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必解育兒千愁

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九)

作者:劉如

把繪本看成孩子的其中一種玩具,順著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自發地產生出樂趣,一切都變得順勢而為,自然而然就達到了最終父母所求的教育目的。(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着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換位思考讓繪本變成玩具

(接前文)這位養育著三個孩子,耽誤了長子繪本教育的媽媽,為了補償長子而開始的這份使命般的工作──給孩子讀繪本,卻屢屢碰壁,孩子們漠不關心,彷彿那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的事情,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後,她終於找到了一個讓所有孩子都能表示出興趣,集中精神高高興興聽父母念書的方法:做而不求,只管把心放在如何讓孩子的童年變得快樂,把所有讀繪本的目的與技巧統統暫且放在一邊,只求孩子因聽她念書而感到跟玩其它玩具一樣地快樂。

其實,就是她改變了觀念,進行了換位思考,根據孩子天生好玩與好奇的天性,把繪本看成孩子的其中一種玩具,順著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自發的聽出樂趣,看出樂趣,最終變成孩子自己主動要聽要讀要看,一切都變得順勢而為,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最終父母所求的教育目的。直到孩子長大,她三個孩子讀書看報紙並彼此交流看法的家庭氛圍都一直自然保持著,成了他們家的習慣和樂趣,家庭關係非常和睦,孩子們讀書學習一旦形成習慣,自然也不用她太過擔心了,學校的學習都很自覺,成績也變得很穩定。

而這個方法的發現,也讓為教育孩子而不得不讀繪本的她因此感受到莫大的人生樂趣。從此,她受到啟發,漸漸發現許多不如意不順心的煩惱和痛苦,皆來自固有的執念,被她放棄後,事情就變得簡單順利。

反思多少執念 獲得育兒的自在輕鬆

她說:「自從找到這個方法,我讀繪本變得非常自如,卸下了原先那種堅持不下去,要放棄又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不得不做的那種沉重的壓力和歉疚感。 甚至我的整個人生觀都改變了,我的所有育兒生活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自如,原先的那種被追著趕著的煩躁心理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可以在最忙的做飯時刻,立即放下手頭的事情,痛快的答應孩子讓我讀繪本的要求,絕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正忙著炒菜做飯,一見孩子捧著書過來要我讀,我就非常生氣的拒絕,大聲斥責孩子,讓他等一會再說,那是一臉的別給我添亂的不耐煩。 如今,如果孩子說媽媽帶我去公園,我能馬上就放下手頭的家務,做上幾個飯糰,領著孩子就出門。 」

她認為,這一切都因她的心擺脫了追求教育結果的束縛,同時獲得了成功,也因為這一成功,讓所有原先的一切、因大人非要怎樣才行的固定觀念所造成的一切執念束縛,全部被打開,使得她學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許多意識不到的並不一定正確的觀念,從此她不被任何固定觀念所左右,一心想著如何讓孩子開心,她的生活發生了奇蹟般的變化,一切都變得非常簡單快樂。當然讀繪本更是如此,成了很容易堅持,父母和孩子都能因此獲得樂趣的一種家常娛樂般地存在。

「如果,我早在長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懂得這個方法,我的長子,就不會因我的拒絕而放棄讀繪本,耽誤到小學,我也不會心情煩躁,就能有耐心做到家務育兒兩不誤。」她表示,這是她留下的最大的遺憾,險些導致長子厭惡讀書,雖然最後因自己的發現給予了糾正和補償,卻依舊會感到一絲傷痛,大概那份被媽媽拒絕過的心理傷害,無法完全被抹掉,為了讓許多父母不再犯同樣的錯,及時意識到導致孩子不愛看書的原因,她寫下了她的心得。

那麼,她是如何在自己孩子身上具體實施這個繪本變玩具的方法的呢,這個方法,真的很簡單,不需要任何的讀書技巧嗎?她的孩子因母親觀念的改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待續)@#

(點閱【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寬容待人處世,在我們的生命中就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陽光、多一份希望。這一切並非虛妄,它在紛繁的世界上靜靜綻放......
  • 《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的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 上一代的恩情,固然已無法回饋,而我們的下一代所接受的西方教育,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又有相當差距,孩子們一朝「插翅高飛」,出去開展、追求屬於自己的天空,家庭觀念也自然是那西方的價值觀,不太可能像我一樣舞文弄墨,寫些文章來追憶父母養育之恩的。
  • 女兒上高三時,我看了一遍《轉法輪》這本書後覺得真好,就想推薦給女兒看。當時我有兩個顧慮:她們從小受惡黨灌輸無神論,學習的課本裡就有污衊、誹謗大法的謬論,大法的真相她能相信嗎?另外,大法書表面雖淺顯,內涵卻高深,而且修煉要吃苦,蜜罐裡泡大的她能接受嗎?出乎我的意料是,女兒看書後立刻走入了大法修煉。真是天大的洪福降我家!
  • 將士們均感同身受,因此隨著主帥岳飛看著滾滾長江向東流逝,唱著《滿江紅》,之後唱到最後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只覺得內心平靜無比,沒有了在先期黃鶴樓的悲壯情緒,只感覺無比的祥和寧靜,卻有著奮力精進的波瀾壯闊。
  • 開始寫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少了完整的真相,我的生命就失去了力量,也 失去了意義。在我母親的幫助下,過去在北韓和中國的記憶像一幕幕遺忘已久的噩夢場景,重回我的腦海。有些場景清晰得嚇人,有些卻模糊不清,或像一副亂七八糟、散落一地的紙牌。寫作過程對我來說就是回憶的過程,也是設法釐清這些回憶、賦予它們意義的過程。
  • 當你擁有的那麼少,一件小小的東西都會讓你開心到飛起來。這是北韓特有的生活中,少數讓我懷念的地方。電當然不會來很久,每次電燈一晃、電又斷掉的時候,大家只會說「好吧」,然後認命地回去睡覺。
  • 古人認為,君子有九思,而美玉有九德。古人佩戴玉器,不是對財富的炫耀,也不僅僅是作為裝飾,而是「君子比德如玉」。《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君子守德如玉,故君子一定是知禮明禮之人。
  • 在剛剛落幕的紐約亞洲藝術週(3月9日至18日)期間,史蒂芬‧洛文希爾從其15,000張早期中國攝影藏品中精選出約30張作品做展覽。展覽題為「早期中國攝影精品展」,是藝術週期間唯一的攝影珍品展,照片只展不售。
  • 在1930年代,有一個藝術風潮被稱為裝飾風藝術 。在紐約有幾座這個風格的代表作,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