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必解育兒千愁

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十二)

作者:劉如
Fotolia 孩子
抱著關心孩子內心需要別人傾聽並且肯定自己想法的善意,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好好聽孩子說話,給出理解和關注的善意,就會讓繪本教育獲得成功。(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着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接前文)讀繪本時,具體如何樂孩子所樂呢?這樣做,真的就能成功地讓孩子對繪本愛不釋手嗎?我們繼續看這位日本媽媽是如何做的。

首先觀察孩子的反應

她說,做法很簡單,比如你舉著一本書,打開圖畫,先觀察孩子的反應,看看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順著孩子的興趣做出積極的反應,就會成功的讓孩子喜歡上繪本。

一般年幼的孩子都喜歡動物,如果你翻開一幅以大象為核心的圖畫給孩子看,孩子一般都會對最大的主體動物感興趣,目光極有可能馬上被大象所吸引,眼睛緊緊盯著大象,這就意味著孩子對大象感興趣,這裡就是大人與孩子的區別,大人一般早已經對書形成一個固定的觀念,那就是:書是要有文字的,是必須讀文字才能明白內容的東西。所以大人對圖畫不看重,認為是輔助理解文字的,如果不讀文字,必定無法達到給孩子讀懂繪本的目的。因此,一般父母給孩子讀繪本,不自覺地就是大人的思維與觀念在讀書,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想法與目光,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因此,翻開書就認定要從頭到尾給孩子讀文字,讀文章,於是就這樣開始讀:「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森林裡……」如何如何。

翻開一本書,看到同樣的頁面,大人與孩子的關注點,看重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更容易對圖畫感興趣,如果他看到大象很興奮,他是不會顧及甚至意識不到文字的作用和存在的,只是覺得自己發現了很有意思的大象,想要把這個有趣的大象,自己認為有關大象的很多想法要跟媽媽分享,要媽媽知道自己的想法,比如,這個大象好大啊,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看到過,很像呢,我家裡也有大象的布玩具,等等等等,孩子可能正因為這幅畫的大象,腦中展開了一系列的話題和想像的東西要對媽媽說,即使這個孩子還很小,無法表達太多,一定在腦中浮現出很多有關大象的東西,會用目光尋求媽媽的反應,看看媽媽是否也跟自己一樣對大象覺得很有意思,想要與媽媽交流自己的想法,然而這些孩子的舉動和心態,極易被大人忽視掉,大人往往會應付一句了事:「嗯,知道了,那麼我開始念書了,從前,有一座茂密的森林……」這一下就把孩子的積極性給打擊了,孩子會認為,為何媽媽對我的大象如此不在意,我這麼想告訴媽媽我對大象的想法,結果媽媽一點也不感興趣,突然開始讀跟大象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東西。於是很容易就產生孩子不想聽的反應。

這位日本媽媽的看法是符合幼兒心理的,對孩子來說,如果不能馬上對大象做出反應,會非常失望,很小的孩子,他絕對不會去想,文字本身往下讀,就會讀到跟大象有關的內容,他的腦中還沒有這個概念,即使是大一些的有過讀書經歷的孩子,也會如此,會喜歡說些題外話,這都是正常的想要跟大人交流自己想法的好現象,甚至是好機會。點滴繪本教育生活,本身不僅僅在於讓孩子獲得知識,也是出現話題,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橋樑和機會。

配合孩子話題積極反應成為知心交流

這位媽媽說,其實這個時候,媽媽應該配合孩子,先不讀文字,或者說這個時候,根本不必急於讀文字,而是對孩子的目光做出反應:「哇,大象真的很有趣。」孩子一定感到非常開心,更加想說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類似大象耳朵很大,鼻子很長,動物園的大象很多,他們是否吃西瓜,家裡的布玩具大象如何如何不同,等等跟大象有關的話題。這時候,繪本對孩子來說,就是有趣的玩具。

