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聲援六四 中共全國性抓捕 不允許紀念

人氣 5100

【大紀元2017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蕭律生採訪報導)今年的6月4日是六四天安門大屠殺28週年紀念日。全國各地聲援「六四」的部分民主、維權、異議人士在「六四」前或「六四」當天被警方帶走,失聯。

6月4日,許多網民採用轉發藏頭成語填空:八面威風、九死一生、六畜興旺、四面楚歌來紀念六四;也有網民發布64%的電量截圖、8964順序的撲克牌、各地含有8964的車牌號照片來表示並未忘記28年前的「六四」;還有網民分別拿出6根和4根煙,配文稱「往事並不如煙」;另有網友在天安門廣場用左右手指亮出「六四」這兩個數字,湖南株洲8位年輕人用行為藝術擺出「六四」字樣。

南京史庭福被抓。(知情人提供)
南京史庭福被抓。(知情人提供)

「我爸爸4日上午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演講,告訴路人不要忘記『六四』。下午,2個經常來我家騷擾我爸、自稱是警察的人,搜查我家,檢查我的電腦、扣押我爸的手機,並把他帶走了。」南京民主人士史庭福的兒子說,「他現在被關在南京市雨花區看守所。這次我挺擔心他,因為他們這次抓我爸把傳喚單、調查證都給我了。」

「六四」當天,史庭福穿著寫有「勿忘六四」的文化衫,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對來來往往的民眾說:「這個紀念館不久就會是學生被共匪屠殺的紀念館。中國民主這一天會到來的。今天是『六四』,大家不要忘記這一天。那麼多學生死亡了,爸爸媽媽多麼的傷心,很多媽媽在哭泣啊。你們知道嗎,如果你們被槍打死了,爸媽是什麼樣的心情啊!」

據史庭福兒子介紹,自從他爸爸關注民主、聲援公民維權以來,他們家的親戚對他和父親是避而遠之,生怕沾染一點關係。他表示,自己起初也不理解父親的做法,聽信了從小中共灌輸的謊言。「後來我去香港、台灣看到他們支持『六四』,又用自由門翻牆看到外面的世界,我才發現自己是被中共騙了。」他還表示,對仍然聽信中共的中國民眾要慢慢地婉轉地講述諸如六四這樣的真相,鼓勵他們要有勇氣面對這些事實。

「我爸爸沒有錯。如果這次他被判刑,我也會像他一樣去街頭演講,告訴人們真相。」史庭福的兒子說。

1989年6月4日,一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時任中共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調動軍隊,下令用坦克、機槍鎮壓在廣場上和平靜坐、要求「民主自由」的學生們。當時多國媒體記錄、報導了中共屠殺學生的事實真相。然而,中共當局至今一再採取各種方式掩蓋這一真相。

湖南公民聲援六四。(維權網)
湖南公民聲援六四。(維權網)

4日凌晨1點,北京異議人士周莉、廣州公民李小玲、維權人卜永柱被中共警方帶走,被關押在北京西城區看守所;上午, 廣州公民卓玉楨因紀念「六四」被警方傳喚扣押,湖南株洲多位公民,因用行為藝術來紀念「六四」被相繼帶走,照片遭當局全面封殺;下午,北京李學會、山東的張恩廣在當地被中共當局抓捕。

「他們太過分了。周莉是單身,孩子才10週,她卻被帶走。李小玲是2日來北京看眼睛的,預約的是5號到醫院看病,結果4日凌晨就出事兒了。」訪民趙春紅說,「李小玲的眼睛已經被株洲警方拖延時間給整壞了。現在又被北京警察抓走,錯過了治眼睛的好時機。」

廣州維權人士李小玲4日凌晨在天安門廣場,拍照聲援六四。隨後被警方抓走。(知情人推特)
廣州公民李小玲4日凌晨在天安門廣場,拍照聲援六四。隨後被警方抓走。(知情人推特)

趙春紅告訴大紀元記者,中共那些官員、維穩人員對於「六四」都很心虛,不敢面對這個事實,一直想著怎麼去掩蓋。

另外,據維權網報導,6月3日晚上,湖南省株洲市維權人士歐彪峰被旅遊,目前他的妻子也失聯;6月3日凌晨3點,廣東佛山陳進新(網名陳建雄)、梁一鳴被廣東佛山環市派出所警察抓走;6月2日,北京異議人士查建國被北京警方帶走;在京的湖北襄陽籍維權人士何斌、徐彩虹夫婦被前門派出所警察帶走;6月1日,深圳資深維權網友「秀才江湖‏ 」被東莞警方遣送原籍。

另外,中國人權觀察員伍立娟表示,5月31日,湖北人權觀察員耿彩文被旅遊,至今無消息;5月29日,西安著名人權活動家楊海等人被西安警方帶走,被旅遊。她告訴大紀元記者,這次因六四事件,全國各地已經有很多人被抓捕了,「他們害怕人民知道真相,可是現在是網路時代,六四的真相是掩蓋不住的。他們用坦克、機槍鎮壓的是學生,可是學生卻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啊!」

最後,她說:「全世界都在紀念『六四』,香港有十幾萬人舉辦燭光晚會,大陸卻不敢,甚至連言論都不敢表達。很多老百姓明知道不對,卻不敢說。我們不要再相信中共的謊言了。什麼一民主就亂,我看香港、美國都是民主制度,怎麼沒有亂?就連人口超過中國的印度也沒有亂啊!」#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毋忘中共暴政 11萬港人聚維園悼「六四」
楊寧:六四屠殺後中共官方媒體人的抗議
大陸六四全面封殺網絡 北京木樨地加強保安
六四清場軍隊內訌 28軍機槍掃射空軍直昇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