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捷克經典】(14)

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捷克(六)

作者:高嵩明

德弗乍克出生的故居,現在已經是紀念館。(《捷克經典》/柿子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71
【字號】    
   標籤: tags: , ,

【接前文 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捷克(五)

布拉姆斯的提攜讓他揚名國際

1875年,他以交響曲和若干室內樂作品向奧地利政府申請青年藝術家國家獎勵金。當時擔任評審委員的音樂家布拉姆斯(1833~1897)和樂評家漢斯力克(1825~1904)非常欣賞德弗乍克的音樂才華,特准連續頒發五年獎金,使得他能夠衣食無虞,更加專心於創作,也使得這兩位音樂大師的情誼傳為樂壇佳話。布拉姆斯更熱心地將德弗乍克引介給出版商吉姆洛克,1878年,德弗乍克接受出版商建議而創作的8首《斯拉夫舞曲第一集》深獲好評。《斯拉夫舞曲第一集》採擷了諸如史科其納、弗立安、蘇塞茲卡等波希米亞鄉間所流傳的舞曲旋律,充分展現出斯拉夫民族奔放的活力與熱情;原為鄉村農民之間所流傳的舞曲,經由德弗乍克的巧思安排,一舉躍上了代表菁英文化的音樂會曲目,更開啟了德弗乍克邁向國際舞台的第一步。

File:JohannesBrahms.jpg
布拉姆斯是浪漫主義中期德國作曲家。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公有領域)

1886年,德弗乍克再接再勵地出版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此時他已經成為史梅塔納去世之後,國際間所一致推崇的捷克音樂代言人了。1888年,他結識了來到布拉格訪問的柴可夫斯基並且與其成為好友,隨後還受邀於1890年訪問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同年他也當選了捷克科學藝術院的院士。德弗乍克的政治傾向雖然沒有像前輩史梅塔納那麼鮮明地高舉民族意識,但是他卻堅決地以捷克人為榮,當他的樂譜出版商將他的名字印成德語化的Anton Dvorak時,馬上引起他的抗議並且還大吵了一架。

在經濟情況好轉之後,德弗乍克於1884年在布拉格西南方約60公里處普利布蘭礦城邊的維蘇卡村購置了兩棟別墅,實現他多年來的鄉間生活願望,除了冬天回到布拉格和受邀前往美國之外,他都待在這裏,享受寧靜的作曲生活並以餵養鴿子為最大的娛樂。

德弗乍克於1892年秋天,接受紐約「美國國立音樂院」創立者莎芭女士(1850~1946)的聘請,跨海前往美國擔任該院的院長,藉以提昇美國的音樂水準。旅美期間,他親身體會到截然不同於歐洲的文化衝擊,美國的環境引發了他對黑人靈歌與印第安原住民音樂的強烈興趣,再加上他在愛阿華州的捷克移民村避暑時,思鄉的情緒更激起他創作的無限靈感,於是陸續完成了e小調第9號交響曲《來自新世界》、F大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美國》以及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等膾炙人口的傳世傑作。

有關於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來自新世界》的創作過程,德弗乍克曾經表示,他是直接汲取美國民謠的精神做為此曲的創作架構;紐約這個雄偉又極具活力的大都會所帶給他的文化衝擊,則在第一、四樂章充滿張力的音符間表露無遺;而第二樂章,也就是國人所熟悉的《念故鄉》旋律所出自之處。德弗乍克說他是經由閱讀美國詩人隆菲洛(1807~1882)所著描寫印第安英雄神話史詩的《海華沙之歌》而獲得的靈感。

為捷克作育音樂人才

德弗乍克返回捷克之後於1900年開始創作他的名歌劇《魯莎卡》,在這部類似美人魚公主抒情童話般的歌劇中,他充分融合了大自然的景物與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以高雅溫柔的旋律貫穿全劇,尤其劇中水仙女魯莎卡所詠唱的愛情之歌更是成為許多女高音所鍾愛的演唱曲目!

File:Poster for the premiere of Rusalka in Prague, 31 March, 1901..jpg
歌劇《魯莎卡》在布拉格的首映海報。(公有領域)

1901年德弗乍克被任命為布拉格音樂院的院長,並且為捷克的樂壇培養出兩位出色的音樂家─諾瓦克(1870~1949)和約瑟夫‧蘇克(1874~1935),蘇克後來更成為他的女婿,而他的孫子也就是德弗乍克的外曾孫名字也叫作約瑟夫‧蘇克(1929~2011),是一位聞名國際的小提琴大師,為捷克的Supraphon唱片公司灌錄了許多經典名盤!

Slika:Antonin Dvorak 1904 by Jan Langhans.jpg
1904年的德弗乍克。(公有領域)

File:Josef Suk sitting028.jpg
約瑟夫·蘇克(捷克語:Josef Suk,1874年1月4日-1935年5月29日),捷克作曲家,小提琴家。早年在布拉格音樂學院師從德弗乍克,1898年與德弗乍克之女結婚。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之一是《亞茲拉爾交響曲》。(公有領域)

在國民樂派的諸位大音樂家裏,德弗乍克作品中的民族主義色彩雖然並不那麼鮮明,但是他往往能夠根據自己所繼承的波希米亞傳統,再加以吸收因緣際會所接觸到的不同文化,巧妙地融合各式各樣的庶民文化,創作出日後成為菁英文化主流的瑰寶。真是令人不得不對他感到佩服與敬仰,也更要感謝他為人類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未完,待續)

──節錄自《捷克經典》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柿子文化

(點閱【捷克經典】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李布謝不但聰穎過人,而且還具有預言未來的特異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國人的歧見並且團結部眾開創了捷克這個國家。雖然李布謝的傳說不足以構成信史,但是她卻早已成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徵。
  • 歐塔卡二世擁有當時中歐地區最強大的鐵騎兵團,幾乎每次戰役都傳出捷報,被稱為「鐵金國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在傳世大作《神曲》中尊稱他是「當代的偉人之一」。
  • 卡爾國王創立的「布拉格卡爾大學」,在創校的章程中強調:「我們這個國度的忠貞國民們,對於知識十分地渴求,因此我們不應該再向外人乞討知識的果實!」
  • 庫特納霍拉的地名在捷克語的意思就是「挖掘寶物的山」,此地挖掘銀礦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一躍成為歐洲的金融重鎮。
  • 聖芭芭拉大教堂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著名的建築師楊.帕列馹於1388年設計監工,他的父親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與卡爾大橋的建築師彼得.帕列馹。
  • 卡爾大橋是布拉格的地標與捷克的首要映象表徵,更博得「歐洲最美麗橋樑」的美譽!橋面兩側合計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是一條長達516公尺、寬10公尺的巴洛克藝術大道。
  • 人骨教堂在全聖修道院墓園的正下方,František Rint木雕家設計,將堆積如山的四萬具枯骨徹底消毒之後,做成教堂的裝飾。現在的人骨教堂遊客如織。
  • 克利雪多夫‧哈蘭特,根據義大利音樂家馬連吉歐所寫的彌撒曲以及少數的經文歌《Maria Kron》還流傳至今,其中所運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標示著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成就。
  • 史梅塔納是一位「天才兒童型的素人音樂家」,五歲的時候就能夠擔任四重奏裡的小提琴手,六歲時更是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八歲開始作曲。《我的祖國》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
  • 史梅塔納所作《我的祖國》,整首樂曲由六段樂章所組成,前面四段主要在描寫捷克的歷史傳說與山川景色,後面兩段則是以胡斯戰爭為主題,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