那麼大人會問了,那什麼時候才讀文字呢?先別急,請暫時把文字文章拋到腦後,徹底放下,改變原先「書是必須讀文字的東西的觀念」,首先把重點放到如何讓孩子對繪本感興趣,不厭惡繪本上。只有這樣做,才能不產生抵觸情緒,願意接觸繪本,否則,忽視孩子的反應,等於關閉孩子的心,失去孩子對大人的信任,他就會覺得繪本是很無趣很乏味的東西,不想再聽,討厭讀書。以後再叫孩子過來聽,就會很不情願,情緒煩躁地亂翻書,或者一會兒就跑了,玩兒別的去了。

最初讀繪本時,只要讓孩子自由地看和表達想法就好,不必執著於大人的讀書觀念和目的。讓孩子讀書讀出快樂就好,自由地讀出自己所想,自由地自發地讀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就好,無論是看圖還是自己已經能讀,也無論說的是否是書中所寫的,媽媽只管聽孩子說話,給出知心的反應,哪怕將來你一邊疊衣服,幹家務,都可以認真聽,認真地交流,千萬不要覺得孩子的反應和想法沒意思,不想聽,或表現出不耐煩的臉色。

只要媽媽好好對應,孩子會說出很多他想像到的東西,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說白了,這位日本媽媽的做法就是放下自己固有的觀念,抱著關心孩子內心需要別人傾聽並且肯定自己想法的善意,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好好聽孩子說話,給出理解和關注的善意,就會讓繪本教育獲得成功。其實大人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別人的傾聽、理解、肯定和關注。

這位媽媽後來引導孩子讀報紙,也用了同樣的做法,結果孩子們不僅愛讀書,還都有讀報紙的習慣,而且彼此交流,話題豐富湧現,一家其樂融融。

下一期,這位媽媽會告訴我們如何引領幼小的孩子專注地讀只有圖畫而沒有文字的繪本。◇#

(點閱【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幸福的聲音,就是家裡的背景音樂,天天聽依然覺得很動聽呢!
  • 教育孩子富有同情心並不意味著對他們說教或帶他們去為窮人免費提供食物的施食處,而是將其融入日常的生活。你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你如何解決在公園發生的衝突,你如何促進孩子們日益增長的了解他人考慮他人的能力。你對培植孩子們的同情心是有影響的。
  • 真正研究歷史具有無量價值。家長可以通過挑選書籍和紀錄片,以及全家人到歷史名城去旅遊,鼓勵孩子在家學歷史。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在當今時代尤其需要磨練分辨真偽的本領。同時,學歷史還有滋養慈悲心等諸多好處。
  • 父母可適當且隨機出「難」題給孩子,不管孩子是否解開了這個難題,目的只有一個:培養孩子隨機應變的能力。良好的應變能力,有助於孩子妥善處理問題、合理承擔責任,以後若再遇到類似的事件,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得更圓滿。
  • 基於東方人的含蓄與不善表達,我從來沒有好好看著媽媽,好好握著媽媽的手,更別說親吻她,擁抱她。但是在醫院的那段期間我都一一做了……儘管我至今還是覺得「我愛你」三個字難以啓齒,但我總算可以藉著兒子的口向他們說了一次又一次!
  • 用力,自己知道;用心,別人知道。金盃、銀盃,不如別人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別人的誇獎。「口碑」就是自我品牌,我們都要努力、用心來擦亮自我品牌啊!
  • 根據孩子天生好玩與好奇的天性,把繪本看成孩子的其中一種玩具,順著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自發地聽出樂趣,看出樂趣,最終變成孩子自己主動要聽要讀要看,一切都變得順勢而為,自然而然的達到了最終父母所求的教育目的。
  • 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選擇相應的繪本,第一步就是讓孩子熟悉繪本,接觸繪本,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繪本跟其它玩具一樣非常有趣的印象,就會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我和鄰居的同伴們穿過一家又一家的餐廳和院子,在自己家和別人家的樓梯上上下下奔跑著……這幢守護我童年的小樓,是我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是個如此美好的居所,也是我即將失去的家。
  • 中國的繪畫,不求表面的精細與形的準確,有時是似而非,更看重的是畫家用心在觸碰這個世界,其形象後面往往會產生無止境的聯想和能量釋放,這些與中國道家文化中的陰陽、虛實觀大有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