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龜的眼淚 擱淺龜齡不過半百

海龜相關資料照。(pixabay)
人氣: 1804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04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蕭軒台北報導)中國古代認為麒麟、鳳凰、龜和龍是祥瑞靈獸,其中,龜的壽命極長,因此,龜也成為長壽的象徵。然而,原本能活到上百歲「龜齡」的龜,近代卻時常出現青壯猝死,近海和沙灘屢屢通報海龜因擱淺而身亡的消息。

綠蠵龜需要花20~50年才能成熟。母龜平均2~9年上岸產卵,當手掌大的稚龜在沙灘孵化後,就回到海洋生活。研究顯示,小綠蠵龜孵化後,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僅1%能順利長大,此後要經過10年以上的時間成為幼龜。

無論成長過程中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綠蠵龜將在成熟後,回到原來的出生地繁衍下一代。可是這樣忠於原鄉的天性,近岸地區卻因為不斷擴大的污染而成為海龜致命的陷阱區。

《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台灣每年消耗180億個塑膠袋、45億罐寶特瓶、30億支塑膠吸管,這些垃圾被隨手丟棄或從掩埋場溢出,最終進入河川與海洋系統。海龜等海洋生物常因為誤食、誤觸各種塑膠碎片而死傷慘烈。

沿海和近海地區是海龜非常重要的成長及覓食棲地。國立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程一駿表示,藉由常年的觀察紀錄,可以勾勒出近海的海龜生態圖,包括海龜的種類、性別、體型和年齡等。

當海龜不幸因受傷而擱淺,以研究室救治活龜與解剖死龜的過程,加上參考氣候、沿海污染等資料,進一步推測擱淺原因,同時向民眾進行機會教育,再次強調重視海岸保育的必要性。

海洋超髒 不保育將危害人類

豐沛的海洋資源曾被認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過度捕撈已讓世界漁業資源急遽匱乏。越來越多專家警告,海洋恐在2048年無魚可補,除了濫捕、濫撈,海洋污染也是造成資源耗竭和生態危機的最大主因。

更嚴重的是,塑膠碎片能吸附環境毒素,透過食物鏈,毒素又將回到人類體內。污染使海洋生物的生命受到威脅,例如:海龜被垃圾干擾而擱淺。人類即使不生活在海中,同樣也受到危害,對污染不能不重視。

台灣海龜擱淺通報網於1997年建立,不過,當時民眾的保育意識尚未覺醒,也還沒有和獸醫合作,創立前15年,平均每年僅有9起通報。2012年起,海龜擱淺通報網與台大獸醫醫學院長季昭華合作,加上林務局積極推廣保育,海龜擱淺捕獲的通報數量於2015年增至105頭,2016年有136頭。

其中,2015年的海龜擱淺通報,46%在北部發現,到了2016年,北部有58%,綠蠵龜占擱淺海龜的最大宗,高達八成。這樣的現象並非表示北部比較髒、垃圾比較多,其實是北部民眾的環保意識較高的表現。

程一駿說:「我們的海洋真的很髒!」將來若全台人民的保育意識都覺醒,一年通報300頭海龜擱淺也不意外,海洋需要被保育,大家應該要認清。

擱淺海龜 超過6成慘死

擱淺的海龜中,體長35~55公分的青少龜(亞成龜)占最多。海龜的天性使然,會回到原生地繁衍下一代。一般小海龜在沙灘孵化後,游向大海,經過10多年的海洋生活後「返鄉」,從外海游到近岸時最危險。

「海龜在外海沒見過垃圾,到了近岸,以為塑膠袋可以吃。」程一駿解釋,對海龜來說,塑膠袋長得跟水母一模一樣。根據1981年的研究報告,以水母作為主食的革龜,胃部含有塑膠製品的比例就已高達44%。

季節交替時,是海龜擱淺的好發期。由於氣溫變化太大,海龜誤食塑膠袋或被漁網纏繞,很容易就重感冒,虛弱而死。

程一駿無奈地表示,「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時,海龜已經死了。有的沒有頭、沒有四肢,或是已經糊成白白的豆腐狀。」海龜慘死,人類與人類製造的垃圾應負起最大責任。

最大心願 再無救傷海龜可放生

若是活著的海龜,擱淺沒多久就被發現,超過九成以上能復原,但是,擱淺的活龜比例僅約35%。「我們會安排海龜進台大獸醫院,照X光。」程一駿說,台北市獸醫工會規定住院一次3千元,有時海龜狀況不穩定,2天花費就破萬元。

海龜病情好轉後,會移至貢寮海龜救傷中心,待獸醫師診斷海龜恢復正常後野放。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海龜在哪一個縣市被發現,要在相同縣市放生。

程一駿表示,通常縣市政府會與獸醫師等團體合辦生命教育活動,邀請小朋友參加,解說這些海龜的遭遇,以及如何照顧可讓海龜康復,最後舉行祈福儀式,讓海龜回到大海的懷抱。

救治海龜的心情很沉重,放生海龜的心情很喜悅。不過,程一駿由衷說:「我們的理想是,希望不再放生任何海龜,因為不希望再收到任何傷病海龜(需要救治、放生)。」◇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