訪朝後,蘇聯開始重新向朝鮮提供機器設備,大量蘇聯專家也進入平壤。朝鮮隆重地接待了蘇聯代表團,在宣傳中強調朝蘇友誼是在長期鬥爭中凝成的,進一步肯定蘇聯新領導人和蘇聯在反帝鬥爭中的作用。對於中國,朝鮮仍舊保持友好關係。1965年10月28日,金日成接見中國人民代表團時說:「今後在朝鮮發生戰爭,我們還是要向你們求援的,要共同戰鬥的。毛澤東同志說過,中國東北是我們的後方,全中國也是我們的後方,這一點我們是堅信不移的。」朝鮮左右逢源在中蘇之間開展等距離外交,兩面受益。

韓國國防問題研究所專家洪成彪認為,若沒有蘇聯和中國在50~60年代的無私援助,朝鮮不可能在「和平建設競賽」中全面超過韓國。

1966年中國爆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由於中國在外交領域採取的極「左」路線,以及中國國內紅衛兵、大字報對朝鮮的攻擊批判,中朝關係再次跌入深淵。

7、文革後期——1970年代

1970年代,在中蘇的大力援助下,朝鮮經濟已相當繁榮。彼時全球一流貧窮國家——中國,陡然發現朝鮮已是「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時代——中共宣傳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景象,朝鮮民眾的生活通過多部電影傳到中國,電影展示的朝鮮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和免費住房制度令中國人羨慕不已,當時甚至有不少中國朝鮮族人移居朝鮮。

儘管如此,1970年代初,中共黨國調整外交政策,還是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重新恢復了對富裕朝鮮的援助。1971年9月6日,中朝在北京簽訂無償提供軍工成套大項目的協定,確定中方提供33型潛艇全套部件和圖紙,並幫助朝鮮建設可年裝配4艘潛艇的工廠。援朝潛艇項目被稱為「13號工程」,它是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實施的第二大援外工程,金額和規模僅次於援建非洲坦贊鐵路。

(三)最無恥的是賣國——拱手送出國土

1962年,為了這個「同志加兄弟」,毛澤東將中國吉林長白山天池的一半(一說百分 之五十三)拱手送給朝鮮,分水嶺東側的三座山峰也捎帶送了出去。

二、援助越南

上述《1976年前外援110多國,中國慷慨多少錢!》指出:

在繁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仍念念不忘支援越南。從1950年至1954年,中國政府向越南政府提供1.67萬億人民幣的援助。1953年3月13日,周恩來復電駐越南的中共中央聯絡代表羅貴波並轉越南勞動黨中央:越南要求中國援助的軍事物資,均可予以解決,即由軍委總後勤部分批發貨。12月,為協助越南具有決定意義的奠邊府戰役,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提供戰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彈藥、通信設備、糧食、醫藥等,保證了此役大獲全勝。

1954年5月日內瓦會議結束越南北部戰爭,中國繼續援助越南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2月,中越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援助越南修復鐵路、恢復郵政電信、修復公路及航運、水利等議定書。

1955年越南政府代表團在胡志明主席率領下訪華,提出援助煤礦、水泥廠、紗廠、發電廠等。中國政府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並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折合3.25億美元)。在《關於中國1955年援助越南議定書》的附件中,中國不顧本國大米供應緊張,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以及300噸麵粉、5噸葡萄乾、1130箱酒及粉條、香菸、中成藥、醫療器械等;還有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藥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這份清單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真把越南當成了兄弟,無所不給。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中國對越援助大幅上升。1959年2月18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7份文件,中國向越南提供人民幣3億元的長期貸款和1億元的無償援助。

(在五年大饑荒時期,隨著中蘇決裂),中國對外援助的步伐越邁越大。

1962年夏,中越兩國領導人在北京會商,中國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1964年6月,毛澤東對來訪的越軍總長說:我們兩國兩黨要合作,共同對敵。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們兩家無條件共同對敵。7億中國人民是你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國土是可靠的戰略後方。

1965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援越運輸領導小組,組長是總長羅瑞卿,負責統一處理有關援越事務。周恩來在越南最困難時,5次出訪越南,儘量滿足越方的要求,還經常主動幫助越南解決困難。1965年10月,應胡志明主席要求,中國先後向越南派出防空兵、鐵道兵、工程兵和後勤部隊共計32萬人,最高年份高達17萬人。1970年,中國軍隊奉命全部撤回國內,而1442位烈士的遺骸至今仍留在越南。

