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裡的瑰寶(三)

作者:行雲

《The Calmady Children》,英國畫家Sir Thomas Lawrence(托馬斯.勞倫斯爵士)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9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前面提過:歐洲的繪畫,有「 重人物而輕山水」的傾向。而人物畫當中,又包含了敘事畫和肖像畫。我這次在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裡,邂逅了幾張自己相當喜歡的肖像畫,在這兒和大家分享。 這幾張畫的創作年代,大致從十九世紀初到十九世紀末,其風格依序包括了Romanticism(浪漫派)、Academic School(學院派)、和Impressionism(印象派)。 我會照按反時間的順序來作介紹。

在印象派畫家裡面,以女性的肖像畫知名的,是法國的Pierre-Auguste Renoir(雷洛瓦)。他的這類作品,不少著墨於豐腴的女性胴體。但也有一些傑作,是聚焦在女性的姿態和表情上面的。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所收藏的這幅畫作,便是屬於後者。其創作時間是1878年,大約是雷洛瓦的壯年期。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法國畫家Pierre-Auguste Renoir(雷洛瓦)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就像上次所介紹的提香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一樣,《夏邦蒂夫人和孩子》這幅畫也是把三位主角及他們的視線,安排在一條直線上。這條主軸線雖然位置偏左又偏高,但是它和婦人深色晚禮服的右側輪廓,形成一個三角形,而達到了畫面的穩定性。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是中間小孩如天使般的表情和目光,它們和左方小孩的顏面,形成一種投射和反射的柔美交流。使用印象派這種較簡略的筆觸,還能達到這樣的細膩效果,實在是難能可貴。坐在中間的小孩,其實是一位三歲的男童,叫做Paul。他依當時的習俗,被打扮成類似他六歲的姐姐。另外,畫面下方那條紐芬蘭犬那種「 不想管天下事」的逗趣表情,相信許多愛狗的朋友們,看了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畫中的婦人,叫做Madame Charpentier,在當時巴黎的上流社會相當活躍。家中的常客,包括了撰寫《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一書的作家Gustave Flaubert(福樓拜), 以及自然主義作家Émile Zola(左拉)。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局部,中間小孩如天使般的表情和目光,它們和左方小孩的顏面,形成一種投射和反射的柔美交流。(行雲提供)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局部,畫面下方那條紐芬蘭犬那種「 不想管天下事」的逗趣表情,讓人看了發出會心的微笑。(行雲提供)

十九世紀中頁,歐洲美術界的前衛風潮,逐漸從「 新古典主義」和「 浪漫主義」,轉移到「 寫實主義」和「 印象主義」。可是還是有不少畫家,繼續致力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整合及發揚。他們大都受了美術學院教育的影響,所以被稱為「 學院派」。在當中有一位善於肖像畫的畫家,叫做Pierre Auguste Cot。 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收藏了一對他的作品,兩幅不論在題材、風格、和技法上,都很類似。創作年代稍早的那一幅畫,題為《春天》。而稍晚的那一幅,則題為《暴風雨》。

《春天》,法國畫家Pierre Auguste Cot(皮耶.奧古斯特.考特)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這兩幅畫的筆法和風格,都是新古典主義的延伸。比較特別的,是在第一幅裡,Cot 對少女身上薄紗的絕妙處理,已經超過「 吳帶當風」所能形容的境地。而在第二幅裡,他更把這個技巧,延伸到比較厚重的布料上。 另外,在第一幅畫裡少女如夢幻般的愛戀眼神,相信許多少男看了都會為之動心的。 這一幅畫,是 在2012年才正式被原來的主人捐贈給大都會美術館的,之前可能只是借展。

《暴風雨》,法國畫家Pierre Auguste Cot(皮耶.奧古斯特.考特)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約在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在文學、音樂、和美術的領域,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個新的風潮,那就是浪漫主義。在文學領域的浪漫主義,產生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詩人,例如Goethe(哥德)、Wordsworth(華茨華斯)、Byron(拜倫)、Shelley(雪萊)、Hugo(雨果)、和Pushkin(普錫金)等等。在音樂的領域,浪漫主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蓬勃的一個風潮。像 舒曼、孟德爾頌、蕭邦、和 柴可夫斯基等幾位名作曲家,都是屬於浪漫派。

