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泰國香米與其它

文/圖:以希

人氣 130

【大紀元2017年06月26日訊】近日多回被問及我對假米風波的看法,才驚覺自幼便吃米飯的我,對米的認識竟然是這般的膚淺,亦因此未能作出公平的意見。與一眾在都會長大的朋友談到米,原來都是門外漢。除了知道禾稻是種在水田裡、會洗米煮飯、將剩下的做炒飯煮粥外,對米基本屬於「無話可說」一族,想想實在汗顏!在收到泰國貿易局加西辦事處之邀請,往曼谷米鄉去作實地觀察了解時,我當即一口答應。

我一直以為中國產米最多,但根據去年數據,卻原來是印度,泰國排行第五,但外銷供應量卻佔全球第二位,僅次於印度。印度的巴絲綿蒂米(Basmati Rice)我們倒較少吃,烹煮法也有些兒不同。來自泰國的是我們日常吃的長白米、糯米和茉莉香米等,加上友儕間不少是泰國香米的擁蠆,我家的廚櫃裡便有半桶泰國香米,所以對泰國米自然多一份親切感。何以選它?吸一口飯熟時飄送一室的飯香和看碗子裡飯粒的飽滿色相便是!

20170530_150824行程之前,並不曉得泰國的主要米鄉在東北部清邁與清萊等地帶。曼谷是繁忙至極的大城市,但除了曼谷的市中心與附近一帶有高樓大廈、商業樓宇外,其他的城市仍然有鄉鎮風貌。從市中心往各處走,在道路系統絕對有改善必要的今日,行車時間視乎堵塞情況,短至90分鐘,長至三四小時不定。若以路程計算,離開曼谷市區北往約百多公里,房舍漸疏,綠意漸濃,落入眼廉的盡是村野氣息,米田亦開始映入眼簾。

在一間將我們帶回舊日農村境界與古色古香、有如米農博物館的「農民教育社 (Lifestyle and Spirit of Thai Farmers Learning Centre)」中,我們一邊逛遊農田,一邊聽解一粒米由種子至米穀的過程。晨曦初現便即起的農民們,視米農生活為神聖並傳統的作業,彎著腰下水種田的艱辛為對大地與農田的責任。同行的一位年青女郎,自告奮勇,下田種禾去體驗一下。只見穿上膝蓋上高的膠靴的她,小心亦亦,搖搖晃晃地才踏出半步,彎下身來胡亂地把禾束種下水中,角度方位卻是錯誤的,得重來一次,不到三分鐘已嚷著吃不消!而將禾束種在淺水泥漿中,不過是農民生活其中的一個過程。

20170530_143021米苗種先栽在一方方的育苗塊中約兩個月,長至半呎高左右,才一束束地移植至水泥田裡。育苗塊是由同等份量的炭灰、泥土、骨末混和而成,一堆堆小山般堆高在農園的一角,讓日光月色來添加營養成分。納用前還需一番步驟方可栽種。這期間的照料觀察,非常重要,稍不注意,會損害孕育米苗的工作。到米苗生長到約80公分至一米高,便是收割期,也是另一串整理排放打禾工序的開始。然而日常作業,還有泥田的營養狀況、禾稻的成長照顧、收割後田園的清理程序和保持米穀的健康。別忘記每一季的收成,還得看天公造美與否,會不會適時賜予適量的陽光雨露。

當米穀收集好,為交給運輸貨車送至米坊作下一步的處理工序時,農民們只能稍作休息,便得回到農園去,整頓田間泥土、修理器皿和清潔工具農稼品,好預備下一輪的工作。每一粒米的背後,又豈止是農民們的血汗?那可是他們的生計、希望與將來呢!難怪小時侯,家長們都教誨說:「千萬別浪費米粒食物,粒粒皆辛苦呀!」

至於何以會出現假米?在周圍的親友都未曾碰到或吃過假米的情況下,為何在網頁上會有短片顯示出假米粒?那得下回分解了!◇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新聞
【以希心思食意】素色可餐
【以希心思食意】舌尖上的情人節
【以希心思食意】食在春寒雨灑時
【以希心思食意】櫻花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