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訪問學人論壇 邀3專家分享

人氣 9

【大紀元2017年07月07日訊】「2017年頂大訪問學人學術論壇」第四場活動日前邀請在哈佛做研究的頂大訪問學人劉昭麟教授以及波士頓地區專業人士李小玉醫師及袁尚賢博士共同擔任主講人,與聽眾交流分享現代人的飲食、數位人文及古地圖探索等主題。

首先由李小玉醫師以「營養,摩登的煩惱」為題,講解目前各式營養指標,如BMI(身高體重指數)、食物的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等,也解釋食物中常見的味精(MSG)以及脂肪的種類,如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反式飽和脂肪(trans saturated fat)。他進一步說,反式飽和脂肪並非不好,原本即存在自然食物中,而近幾年禁止使用的則是人工反式飽和脂肪。現場聽眾詢問,為何持續不斷地運動,體重仍然無法下降呢?李醫師鼓勵聽眾持續運動,解釋運動可以幫助鍛練肌肉,也許未下降的體重是來自鍛練的肌肉,說明不能僅憑體重決定健康與否,解開許多人的疑惑及健康的迷思。

緊接著專長為電腦資訊的劉昭麟教授分享他的研究,長期與社會人文學者密切合作各項跨領域研究。他說這類跨領域合作稱為「數位人文」,而數位人文是以人文為主,利用科技協助人文研究者較為迅速地找尋到所需的研究資料。同時,劉教授也介紹臺灣、中國大陸及美國目前的數位人文發展。臺灣方面,在政府支持下進行多項數位典藏計畫,臺灣的大學校院圖書館也設立許多數位典藏庫,將豐富的藏書轉換為電子資源,並鼓勵學者分析研究己建立的數位資料,善用這些典藏庫。

劉教授分享他在哈佛大學進行「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 CBDB)合作案,主要是讓電腦從古文中搜尋出人名、居住地、官銜等訊息,再經由人工驗證所蒐尋資料的正確性,建立龐大且可靠的資料庫。

劉教授也研究過墓誌銘、唐詩與宋詞,從全唐詩中研究特定詞彙,如李白與杜甫使用「月」的頻率及差異;或者,分析唐詩與宋詞中最常出現的顏色,發現唐詩最常出現如「白髮」的「白色」,而宋詞偏好使用如「紅顏」的「紅色」。劉教授透過電腦程式,分析大量的詩詞資料,再將所得分析提供予人文研究學者進一步研析解讀。他也指出,現在大學校院裡鼓勵人文學科學生學習電腦程式語言,以嘗試開創不同的研究方法。最後,劉教授也不諱言道,剛開始與歷史人文領域學者合作,雙方都不瞭解對方專長內容,跨領域合作是需經過時間的互相瞭解,才能找出合作之道。

第三位講者則是袁尚賢博士分享他愛上蒐集與研究古地圖的故事,他回憶起在古地圖拍賣會上看到繪有老家的古地圖,導致他開啟探索古地圖的雅致。

談到中國的古地圖,他說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的地圖很遺憾地未能全部留下,但可從約200年後出版的書籍中找到部分地圖。觀察這些中國古地圖,可發現當時中國的地圖繪製不重視比例,較重視航行軌道距離。

接著,袁博士展示許多歐洲古地圖,從古地圖的演變,可發現不同時代的世界觀,如面積不切實過大的錫蘭,是因為該地是歐洲通往亞洲必經之地,因而在地圖上以大面積顯現它的重要性。研究古地圖的發展,不僅發現地圖繪製方法的改變及越來越精準,同時地圖也透露著當時候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與解讀。

演講後,現場聽眾熱烈與講者互動問答,蔡明機會長代表專協及駐波士頓教育組頒贈感謝狀予講者。◇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台訪問學人波城開講
頂尖大學訪問學人MIT學術分享
專協暨訪問學人共慶中秋
波城在地與訪問學人齊慶金雞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