相較之下,美術領域裡的浪漫主義,在整個歐洲美術史上所佔的比重,並沒有像在文學和音樂領域裡那麼高,可是也產生了不少傑出的畫家。像Goya(哥雅)、Géricault(傑里科)、Delacroix (德拉克羅瓦)、Turner(透納)等等。 其中有一位肖像畫的領導者,叫做Sir Thomas Lawrence。大都會美術館收藏了兩幅他的畫作,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題為《The Calmady Children》的那一幅。畫風是典型的、剛剛從古典主義的拘謹中解放出來的浪漫主義風格。像面向觀眾的那位女童左手的隨興姿勢,就是在古典主義的畫作中不容易看到的。我最欣賞的,是畫中兩位女童那種童稚、歡愉的表情和目光。那是連照相機都不容易捕捉到的。

IMG_0784 - 複製
《The Calmady Children》,英國畫家Sir Thomas Lawrence(托馬斯.勞倫斯爵士)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音樂和美術的工作者,經常會面臨一種要追逐新風潮的壓力。 這種壓力,甚至會導致像「 老式的就是不好的」這樣的迷思。可是當我們比較上面所介紹雷洛瓦的例子(比較新潮的印象派,作於1878年)和Lawrence 的例子(比較老式的浪漫派,作於1823年),真的是比較新潮的就比較好嗎?@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是大中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國書畫最多的地方,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則為其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藏品規模可用宏富形容,僅經《石渠寳笈》諸編著錄的珍品就多達24件。正在展出的中國書畫精品特展(第二期)是該館為慶祝亞洲部成立一百週年而策劃,側重五代宋元的呈現,將至10月11日結束。
  • 《匡廬圖》是一幅立軸,梁代(五代後梁)荊浩的作品。水墨畫,材質是絹,「絹本」就是畫在絹上的作品。是一幅尺寸很大的作品,稱得上是屏風式的「大中堂」。 荆浩畫像。(網絡圖片)荊浩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演變史上是一個關鍵性人物,他的特色就是擅畫巨碑式的山水畫。就像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一樣,都是很標準的巨碑式山水。
  • 一位寫實畫家鼓勵我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勞耶新館看一個展覽「未完成:可見的思維」(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由於特別渴望對古代大師們有更多瞭解,我聆聽了美術館的講解。意猶未盡的我,決定邀請寫實藝術家們來談談他們對大師未竟作品的想法,以及這些畫作對其創作會有怎樣的影響。
  • 在弗雷德里克‧羅斯(Frederick Ross)家中,每個房間、每道樓梯、走廊的每一面牆上,都掛滿了令人驚嘆的畫作,一幅挨著一幅,吸引著觀者駐足凝神。要快速看一遍,至少需要兩小時時間——羅斯是美國收藏19世紀藝術品最宏富的私人藏家之一。他的藏品一直在穩步擴展,主要是通過在買賣中增值,很少需要他再投錢進去。
  • 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換色法)、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Sfumato(暈塗法)和Unione(統合法)這四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技法被後世廣為流傳,許多藝術巨匠都曾經出神入化地運用它們創造出輝煌而美麗的藝術珍品。
  • 如果把古代的油畫作品與近一百多年來的各類現代派油畫比較一下,可以看到它們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在畫面效果上的巨大差異。通過歷代留下的典籍和文獻,或現代的一些科學檢測技術,美術界早已認識到這種差異來自於繪畫技法的不同。
  • 中國繪畫藝術的歷史相當悠久,源遠流長,數千年來,以漢族為主,包括各少數民族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采的藝術形式,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繪畫,亦即人們所通稱的「中國畫」。
  • 十八世紀畫肖像家吉伯特.史都華的作品,《滑冰者(威廉. 葛蘭德肖像)》是英國繪畫史上第一幅運動中的肖像畫,而且還是個滑冰者!這個創舉可說大獲成功。
  • 命運是上天的旨意,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是所向披靡的英雄阿基里斯,最後還是被識破「罩門」,遭特洛伊王子帕裡斯(Paris)射中腳踝而命喪特洛伊城外。西方諺語「阿基里斯的腳踝」,意指一個人再如何的神勇,也有致命的弱點,其典故便來源於此。
  • 「蘇格拉底之死」,在西方的哲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根據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的記載,蘇格拉底在被古希臘雅典的公眾宣判喝毒藥處死之後,不但沒有趁機出亡,反而坦然就義。而且在喝毒藥之前,向他的門徒們闡釋他為什麼要選擇從容就義。他的論點,對西方的生命哲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大衛的這一幅畫,就是在描繪這重要的一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