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28年首降大陸信評 拖累香港評級

MSCI同日暗示納入A股難 大陸經濟遭國際雙重警告

人氣 530

【大紀元2017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昨日突然公布將中國信貸評級從Aa3下調至A1,預料未來幾年中國金融實力前景將惡化,債務將進一步攀升。這是28年來穆迪首次下調中國評級,震撼市場,被視為對中國過高的債務水平和經濟下行敲響警鐘。昨晚深夜,穆迪再將香港的評級從Aa1下調至Aa2,指中國信貸趨勢對香港有重大影響,因中港經濟、財務及政治聯繫緊密。但穆迪亦指香港仍有強大金融實力,將前景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突然將中國大陸主權評級由Aa3下調一級至A1,顯示中國由「非常低信貸風險」轉至「低信貸風險」,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穆迪同時將中國GDP增長預測調低為5%。消息引發了中國金融市場震盪,股市、債市及人民幣匯率一度急跌。去年3月,該評級機構曾將對中國的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穆迪在聲明中預計,未來幾年債務攀升和經濟放緩將削弱中國的財政實力。穆迪還表示,雖然改革有望推動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逐步轉型,但不太可能阻止整體經濟中的債務水準進一步顯著提高,以及由此導致的政府或有債務的增加。
1-1

債務惡化 GDP或降至5%

穆迪投資主權風險部高級副總裁迪龍(Marie Diron)表示,如果中國槓桿率上升速度快於預期,引發金融行業緊張,則評級將面臨負面壓力。穆迪將觀察有關國企改革、去除過剩產能、企業混合所有制以及緊縮影子銀行領域這些方面的政策措施如何進展。而穆迪沒有重新考慮中國評級的具體時間表。

穆迪並預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將持續,因此經濟增長亦將於未來5年進一步放緩至近5%。

穆迪對上一次削減中國的主權評級是在1989年,當時它將評級降至Baa2。有大行形容這次降級是「意外」和「罕見」。麥格理指,過去7年來,三大評級機構都沒有調整過中國評級,接下來將關注標普是否跟隨穆迪。

同日降港評級 反映大陸重大影響

去年3月初,穆迪降低中國前景評級,10日後再將香港評級展望由「穩定」削至「負面」。正當市場關注香港信貸評級會否被牽連之際,不料穆迪同日已迅速向香港採取降級行動。

昨晚深夜約11時半,穆迪再宣布將香港的本幣和外幣發行人評級從Aa1下調至Aa2,並將香港前景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穆迪指,此決定是因應昨日調低中國主權評級而作出的舉動,因香港在經濟、金融及政治上均與中國高度關連。中國的信貸趨勢,對香港的信貸情況亦有重大影響。

穆迪在聲明中指:「香港銀行業去年下半年向中國大陸進一步緊密接觸,至2016年底,向大陸相關貸款升至3.6萬億港元,較去年6月升3.5%;非銀行類的增幅也達11.4%,增至1.2萬億港元。」雖然香港銀行整體資產質素仍佳,但難以全面消除大陸信貸風險。

警告中港評級會逐漸接近

同時,中港先後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雖有望改善流動性,但同時增加了兩地金融市場風險互相蔓延的機會。

香港的信貸評級調低後,仍較中國高兩級,與南韓同列。但穆迪表示,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的身分,就意味中港的信貨評級會逐漸接近。隨著參與「一帶一路」等項目,香港經濟及金融系統與大陸的聯繫亦會進一步增加。更長遠而言,該行指2047年後的法制等不同安排,亦會影響香港的優勢及競爭力。

不過,穆迪亦指香港擁有強大的金融實力,特別是截至3月底的財政儲備,上升至占生產總值超過三成八,足以支持香港前景由負面轉為穩定。大額的財務緩衝,以及有效的財政及經濟措施,也可在面對負面衝擊時提供支持。

受外儲跌及國企違約拖累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穆迪調低中國評級原因有二:其一,中國外匯儲備持續下降,人民幣走勢受壓;其二,中國企業,尤其是國企債券違約風波不斷,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到企業還錢的能力。

摩根大通(J.P. Morgan)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總體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達到253%,高於2013年的213%和2008年的149%。

此前市場估計,中國及香港的主權評級每降一級,反映國債融資成本的十年期孳息率(每年利息收益除以債券價格)可能升12.5點。政府融資成本將增加,不利經濟發展。

人幣中間價貶 料走勢受壓

在穆迪公布主權評級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較前一交易日貶值0.0097元。離岸人民幣一度急挫至6.89兌1美元水平,但下午已收復失地,並由跌轉升。分析師相信,央行入市,托高人民幣;另有外匯策略師表示,對於穆迪選擇在這個時間降中國評級感到意外,預期離岸人民幣短期將跌至6.9兌1美元。

