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必解育兒千愁

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十八)

作者: 劉如
讀書是一種人生的樂趣,讀出樂趣,讀出領悟,這才是讀書的意義。(Pixabay )

讀書是一種人生的樂趣,讀出樂趣,讀出領悟,這才是讀書的意義。(Pixabay )

font print 人氣: 1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日本國語的學習,過於注重文句讀得是否準確與流利,反倒障礙孩子理解內容,成了厭惡國語學習的要因,這位日本媽媽發現,引發孩子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方為順利完成每天音讀作業的竅門,更是國語學習的根本目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內容產生興趣呢?

一篇課文的啟發

這位媽媽,看到孩子不停地讀錯,又被自己不厭其煩地糾正,情緒總是焦慮,她突然意識到,這樣的學習對親子雙方,都是折磨和痛苦,孩子在這樣的怕讀錯的不安壓力下,反倒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內容的理解上,這樣一來,即使讀得很流利,並不等於讀懂了課文,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多年繪本教育的經驗,使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改變觀念,換條思路想問題,一定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才是上策。於是她開始思索,如何讓國語學習變得有趣,簡單的辦法到底在哪裡。

她說,恰好那時,孩子正學到《たんぽぽの知恵》(蒲公英的智慧)。正如文章的題目所言,講的就是たんぽぽ(蒲公英)為了傳承後代,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智慧。是一篇講解植物生長和繁衍特性的說明文。如果只是像完成任務似地朗讀下來,不停地注意哪裡讀錯了,不要說孩子緊張,無法關注內容到底說了什麼,就是作為孩子音讀監督人的自己,也無法好好注意內容,於是,她放下了對孩子讀得是否正確的執著,只是靜靜地注意聽孩子所讀的內容。

這篇課文,從她小時候上學就已經讀過,今天放下一切目的,靜靜聽孩子再讀,不知為何,由於不在意讀得是否正確,反倒若有所思,注意到小時候沒注意到的地方,不自覺地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哦,原來,蒲公英在變成棉毛狀之前,要一度先倒下啊!

這原本是她的一句自然而然,不帶任何目的的感慨,沒想到孩子聽後,突然吃驚地看著媽媽,之後立即往前翻書,找剛才前邊一頁讀過的地方,聚精會神地讀了起來。

媽媽突然反應過來,就是這個狀態,她要的就是這樣的孩子自發地入迷讀書的樣子。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讀出樂趣,讀出領悟。這才能讀好書,才能真正做到愛好學習國語。

一旦讀出樂趣,音讀的準確和流利,自然會在反復輕鬆地閱讀過程中跟上,甚至連學校要求的讀出感情,讀出節奏等等完美地要求,也能跟上。如同水到渠成。

莫忘讀書的樂趣和初衷

讀書原本應該是一種人生的樂趣,寫書寫文章的人也是為了讓人學到知識,或者告訴人什麼領悟而寫,只有不帶任何任務和壓力,靜靜地輕鬆地讀書,才能不受干擾地讀下去,讀出自己發現的有趣的或者讓人有啟發的東西,從而牢牢記住書的內容,一旦讀到什麼有感而發,那就是自己的東西,很難忘記,也會很開心,這才是真正的讀書會思索,會高興,會受到啟發等等。

學習國語,為的就是將來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或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引導孩子學習國語,做音讀的作業,就不能忘記何為真正的讀書,不能理解內容的音讀做法,都是障礙,切莫本末倒置。

糾正錯誤限於兩次 感想為重

從那以後,她再聽孩子讀課文,把糾正讀錯的次數限定在兩次以內,即使聽出讀的漢字好像有點怪,或者詞語停頓的地方不太對,她也讓自己耐心地聽,不再輕易打斷孩子,一一指出讀錯的地方。

