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華埠「零事故計劃」

人氣 7

【大紀元2017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達波士頓報導)九月份「華埠治安會議」和「華埠居民會議」上,波士頓交通局的交通規劃師夏洛特女士(Charlotte Fleetwood)介紹了尼倫街道的改建計劃,徵求大家的意見。她還請同事杰克遜先生進一步講解改建計劃的一些細節,與會者們就這個和唐人街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提出了各種意見,如行人安全、交通標識、行車速度、泊車位的刪減和保留等。

夏洛特報告說,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交通擁塞成為美國各大城市的頭疼問題。擁堵的交通帶來的不僅僅是上班族每天數小時的通勤時間,交通事故對行人和自行車的威脅更是給無數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報告稱,在全國範圍內自2009年至2014年,行人被機動車撞傷的事故量上升了20%,自行車事故更是上升了近50%。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等在內的大城市都相繼推出了「零事故計劃(Vision Zero)」的措施來改善城市交通問題,對症下藥從而將行人和自行車的傷亡降到最低。

波士頓交通局的夏洛特(左,Charlotte Fleetwood)和杰克遜做報告。(馮文鸞/大紀元)
波士頓交通局的夏洛特(左,Charlotte Fleetwood)和杰克遜做報告。(馮文鸞/大紀元)

波士頓自然也不例外,作為東北部的金融、教育、醫療中心,波士頓的大小公路每天都承載著近乎極限的車流量,行人和自行車的出行安全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關注。僅2016年一年間,15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7人是老年人,3人是三歲以下的孩子。城市交通的改善工程可說是迫在眉睫。

事實上,波士頓自己的「零事故計劃」在2015年三月就已經正式開展,其目標是完全消除由交通事故帶來的嚴重傷亡。此計劃的核心思想是,交通事故究其根源皆非意外並且有因可循。其初期目標聚焦在行人和自行車上,因為他們是公路上最脆弱的群體,並且改善對他們的交通設計可以惠及包括機動車在內的所有出行者。市長華殊(Martin Walsh)曾說道:「無論對於機動車、行人或是自行車,在波士頓的大街小巷中出行都不應該成為一項需要勇氣的冒險。」

目前,波士頓交通局正著手於改善中國城地區的交通設施。根據2014年至2016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如圖),絕大多數的交通事故集中發生在華埠尼倫街(Kneeland St.)上,所以第一步的整改目標也集中在這裡。

如上文所述,交通事故的傷亡,究其本源皆非意外。研究表明,當車速在20MPH時,碰撞行人的致死率僅有18%;30MPH則上升到50%;而如果到了40MPH,便激增到77%。所以,當前的倡議之一則是將尼倫街上的機動車道進行略微的縮窄,在不影響行車的前提下使得開車者自發的降低車速。

與此同時,交通局還在考慮取消路邊的停車位,將原先的停車位和機動車道縮窄空出的空間設計成自行車專用車道。實證研究表明,當自行車有專門車道時,騎車人的守法率會大大上升,反而從側面改善機動車的行車環境。

另一個正在論證的提議是縮短人行紅綠燈的變燈週期,因為在先前的調查中發現,行人闖紅燈大多因為紅燈等待時間過長。預期通過縮短信號燈的週期,行人的交通規則遵守率也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除尼倫街之外,交通局針對哈里遜街(Harrison Ave.)也有相應的措施。目前哈里遜街上的交通事故大多都是行進中的車輛碰撞路邊停泊的車輛所造成的,於是當局正在考慮移除商業區的一部份停車位。同時,為了補償取消的車位,一部份原先居民專用的車位也會對社會開放。

先前的一項調查發現,哈里遜街上的很多居民專用車位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交通局正在考慮將這部份車位改為對社會車輛開放到晚上八點或十點(目前只到六點),從而解決在中國城吃飯的民眾停車困難的問題,同時還將商業區的大量停泊車輛移置到了相對不那麼繁忙的居民區,進一步降低了碰撞事故的概率。◇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留美中國學生超速駕車 飛上隧道天花板慘死
近半數醫療錯誤沒有被醫院記錄
自行車族籲波市府多設車道
波城准自駕車更大範圍試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