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當玻璃遇上木頭 鄭木連好雅興

鄭木連與其作品。(鄭木連提供)

人氣: 7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寶雲台灣新竹報導)走進新竹市西濱路上的「印象工作室」,彷彿進入了寶山,放眼望去琳瑯滿目的藝品,讓人目不暇給。許多由玻璃製作的大小植物、動物,自由自在的在木頭及玻璃上爬著、玩著,嬉戲著,居家裝飾藝品也翻轉傳統,美感融合,豐富展現多媒材創意,果真令人「印象」深刻。望著這些創意作品,你會發現,當玻璃與木頭遇上鄭木連老師時,突然變得雅興又有趣。

鄭木連是上天寵愛的幸運兒,他說從小到大只有一個字形容-「玩」。乍聽之下以為出身在豪門,其實不是,父親是朝九晚五的公務員。初中畢業後考上復興美工,後因為經濟關係而無法就學。接下來就是進入職場,因為個性好玩,轉換多種行業,正因為有這樣豐富的工作經歷,為日後的創作注入許多元素。

與藝術結緣是在美術社當製框學徒時接觸到許多名師名畫,或許血液中本就流著藝術因子,因此開始習油畫、國畫、攝影、製陶。就這樣在藝術領域中隨心所欲的嘻遊著。40歲那年出了嚴重的車禍,在坐了三個月的輪椅,佇了七個月的柺杖後,鄭木連人生思緒徹底改觀。重新審視過往,於是決心投入玻璃與多媒材創作,不再嬉遊,結果一做就做到現在!

創作品各異其趣。(鄭木連提供)
創作品各異其趣。(鄭木連提供)

投入玻璃與多媒材創作

會投入玻璃與多媒材創作,鄭木連說當時新竹玻璃產業相當興盛,而從事玻璃買賣行業,因生意關係認識許多玻璃業者。新竹製作玻璃的師傅都非常優秀,各個擁有專長,無論熱塑、吹製、鑄造技藝超然,只要他設計出的圖形,他們都能燒出達到要求,讓作品得到更加的完美。

鄭木連年輕時工作場域曾在新竹頭前溪旁,因地利之便常常跑到河邊撿木頭。利用木頭創作出的成品,受到相當好評。朋友們都知道他在玩木頭,於是在山上、在海邊只要看到有廢棄的好木,都會帶回來給他。因緣際會,木頭與玻璃遂有了完美的結合。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藝品創作 靈感來自發呆

藝術家的作品,有的實際、有的天馬行空、有的來自夢想。鄭木連說他的靈感來自發呆。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任由思想成空零,也就是放空。或許就是這樣,當腦袋甦醒時,一幕幕的景象躍然而入,創作概念源源不絕。

民國60多年,朱銘曾在新竹香山國小展出木刻作品,鄭木連猶記那時候只有他與另一位朋友在欣賞。就在當時朱銘給他一句話-「要好作品,就必須修行」,這句話影響了他的一生。當時他不懂得什麼是修行,隨著歲月成長逐漸明白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路,若與人、與生活萬物都能融合,自然而然事事就圓融了。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創作素材 源自兒時回憶

2014鄭木連於玻工館展出游矽野趣─玻璃創意展時在出版作品刊物序上寫著:兒時記憶裡,捉泥鰍、吃枝仔冰、打紙旁、踢鐵罐的快樂童年,如今已成雲煙,至耳順之年更加思念豐富的兒時,因此藉助藝術創作展現童趣。所以在鄭木連的許多作品中,常常可看到栩栩如生的蝴蝶、小鳥、蜻蜓、花、青蛙、螞蟻、魚等畫面呈現。

鄭木連創作的木材,除了友人贈與,大多來自家具行的邊料。本著「關懷人類、愛護地球」之信念,鄭木連有一個原則:不拿鉅子鉅樹。他說地球只有一個,人要懂得去愛護。大多數人對事物總是有太多的追求,雖物質豐富,精神卻空虛。鄭木連日子過的簡單。唯獨對創作熱誠擁抱,樂此不疲。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鄭木連的作品。(鄭木連提供)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鄭木連的藝作得細細欣賞,因為每件作品都是唯一,
當一件創作品出來,他會擱置十天半月的,過後再審視,若不滿意就拆掉重來,一直到滿意為止。他說自己若不滿意,如何感動他人?鄭木連認為創作的樂趣在於各種嘗試,多看多學,條件具足就能隨心所欲,做出一種昇華的成就感。他期望每件藝術品讓人人都能輕鬆成為收藏家。

因為創作品獨樹一格,鄭木連在2012年金玻獎創作比賽獲得單一媒材第一名。因為遇見伯樂-當時的文化局長林榮洲,於是有了在2014年玻工館展出的第一次玻璃創意個展,當時展出52件作品,深獲讚賞與好評,給了他更多的信心。

藝術家的創作能量除了自己的熱誠其中還包括來自愛好者及支持者。鄭木連的創作多元異趣,許多成果被企業家、收藏家、粉絲收藏著。這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創作動力。鄭木連計畫未來將展出多場個展,106年底將舉辦個展,鄭木連說這次個展將展出百幅作品,因此每天努力創作,希望能再造一次的輝煌!這也是他對自己最大的期盼。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