1971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人民幣。這年,中國還同朝鮮、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等國簽訂了援外協議,總額度為74.25億元人民幣,是建國以來對外援助任務最重的一年。對外援助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8月,越南北方發生特大水災,危及數十萬人。中國緊急調動飛機和火車,運送救災物資到越南。9月27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1972年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98億元人民幣。

1972年國家財政對外援助支出51.49億元人民幣,占國家財政支出的6.7%,比1971年上升31.6%。11月26日,中越簽訂1973年中國對越南13項無償援助的協定,援助價值21.07億元人民幣。

1973年中越南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折合人民幣25.39億元人民幣,加上同其他國家簽訂的援助協定,1973年國家財政對外援助支出達到57.98億,占國家財政支出的7.2%,是建國以來對外援助支出最大的一年。

1974年中國又簽署了給予越南無償經濟和軍事援助的協定。

1975年5月,越南南方解放,中國逐步減少對越南的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械廠、高射機槍廠及槍廠的擴建等工程還在繼續。9月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黎筍訪問中國,中越兩國政府簽署中國向越南提供無息貸款的協定和1976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資的議定書。

周恩來對越南領導人說:為了支援你們,我們不惜承擔了最大的民族犧牲。從1962年起,根據越方要求,中國提供各種舊式武器和中國生產的無漢字新武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生產的大型武器裝備很多供應了越南,甚至從現役裝備中抽調,而自己需要換裝的坦克和大口徑火炮卻很少更換。1968年前,中國生產的63式電台3000餘部,絕大多數支援了越南,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有的新武器生產不足,寧可自己缺編,先拿去支援越南。由於援越的野戰輸油管不夠,中國推遲當時正在鋪設的戰備輸油管線,將優質鋼管運往越南。1968年6月,越南副總理范雄與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談1969年的援助,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中國已停止生產這種型號,把庫存全部給了越南。1971年至1972年,越南更是把中國當成了免費武器庫,提出要1000架飛機,3個營的紅旗二號地空導彈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這些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都是從蘇聯進口的,中國自己還沒有這麼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4.5萬發。這張清單完全超出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

在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越南的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的軍事物資可以裝備200萬陸海空軍隊,各種物質折價200多億美元。包括輕重武器、彈藥和軍需品,450個成套設備項目,346億米棉布,3.5萬輛汽車,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億美元的現匯。這些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對於越南,中國除了經濟援助,更多的是無償的作戰和勞務援助。軍人除了在一線作戰之外,還在承擔通信、後勤、築路、掃雪,甚至還承擔了為他們的農民挖溝、種地等事情……

三、援助阿爾巴尼亞

從1954年起至1976年,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折合人民幣100多億元。(資料來源:《對外援助六十年》)——注意了:其時阿爾巴尼亞總人口才200萬,相當於平均給每個國民4000多元!

上述《1976年前外援110多國,中國慷慨多少錢!》指出:

中國對外援助的另一個大戶是阿爾巴尼亞。1949年11月,中國和阿爾巴尼亞建交。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會議上,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不同意赫魯曉夫攻擊中國,此後,中阿兩國更有了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係。阿爾巴尼亞認為自己是為了中國才失去蘇聯的援助,理所當然向中國伸手。霍查對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說,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謝胡也說,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

19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1961年阿爾巴尼亞獅子大張口,3次派人來北京要錢要物,甚至提出很多不切實際的要求。周恩來衛士喬金旺回憶: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書記科旬加來訪,主要是伸手,給少了還不行。阿爾巴尼亞不理解我們也很困難,雙方談得不好,總理心情很不愉快。12月25日,周恩來對來華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凱萊齊說:我們根據力所能及承擔國際義務,但由於我國連續遇到3年災荒,加上蘇聯撤退專家,所以我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因此援助不能像你們希望的那麼多、快、大、好,不可能把蘇聯過去答應的援助全部包下來,你們自力更生還是主要的。儘管如此,1962年1月13日,中國還是與阿爾巴尼亞政府簽定了5項議定書。

從1954年起,中國政府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折合人民幣100多億元。中國還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而阿方供應中國的如菸草、香菸、瀝青等,中國並不需要。1969年,謝胡與到訪的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談了6個多小時,全是要東西。李先念問,你們拿我們這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謝胡說根本沒有考慮還。

