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日本式養老在中國尋找商機?

人氣 1519

【大紀元2017年07月28日訊】來自日本的一則消息稱,「亞洲的護理和老年人醫療等『銀髮產業』正在崛起」;「中國的護理服務和護理用品需求已從沿海大城市向內陸城市、從富裕階層向中產階層擴大」;「除了日本最大養老服務企業『日醫學館』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外,其它企業跨行進入這一領域的現象也在增加」。

那麼,中國的老年護理服務市場究竟有多大呢?一篇題為《日本式養老在中國尋找商機》的文章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其一、中國國務院下屬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稱,中國的養老產業規模到2030年有望達到22萬億;其二、有分析認為,在外出務工人員眾多的內陸地區,住宅型養老院的需求將增加;其三、在大城市很多人與父母住的很近,日托護理需求或將增加。

我們且不說,這種無憑無據的預測以及牽強附會的分析是否真能如實的反映出中國的所謂「老年護理市場」的現狀;重要的是,市場被描述的再大,如果不能盈利,那也只不過是在「畫餅」而已。按照「日醫學館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因設施和培訓等先行投資增加,在華虧損14億日元(約8498萬人民幣)」的數據,上述文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雖然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要實現盈利可能仍需時間;「扭虧為盈需要數年」。

從上面這種自相矛盾的因果關係中,我們不難看出,「老年護理」這種意味著讓老年人享受便捷、舒適的高品質生活的服務,在中國其實根本就沒啥市場。即便有,那也只是跟少數、高端群體有關。顯然,這樣的群體跟上述文章提到的「外出務工人員」的父母無關。因為其子女大多是農民工,出來打工的目地只是為了讓家裡的老小能糊口。因此,對於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肯定是住不起養老院的。

說起「養老院」,如今中國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農村、城市消費能力有所差別的問題。事實上,按照大城市「4個老人、夫妻2人、1個孩子」的家庭結構,一對年富力強的夫妻若要承擔4個老人入住養老院的費用,恐怕也並不輕鬆。這還是在老人有退休金、有社保的前提下。據悉,目前在上海,「4-2-1結構」的家庭占到了80%。可想而知,這其中又會有多少兒女能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供老人常年居住在養老院?

更重要的是,類似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長期就存在著養老院不足、養老院床位數量不能滿足需求的大問題。也就是說,即便住的起,也住不進去!幾年前,大陸就曾有媒體曝出,2013年,北京某公辦養老院有1100張床位,而每年只有50到60個床位會退掉。但那時,已經有1萬多人在排隊等候。據保守估計,他們要預訂一個床位,至少要等166年。這裡指出的僅是公辦的養老院,因為價格有標準可循,所以不至於太離譜,只是這樣的養老院並不多,床位也少的可憐。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公辦的、還是民營的,大多數養老院的收費項目都會將基本的床位費、護理費與藥品費以及醫療費分開。也就是說,一旦老人無法自理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需要治療時,所產生的費用是單算的。對於一個患病的老人來說,怎麼護理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得到有效的醫治才是當務之急。從中國養老院缺床位的現狀也就不難想像,在醫療狀況更好不到哪兒去的現實面前,醫院的床位數,尤其是針對身患重病的老人的床位數,又是否同樣稀缺?這樣的問題似乎是多此一問吧!

長久以來,「看病難、看病貴」早已在中國社會形成了共識。但除了為數極少的老幹部之外,中國絕大多數中、老年人始終都要面對「養老」和「醫療」這兩大致命性的問題。對於中國老人來說,這樣的問題足以致命,正是因為很多在城鎮工作的老人,尤其是老齡農民工,連參加保險的資格都沒有;還有很多本就生活在農村、已無地可耕的老人,他們從政府收到的養老金是連基本的溫飽都顧不上的。哪裡還有錢看病、找護理?

就老齡農民工的參保狀況而言,一篇題為《中國農民工:老而勞作、老無所依》的文章指出, 2013年,中國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總數的15.2%,約為4088萬人。僅僅三年,50歲以上農民工數量便增加了近千萬,然而,他們的處境卻十分窘迫。按照「58.7%沒有勞動合同」、「15.7%沒有養老保險」、「17.6%沒有醫療保險」、「0.8%工資遭拖欠」的比例來計算,中國的高齡農民工中,有大約2400萬沒有勞動合同,642萬沒有養老保險,719萬沒有醫療保險,還有約33萬人的工資不能及時發放。應該說,連勞動合同都沒有,工資都收不到的農民工也就更別指望會有保險了。

這還是指的有活可幹的農村老人,那些留守在家,只靠政府給的養老金來生活的,幾乎是連飯都吃不上了。一篇題為《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如何養老?》的文章指出,政府在2009年曾推出了一個「農村養老金計劃」,每個月向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的養老金,最低只有60到70塊人民幣,相當於城鎮職工平均養老金的3%左右。

這些數字若拿給那些希望在中國針對老人尋找商機的日企來看,不知它們會作何感想?對於入不敷出的中國老百姓而言,消費的首要前提仍是價格。而對於那些身上背負著養老、包括養父母、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商品或服務的「性價比」永遠都會排在決定購買的首位。也就是說,在服務、設施尚可的情況下,仍會選擇最經濟實惠的。這對於常年服務追求生活品質、而非僅為了溫飽的日本客戶的日企來說,恐怕是有些尷尬。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中國的進口商品向來不比國貨便宜。那些有條件享受日式養老服務的,完全可以直接去更宜居的、包括日本在內的海外等國,踏踏實實的享受貨真價實的優質服務,又何必要在國內體驗這種極有可能摻了水分的洋貨呢?「日本式養老」來中國,或只是「看上去很美」,這也正是那家「日醫學館」目前在中國市場只見投入、不見產出的原因了。#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西方媒體 中國養老問題和違反人權情況
日本養老金紀錄漏洞 影響數千萬人
日本養老金可能「縮水」引發民怨
中國社會保險及養老問題日漸尖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