尤其是剛開始讀新的單元,她非常注意,只是靜靜聽孩子讀,注意內容本身,只說自己聽後的感想,哪怕只有很小的一點點感想,她也會積極地說出來,並且只是給孩子啟發,作為自由的交流,引起孩子對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不僅如此,她還說,對孩子而言,媽媽的感想就是媽媽非常享受自己讀課文的證明,媽媽不僅好好聽,也很快樂,孩子會因此受到鼓勵,會更願意好好讀課文,覺得那是他的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既然監督孩子完成每天的音讀作業是一件必做的要事,時間反正投入進去了,大人不如讓它變成一件彼此都很享受的趣事,變成親子互動,相互交流的良好機會,這樣豈不更好。希望這位媽媽從繪本教育得來的智慧──讓孩子讀書讀出樂趣的做法,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啟發。

繪本教育能啟發國語學習,那麼跟數學又有什麼重大關聯呢?讓我們下期再續。◇

(點閱【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在黃帝的時候有一位樂官名叫伶倫,他走遍千山萬水,一直到了昆崙山北,從那兒的峽穀中選取了最均勻最好的竹子,把它們斷開來做成十二竹筒,以此吹奏。那聲音就像雌雄鳳凰的鳴叫一般,而十二竹筒的音階也就成了人類的十二音律。
  • 匆匆人生,捨得之道總貫穿期間。捨與得不就像天與地,水和火一樣嗎?相互對峙下又彷如共一。(Fotolia)
    這輛寶藍色的福特,忠心耿耿跟著媽媽,竟然也有20年光景了!時光悠忽,它除了見證我們七個的成長,伴著爸媽孫子們度過許多歡愉的孩提時光,滲透了媽媽東奔西跑為家忙的汗水,還有更多更多悲喜交織的回憶。
  • 一八七三年四月間的某個迷霧遮天的早晨,一艘自加拿大「紐芬蘭島」康賽普遜灣啟航的蒸汽動力三桅帆船「雌虎號」(Tigress),正卯足全力從分散在拉布拉多半島外海的浮冰和冰山之間通過。
  •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記憶中,常常會被媽媽在惡夢裡的喊叫聲驚醒。長大之後,我才知道,在媽媽20歲那一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她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恐怖者的襲擊:十幾個荷槍實彈的「革命民兵」突然闖入她和爸爸的住所,進行翻天覆地的抄家,並把無辜的爸爸押往監獄。那時候,還沒有我。媽媽沒有想到,從此之後恐怖種在了她的心裡,令她在長達幾十年的歲月裡惡夢連連。
  • 孩子們一直以為只有大聲罵人的,才是贏家,可以讓人害怕的,才是主導者;卻看不懂,那些大聲罵人的話,像一把亂射的箭,刺傷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自己。
  • 《日常藍調》插圖,徐至宏作品。(大塊文化提供)
    鳶嘴山一直在這裡,赤裸裸的面對著我,毫無粉飾,反倒是我自己抱著複雜的心打量著它,誤解了它,甚至賦予它危險的標記,怎不心生慚愧。
  • 姐姐倔強的個性造成現在離我們那麼遠,想到這,就想起小時候唱的那首《離家幾百里》的美國民謠,姐姐真的嫁到遙遠的美國,應了母親說的,筷子丈量的距離。
  • Katrin Gutmann在漢堡開了兩家連鎖印度餐廳,她今天是聽了朋友的推薦專程從漢堡趕來柏林觀賞神韻的。她表示,當大幕一拉開,她立即就被帶入了另一個世界,「我現在的感受完全不同,完全被帶進(節目的意境中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我自己,後來就被帶進(節目的)情境中了。那是完全不同於人類的另一個境界。」
  • 作為大法修煉者的我,是一個為學生負責的老師,為工作盡責的員工。因為法輪大法的修煉,最低要求就是在常人社會中做一個符合真、善、忍標準的好人。
  • 《仲夏夜之夢》──〈仙女舞蹈〉,奧布朗、提泰妮婭和帕克與跳舞的仙子,威廉.布雷克(Blake)約 1786繪製。(維基百科)
    我要趁提泰妮婭睡著的時候,把那種花的汁液點在她眼皮上。她一睜眼,就會深深愛上第一個映進眼簾的東西,不管是獅子還是熊,或是愛干涉人的猴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