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寫實藝術沙龍—ARC年展紐約舉辦

font print 人氣: 57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Milene Fernandez報導,張小清編譯)久負盛名的、也是全球唯一的寫實藝術大賽——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簡稱ARC)沙龍,於5月13日至6月1日在紐約曼哈頓薩馬岡帝俱樂部(Salmagundi Club)向公衆展出了本年度的獲獎作品。展覽落幕後,全部獲獎作品仍可在官網瀏覽。

不同於聚焦名家和藝術品銷售的藝術展會——如意大利的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弗里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及邁阿密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是規模更加盛大的藝術競賽。雖然它也展出待售作品,但其主要宗旨還是延續「巴黎沙龍」(Paris Salon)和倫敦王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傳統,致力倡導視覺藝術領域的卓越表現。

藝術復興中心由著名收藏家弗雷德里克羅斯(Frederick Ross)創立於1999年,18年來已成爲復興寫實藝術的先導。沙龍展迄今已舉辦12屆。本屆評委會的11位成員中,有博物館館長、藝術史家、雜誌編輯、出版商,也有學院與寫實畫室的創辦人以及著名畫家。共有63國藝術家的3,100件作品報名參展,其中82幅作品脫穎而出,獲得最佳具象、最佳肖像、想像現實、社會評論、風景、靜物、錯視畫(trompe l’oeil)、素描、雕塑等等眾多獎項。

2017年5月12日,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國際沙龍展在紐約曼哈頓薩馬岡帝俱樂部(Salmagundi Club)的開幕酒會。(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2017年5月12日,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國際沙龍展在紐約曼哈頓薩馬岡帝俱樂部(Salmagundi Club)的開幕酒會。(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據藝術復興中心首席運營官卡拉L羅斯(Kara Lysandra Ross)介紹,自2010年起,沙龍展報名作品的數量每年均以十位數的百分比增加,今年更比去年增長25%。

中心創辦人弗雷德里克‧羅斯除了擁有19世紀繪畫的宏富收藏,也是研究19世紀法國油畫家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的專家。他在致辭時表示:「最好的藝術能讓人落淚、抓住你的內心情感,它的美勢不可擋,可以瞬間打動你、將你完全吸引住。」

頗為挑剔的藝術眼光

前來參觀的藝術家們也就展出作品和記者交流了一些不同看法,如有些畫作是否太像照片,創作構思是否應更注重涵義,以至展品整體上是否有點像「大喊大叫」(shouting out)、缺乏沉靜柔美令人回味的特質等。

卡拉羅斯坦承,這與看照片評選作品的機制有關——報名藝術家需通過電腦發送作品圖像:按照片畫出的作品,在電腦屏幕上看起來效果更好,不過可能缺少通過寫生觀察呈現出的細膩微妙的繪畫性。受侷於科技手段,作品遴選上存在偏頗是可能的。

不過,展覽中終究還有因沉靜的古典美而吸睛的畫作,應是模特寫生輔之以想像的作品,最突出的要數獲沙龍展榮譽提名的《浴者》(Bather)。

《浴者》(Bather),2015年,Joshua LaRock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榮譽提名。(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浴者》(Bather),2015年,Joshua LaRock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榮譽提名。(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十字路口的寫實藝術

自從各種現代派藝術思潮紛至沓來,特別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藝術的去技巧化主導了西方藝術院校,繼而影響到公衆的審美觀。雖然今日世界的信息資訊比任何時代都發達,但就視覺藝術領域而言,傳統價值顯然不是主導。「我們處於黑暗時期。」藝術復興中心的姐妹組織「達‧芬奇計劃」(The Da Vinci Initiative)負責人曼迪‧賀爾倫尼奧斯(Mandy Hallenius)如是說。該計劃也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以培訓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寫實功力爲宗旨。

令人欣慰的是,藝術復興中心成立18年來,不懈發聲呼喚寫實藝術的回歸,同時有理有據地反駁現代派藝術觀念,卡拉‧羅斯表示,如今有成千上萬的藝術家以其創作實踐響應復興藝術傳統的理念,還有同樣眾多的藝術家在該中心認證的多個藝術院校學習。

2017年5月12日,藝術復興中心首席運營官卡拉‧L‧羅斯(Kara Lysandra Ross,中)於第12屆國際沙龍展開幕酒會。(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2017年5月12日,藝術復興中心首席運營官卡拉‧L‧羅斯(Kara Lysandra Ross,中)於第12屆國際沙龍展開幕酒會。(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活躍於1667—1890年間、每一年或半年舉辦一次的「巴黎沙龍」,曾經是西方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盛事,如果將藝術復興沙龍展看作新時代的「巴黎沙龍」,或許可以從歷史中獲得一些借鑑。

「巴黎沙龍」作為法國唯一的主流藝術展,由於標準非常嚴格,落選率也極高——1863年著名的「落選者沙龍」(Salon des Refusés)即由此而來。而這種嚴格,也深深影響到當時寫實藝術家們的創作方向。藝術復興中心的方向則顯然不同,除了評選上依賴電子技術,也致力於在作品質量方面更兼容並包。