不斷伸手,不斷得到滿足,阿爾巴尼亞形成了嚴重的依賴思想。中國幫阿建設紡織廠,而阿自己不種棉花,要中國用外匯替它買。織成布做成衣服,沒地方賣,反過來賣給中國。中國援建了化肥廠,但阿方不放心中國的主機,提出要意大利的主機,結果意大利主機使用不長時間就壞了,又要中國用外匯買意大利的備件。優質鋼材中國自己都極少,而阿方用中國援助的優質鋼管做電線杆,優質鋼板鋪廠房地面,甚至鋪路。中國自己都捨不得用的高標號水泥,援助給阿,而阿方竟用來建烈士墓——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建了1萬多座紀念碑。

1970年8月,中阿的「政治戀情」降溫。但阿爾巴尼亞仍厚著臉皮要求中國援助32億元人民幣,中國決定提供19.5億元人民幣的長期低息貸款。阿爾巴尼亞又要求中國更多接受香菸、菸葉和成衣等,中國不得不同意接受這些並不需要的東西。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在阿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至1980)期間,要求中國提供5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中國認為過去對阿的援助已不少,這次要求的數量過大,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鑒於阿已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能力,中國決定少給援助。阿方堅決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1976至1980年的貸款。7月30日中阿雙方簽定貸款協定,中國貸款給阿爾巴尼亞10億元人民幣。阿爾巴尼亞還再三要求中國提供糧油,而此時的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確實拿不出更多的東西。阿爾巴尼亞很不滿意,表示決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低頭,並拒絕給中國需要的原油、瀝青。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霍查含沙射影攻擊中國。如此這般,就不會再伸手了吧?但1975年6月,阿方又來中國要援助。7月3日,中阿簽訂長期無息貸款等議定書。

四、援助非洲

上述《1976年前外援110多國,中國慷慨多少錢!》指出:

1956年12月12日,彭德懷關於援助埃及軍事裝備問題給毛澤東並中央的請示報告,說7日埃及大使來訪,提到埃軍在西奈半島作戰中,軍事裝備損失很多,希望中國給予援助。彭德懷說毛澤東主席曾說過,只要埃及需要的我國有的東西,我們都可以並願意援助。毛澤東批:籌劃的兩項,可以進行籌劃。具體援助事項,須經國務院統籌酌定。

1958年底,中國與非洲國家陸續建交,建交前幾個月開始援助中小型工業項目和農場。1959年到1960年,中國連續兩年糧食減產,整個國家都在勒緊褲帶,很多人餓死,但中國還是答應非洲一些國家的要求。1960年,中國援助幾內亞一萬噸大米,援助剛果5000噸至一萬噸小麥和大米。中國向埃及等國提供經濟援助,派出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中國在非洲最著名的援建工程是坦贊鐵路……

坦贊鐵路是一條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幹線,是東非交通動脈。東起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西迄贊比亞中部的卡皮裡姆波希,全長1860.5公里。1970年10月動工興建,1976年7月全線完成。沿線地形複雜,線路需跨越裂谷帶。由中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三國合作建成。為贊比亞、馬拉維等內陸國家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坦贊鐵路是中國毛澤東時代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工程共耗費約5億美元——中國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由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勘測、考察、設計並幫助坦、贊兩國政府組織施工。
工程中中國先後派遣工程人員5.6萬人次,高峰時期中國在場工程人員1.5萬人。投入物資機械83萬噸。鐵路完工後交由坦桑尼亞、贊比亞兩國組成的鐵路局共管,中國繼續提供無息貸款和技術支持以協助其營運。截止1999年底,中方累計派出專家近3000人次。
有49位中國援建人員被奪去了生命,約有30%犧牲在工地,40%犧牲於交通事故,30%被惡性瘧疾等疾病死去。
五、看看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何其貧窮悲慘

彼時,普通中國平民沒有錢買照相機,即使有照相機的共產黨幹部(包括記者)也不會或不敢拍毛共黨國的貧窮景象。所以,很難查到影像資料。以下幾個方面可供判斷——

(一)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地球進入空前的和平時期,1949—1973年是世界史的黃金時期,各個類型大多數國家經濟發展順利一片欣欣向榮。

2、中國經濟長時期領跑於世界,禍國賊毛澤東創造了「全球第一窮國的」奇蹟。

3、毛澤東主政時期(1949—1976)全球只有一個國家發生大饑荒;在人類史上,面積廣達近千萬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國只有一次發生了連續四五年的全國性大饑荒,這個國家就是毛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從三個方面看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況——

1、住房——農村基本上都是茅草屋、土坯房或窯洞;城鎮普通居民兩三代五六口——八九口人住10平方米左右的破舊屋比比皆是。

2、飲食——全國城鎮居民定量供應主食,難以果腹;全國農民常年基本上以清一色的紅薯或土豆為生,蔬菜極少,魚肉更少。

3、衣著——全國城鎮居民有句流行語: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平民,人人都有補丁衣服。農民如何?全家只有一床破被子只有一條破舊褲子決非虛妄之言。請看——