A股方面,滬深兩市昨雙雙低開,開盤市場曾顯出恐慌情緒,大盤直線下挫,三大股指一度跌逾1%,至午後收復失地,上證指數全日收市倒升2點或0.07%。

債市方面,市場憂慮中國國債的違約風險上升,相關的信貸違約掉期隨即上升3點至80點,即保障信貸違約風險的成本增加。10年期國債期貨跌幅一度擴大至0.2%。

新加坡投行大華繼顯中國經濟學家朱超平表示,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可能對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和經濟產生長期影響,因此舉可能會削弱中資企業在全球市場發行新債或償還現有貸款的能力。

朱超平表示,一旦中資企業的海外債務遇到麻煩,人民幣將承壓。

A股入摩或有變 外媒:雙重警告

穆迪昨日出乎意料地降低了中國的主權信貸評級。同日較早前,世界頂級指數編製機構MSCI明晟總裁費南德茲(Henry Fernandez)也指,中國A股要納入MSCI指數,「短期內」仍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由於有關決定即將於6月20日宣布,分析指MSCI的表態或暗示A股「入摩」有變數。

外媒彭博分析,穆迪和MSCI同日表態,是對中國經濟的「雙重警告」。彭博指,兩家機構的批評都源自同一問題:中共領導層過分注重管控。很少有分析師認為中共會在年底「十九大」中共領導層換屆之前,推出任何強力的改革。中共官員雖然揚言要控制債務問題,但卻把6.5%經濟增長放在最優先地位。

穆迪降低中國評級的舉動,凸顯中共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目標,導致已經過高的槓桿繼續升高。MSCI則擔憂中共當局對納入中國股票的海外金融產品設限。

彭博認為,雖然中國不太可能立即出現金融危機,但要贏得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稱的環球金融地位,仍有一段距離。

穆迪罕有地下調中國評級,中共財政部聲稱是穆迪的方法不正確,「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不過,國際大行對中國經濟普遍看淡。

大和資本市場亞洲(除日本外)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分析,穆迪今次出手有兩大原因,包括中國信貸層面去槓桿步伐沒有加快,反加大了槓桿比例;及中國的結構改革實質作用不大,債務壓力沒穩定下來。因此,他直言穆迪這次出手可以說是「來遲了」。

《華爾街日報》分析,此次調整正值中國政府最近幾個月加緊整頓高風險投融資操作,對中國整體經濟穩定帶來衝擊。2月初以來中國央行已兩次上調一系列關鍵短期貨幣市場利率,銀監會也加強了對高槓桿押注資本市場的投資產品的監管。

事實上,近期一場金融反腐、監管風暴席捲大陸金融市場。自香港金融大鱷肖建華落馬後,牽出多個金融系統高官,先是中共保監會主席項俊波4月9日落馬,5月23日,再有中國銀監會黨委委員、主席助理楊家才落馬。

新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2月上任以來,中共「一行三會」(人行、中證監、中保監、中銀監)密集發出整頓文件,銀監會擴大整頓銀行業亂象;對銀行、金融機構開出巨額罰單,波及大陸債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場不斷創出新低;同時,資金持續出逃香港及海外,致香港股市持續創新高。

在此輪監管風暴中,債券市場一直是當局整頓的重點之一。銀行和企業被迫四處尋找資金。現時債券收益率飆升至兩年來最高水準,違約率徘徊在歷史高位。中國債市正經歷一波明顯調整。

外資審慎 不利香港債券通

中國監管風暴升級情況下,上週,中共央行曾宣布在香港試行「債券通」細節,暫時只開「北向通」,即允許本港及海外投資者北上投資,而且沒有額度限制。

瑞穗銀行(Mizuho Bank)駐香港亞洲外匯策略師Ken Cheung稱,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可能會使海外投資者對進入中國內地債券市場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彭博經濟學家Tom Orlik預期,此舉會讓中國更難吸引外國資本,尤其是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步伐緩慢。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預計,未來中國發行債券,無論是國債還是公司債的「孳息率」會上升,令債券價格因此下降,變相令債券發行成本增加。◇#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台灣主要日報頭條新聞標題
薄案塵埃未落定 「重慶模式」背後是巨大經濟黑洞
資本外流 大陸企業借海外買球隊轉移資產
輝山乳業事件後 市場關注大陸影子銀行信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