2017年5月13日,藝術復興中心第12屆國際沙龍展在紐約開展。(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2017年5月13日,藝術復興中心第12屆國際沙龍展在紐約開展。(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何妨想像,隨著寫實藝術的復興,更多的文化機構和博物館(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能與藝術復興中心合作,或獨立舉辦崇尚高超寫實技巧的寫生藝術作品沙龍。或許,作品遴選方式及獎項設置的變化,能促生面貌不同的沙龍展,激發藝術家們創作出更多動人心魄的藝術作品。

繼紐約展出後,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還將移師西班牙巴塞羅那,於9月22日至11月26日在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MEAM Museum)展出。

《變形》(Transfiguration),2016年,Joseph McGurl作,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內部員工獎。(Art Renewal Center)
《變形》(Transfiguration),2016年,Joseph McGurl作,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內部員工獎。(Art Renewal Center)
《黑衣勞拉》(Laura in Black),2015年,Joshua LaRock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購買獎(Purchase Award)。(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黑衣勞拉》(Laura in Black),2015年,Joshua LaRock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購買獎(Purchase Award)。(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山雨將至》(The Coming Rain),2014年,Dave Santillanes作,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風景畫大獎。(Art Renewal Center)
《山雨將至》(The Coming Rain),2014年,Dave Santillanes作,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風景畫大獎。(Art Renewal Center)
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國際沙龍展展出作品。 (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國際沙龍展展出作品。 (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SONY DSC《第五輪》(5th Circle),2015年,Robert Liberace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想像寫實獎。(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SONY DSC《第五輪》(5th Circle),2015年,Robert Liberace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想像寫實獎。(Milene Fernandez/The Epoch Times)
《拉爾森》(Larson),2015年,Jeffrey T. Larson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人物畫頭獎。(Art Renewal Center)
《拉爾森》(Larson),2015年,Jeffrey T. Larson作,亞麻布面油畫,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具象畫頭獎。(Art Renewal Center)
15歲的Ray Wanda Totanes創作的油畫《自我感知》(Perception of Self,2015年作),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達芬奇計劃」青年上進藝術家獎。(Art Renewal Center)
15歲的Ray Wanda Totanes創作的油畫《自我感知》(Perception of Self,2015年作),獲第12屆藝術復興中心沙龍展「達芬奇計劃」青年上進藝術家獎。(Art Renewal Center)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股市像皮球一樣彈來彈去、房價持續走低、儲蓄利率跌至谷底,很多人都轉向藝術投資,寄望其成為更穩定的投資形式。藝術自身就是國際化貨幣,可以避免紙幣貶值帶來的財產損失。此外,藝術品是可因其美學和文化意義獲得欣賞的有形物品。人們可以魚和熊掌兼得。不過,在進入這一回報豐厚的領域前,還是有許多方面需要留意。
  • 19世紀的歐洲學院派繪畫,在上個世紀很長時間裡都是保守的同義詞,只能以幾百美元的賤價賣掉;近年來,學院派繪畫重獲藝術市場肯定,屢屢拍出數百萬美元的高價。如果不瞭解學院派,就不能真正理解19世紀西方藝術。學院派藝術家們並不像後世人那樣看待自己的作品,且其內部也有流派之分,這正是本系列文章將要討論的話題。
  • 從學院派到現代派訓練的轉變,不是被藝術媒材或訓練方面的技術進步所推動,而是基於「藝術為何」的哲學理念的完全改變。也由於這種藝術哲學理念的變化,學院式的訓練方法,連同掌握這些技巧的偉大藝術家,幾乎完全從20世紀學校所傳授的藝術和藝術史中被抹掉了。
  • 回溯19世紀法國藝術,就不能不審視「國家科學與藝術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e des Sciences et des Arts,簡稱研究院)及其下屬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 Arts,通常稱為法國美術學院)的歷史。
  • 19世紀後半葉的美術學院和畫室學校是最早向女藝術家開放的專業院校,有數百名女性由此得到正規的藝術訓練。雖然男性畫家仍居藝壇主導,但此間法國和英國都有很多女畫家受到矚目。許多最為成功的女畫家是知名男畫家的親眷,此外也有不少比較獨立的女性獲得藝術界認可。
  • 在弗雷德里克‧羅斯(Frederick Ross)家中,每個房間、每道樓梯、走廊的每一面牆上,都掛滿了令人驚嘆的畫作,一幅挨著一幅,吸引著觀者駐足凝神。要快速看一遍,至少需要兩小時時間——羅斯是美國收藏19世紀藝術品最宏富的私人藏家之一。他的藏品一直在穩步擴展,主要是通過在買賣中增值,很少需要他再投錢進去。
  • 羅斯認為,現代派的興起、其對寫實藝術的巧言批駁,以及藝術鑑賞的總體萎縮,要歸因於「貪婪」。可以說,在拜金的作用下,對藝術的摯愛被拋棄了。「那些大藝術家作品的經銷商們一邊咬著指甲等著每一幅畫畫完,一邊想著如果畫作源源不斷能掙多少錢。……」
  • 「我們不會買帳,不會的。我們談論這個問題,問自己想走多遠、到哪一步為止,沒人真的有答案。如果你聽我們對話,你會聽到一群人為了做一些美的事情,正在做出犧牲,他們不想做醜的東西。」庫德洛所說的這一群藝術家,正在這個看似混亂的世界中追尋著出塵之美。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