(1)《那是一個女人沒褲子穿的時代》(天涯網樓主:chixinmin 2009-03-27 ):

改革前的時代是什麼樣子,現在說出來很多年輕人都不相信。比如說過去的毛時代很多地方女人都沒褲子穿,現在年輕人就很少人相信。因為女人沒褲子穿這簡直不可思議。可是,這儘管不可思議,但的的確確是真實的事情。

我母親是個中學教師,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時候學校有一項教學活動,叫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每年都要由學校組織學生下農村參加一個月的勞動,一般都是在夏收或者秋收的季節。聽母親說過,她們學校組織學生下鄉參加農業勞動是夏收夏種的時候,女老師在田埂上走都要帶把雨傘,因為很多農民在插秧,不穿褲子。帶把傘到時好遮擋一下自己,免予自己太過尷尬。所以我對此是有所了解的。我母親他們學校下鄉的地方還不是邊遠的山區,而是離大城市不過幾十公里的江蘇和安徽交界的地方。至於邊遠山區,那就更慘了。

我的大學同學曾經參加過襄渝鐵路的建設,曾經到過川陝鄂交界的山區,他和我說他還真的看見過那裡的山區是怎麼個貧窮法,他說了很多細節,其中一個就是女人沒褲子穿。全家就一條補了無數補丁的破褲子,給要出去種地或出門的男人穿,家裡的男女老少都沒穿衣服,外人一來全村的人都躲起來了。那個時候,糧食,布等一切物資都是要憑票供應的,農民吃不飽飯,又必須要幹活,就把發的布票等一些票證拿到集市上賣了,為的是能換點糧食回家,畢竟不穿衣服死不了人,不吃飯人就活不了啊。……

(2)《布衣將軍皮定鈞軼事》(中華皮氏網 2012年7月24日 萬家姓):

某日,皮定鈞將軍至甘肅張掖視察,見途中山窮水惡,頹垣破屋,心中不悅。吉普車進山,山民聚而圍皆破衣爛衫,一個十餘歲女孩衣不蔽體。將軍不悅,問地委書記:「何不著衣?」答:「此乃傻女。」將軍下車進山民家,屋裡數婦人盤腿坐炕上,無一起迎者。見將軍到,遂用雙手將衣襟拚命往下拉,炕上人均未穿褲子。將軍更不悅,怒問地委書記:「看到了沒有,你們這裡的女人沒有褲子穿。」地委書記答曰:「這裡的老百姓就是這個習慣。」將軍大怒:「你家的女人有沒有這個習慣?!」書記吶吶無言以答。

(皮定鈞,蘭州軍區司令員)

(3)《萬里的勇氣:無視中央壓力 堅持包產到戶》(2008-12-19 中國青年報):

到安徽的第一個月,萬里就顯示了萬里作為一個「解決難題能手」的魄力。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萬里坦承自己不了解農業,於是,他帶著司機、祕書,和一兩個記者朋友搞調查。從皖南、皖東到皖北,這一走陸續就是三四個月,從夏日炎炎走到了白雪紛紛。 在安徽農村,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形讓萬里深受刺激。在安徽金寨,這塊曾經養育百位共和國將軍的英雄土地上,萬里走進了一戶農家,黑乎乎的屋內,三四個人竟無人起身招呼,都窩在冰冷的床上,裹著網狀般的破棉絮。出來後萬里才知道,因為鋪上的女人沒有褲子穿,根本羞於見人。

(萬里,中共黨國人大委員長,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

(4)李新《四清運動親歷記》((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在蘭州,我碰到了副省長王孝慈。抗戰時期他和我在太行分局同事,向我介紹了不少甘肅的情況。他說:甘肅的災情很嚴重,餓死的人不少。省裡對你們來參加這裡的「四清」很重視。李友九(省委書記處書記)擔任「四清」工作團總團長,汪鋒(省委第一書記)也要去參加。……在蘭州,決定我們「四清」的地方是張掖的烏江公社……

進村後我們就開始訪貧問苦。其實這裡的貧苦一看便知,何待訪問?床上有條破被就是比較富裕的了。太陽出來,北牆跟就有一群「日光浴」者,老頭、老太太光著上身,十二三歲以下的男女小孩全是赤身裸體。為什麼?沒有衣服穿。還有兩三個小隊,十幾歲的大姑娘沒有褲子,一家人合穿一條,誰出門誰穿。多麼悽慘的景象呀!

經初步了解,這裡遭受「大躍進」的災難很深,三年困難時期餓死的人很多,幾乎每戶都有。中監委書記錢瑛曾於當時帶領工作組來作過調查……

(李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前副主任)

(三)為什麼說,毛共中國是全球第一貧窮國家?

大饑荒時期,中國已經成了全球最窮的國家,及至文化大革命,中國經濟再度崩潰。

因為1958年中國全國比賽吹牛皮,臭名遠揚,直至1978年,中共都羞於公布經濟數據。1976年世界銀行公布的名義第一貧窮國家是小國尼泊爾(90萬人口),人均國內生產
總值(GDP)只有70美元。而實際上,當年全球最貧窮的國家是中共黨國!

根據是——

第一,2008年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刊出了該校周天勇教授的《三十年前我們為
什麼要選擇改革開放?》一文指出: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從人民生活水平看,1976年農村人均口糧比1957年減少4斤;1977年全國有1.4億人平均口糧在300斤以下,處於半飢餓狀態;1978年全國居民的糧食和食油消費量比1949年分別低18斤和0.2斤。1978年全國有2.5億絕對貧困人口。當年,失業的城鎮青年2000萬人,實際城鎮失業率高達19%左右,居民食品消費占總其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係數,城鄉分別高達56.66%和67.71%。1980年時,城鄉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費品,主要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每百戶的擁有率也只有5.5%、11.2%、15.7%、14.9%;黑白電視機的每百戶擁有率也僅為1.6%(權貴家庭);家庭電話非常少,即使按當時的公用電話計算,每百戶普及率只有0.64部;而洗衣機還很少有,家庭轎車普及率幾乎為零。居住方面,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3.6平方米……

第二,《1978年世界只有0.5%的人口比中國窮,現在是近50%!!》(天涯社區2012—11—13)顯示:

(這個是外國人寫的,翻譯過來的,大家看看吧,中國近幾十年發展世界無人能及)……在1978年時,只有0.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低於中國人均GDP的國家,73.5%的人則生活在高於中國的國家 — 中國自身就占了25.9%的世界總人口。到了2010年,用同樣的方法計算,生活在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國家的人口只占到世界總人口的31.3% ……

第三,《中國都作了些什麼,讓潘基文如此高興?》(2016-09-05 19:28:08來源:中國之聲)寫道:中國曾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1981年,中國約有8.351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84.0% 。

第四,最權威的,聯合國統計司公布的數據,中國GDP占全世界的比重:1976年2.20% ,
1978年 2.32 % (360網站2014-10-12《歷年美國、日本、中國GDP占世界比重變化一覽
(1970—2007)》

第五,1976年全中國農村人民公社平均日工值 0.13元!許許多多生產隊日工值只有五六分—七八分!!!

請問,毛澤東時代中國農民的生活比得上3000多年前的商代嗎?——中國古代人民的主食是黍、麥、稻!能穿得上衣服!

上述《1976年前外援110多國,中國慷慨多少錢!》指出:

中蘇翻臉後,中國更加擴大了對外援助的規模。大饑荒的1961年,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稼祥建議:我們實際許諾承擔的義務超出了中國的實際承受力……。1962年上半年,王稼祥在小範圍幾次談了有關意見,毛澤東沒有接受,以後,特別是「文革」中,王稼祥被視為提倡和主張「三和一少」、「三降一滅」的「修正主義」者,受到嚴厲批判,直到1979年才恢復名譽。

中國人民不能不憤怒地喝問萬惡的毛澤東:你為什麼不考慮不管管自己的百姓?為什麼對中國人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視若無睹置若罔聞?為什麼卻大把大把向外撒銀子?

問題在於:中共黨國大撒幣,這些錢是中國人民的血汗!——不是你共產黨的錢!

這就是中共黨國財政——刮民財政——的第十四宗罪惡!(與上一篇是同一主題)

不言而喻,中共黨國對中國人民的剝削掠奪嚴酷至極!

一個國家執政黨如此殘忍剝削掠奪自己貧窮的國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共一貫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如此暗無天日的國家,叫中國人民怎麼愛?怎麼能愛?怎麼會愛?

--原載公民議報

責任編輯:趙元

相關新聞
大饑荒死亡人數或超四千萬 中共內部數據洩密
大饑荒餓死人 毛澤東祕密會議上發表恐怖言論
大饑荒年代 毛澤東生活奢靡大建奢華行宮
大饑荒年代中共高官享特供 北京流傳一民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