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為他們開啓了另一扇門

作者:筱琳子

音符(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1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我們何其幸福,可以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音樂的多元性,讓我們在不同的心境下,選聽不同的音樂。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不期然的,心情就飛揚起來。在我們恣意享受這份美好的當兒,殊不知它卻默默承載著一項任重道遠的使命。像復健科裡的復健器材一樣,音樂是一項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

縱使經過無數學者多年來從不停歇的努力,音樂治療效果至今仍沒有一致性的定論。因此真正把音樂療法用於臨床上,仍難逃一個個坎坷歷程。儘管如此,音樂潛在特性對於人體所發揮的強大力量,卻不容抹煞:

.引發心理/情緒反應;誘發並刺激積極性感情反應;
.宣洩內在情緒,助於情緒控管;
.引發認知反應;刺激想像與聯想;
.提供個體生理放鬆線索,提升注意力;
.聆聽與參與音樂歷程令人心情愉快,達到自我滿足;
.誘發活動力及促進統合身體肌能;
.團體音樂活動有助溝通與社交能力,進而促進人際關係。

音樂治療應用領域龐雜。它所涉及學科甚廣,實由音樂學,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等知識與技能融為一體。音樂治療師藉著特定音樂活動, 如聽、唱、樂器彈奏、節奏訓練,音樂遊戲及音樂聆聽等,針對個人特殊情況設計並實施治療性計劃,借此引發生理、心理、情緒、認知和行為體驗,以求達致維持、恢復、改善和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樂治療可幫助的對象甚多。這項非語言工具,用於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及亞斯伯格症(Asperger Disorder) 的孩童身上再適合不過。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究竟有何分別?

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
顯著的語言發展遲緩 無顯著的語言發展遲緩
較嚴動的社交障礙及溝通障礙 社交障礙及溝通障礙較為輕微
大部分患者同時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 患者並無智能障礙

一般自閉兒,除了嚴重的社交及溝通障礙,高度重複性行為(對某些事物抱有異常堅持),亦有興趣偏狹現象(比如終日沈醉一喜好)。他們的說話能力未達及同齡階段預期水平,有些甚至不說話;而亞斯伯格症同樣面臨一定程度的社交溝通困難問題,伴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唯相較於自閉症,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

這群孩童常常面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情緒失調等窘境。我們可有以下形式幫助他們改善諸此問題:

1.音樂聆聽──透過聲音,音樂情緒以及聆聽方式促進聽覺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感受力、認辨能力〈強弱、快慢、音色、音高〉及持續度等。在音樂背景下引導與刺激想象力,引發聯想;傾聽喜愛的音樂以助放鬆肌肉,舒緩情緒。

2.唱歌──這些小孩都不說話。有些不會說,有些不想說,有些不知道怎麼說。唱歌可刺激與提高他們使用聲音的動機,繼而提升言語溝通能力。藉著歌曲,他們有機會練習發音。有時候亦可因應個別需要,把一些艱難的發音融入歌詞裡,讓他們反覆練習。唱歌提供美好的交互經驗,進一步探索其內心世界。

3.樂器彈奏──反映身體狀態及活動量,幫助肢體動作能力復健。孩子們可初步透過敲打樂器增進對身體部位及功能察覺,統合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經驗;並以身體響應速度、節奏與力度變化繼而增進動作協調。樂器彈奏不但可建立彼此間的關係、引導主動參與動機、培養合作、交流、配合等能力;更妙的是,它還是孩子們表現創意的平台呢!在情況允許之下,治療師可透過輪流敲打樂器以訓練他們用非語言途徑達到社交互動,再因應各別進度加以調整訓練模式以加強自信心。樂器彈奏可謂孩子們表達情感和喜惡的有力管道,從而學習表達對不同類型音樂的喜好,並嘗試自行選擇樂器和喜愛的樂曲。

其實,這些孩子對音樂的反應不一。當中具有音樂天分的亦為數不少。他們對音樂的敏銳度,非我們所能想像。音樂治療讓他們在一個自由而無壓力的環境下,感受不同類型的音樂及演繹方式。音樂及樂器本身已然具備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優勢,若再加上治療師精心設計的音樂遊戲就更錦上添花了!在引起他們主動參與,專注力訓練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之餘,音樂活動更讓他們學習如何完成一連串的任務(而非純粹集中於某一種訓練)。這不但為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更能讓他們真切感受自我價值,喜獲無比成就感。

若針對需要情緒抒發及表達能力孱弱的孩童, 治療方式建議以個別形式進行 。多多給予他們情緒抒發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好好表達自己。有些孩童因為一些家庭因素或某方面能力較弱而衍生令人困擾的行為問題(暴力、反叛等)以引人矚目。治療師可巧妙實行一些生動有趣的音樂活動,讓他們分身不暇,再從中灌輸他們循規遵矩的意識。

孩子們在行為表徵及障礙程度實有微妙差異。加上性格,喜好及成長背景有別,所以他們都是上天賜予凡間最獨特的禮物。音樂治療旨在建立溝通管道,支持他們在心智、肌體、情緒和社會行為的學習與身心重建 。只要細心觀察,多花心思以不同音樂、節奏、樂器及活動吸引這些小朋友,再善用並配合個人特殊天賦與專長,要啓動與他們的溝通橋梁其實並不太難。

像脫了繮的小馬一樣路盲亂竄,對你我的存在視若無睹;像孤星一樣轉個不停的,像天邊的雲彩一樣遙不可及?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身邊不乏這樣的孩子,但都不以為意?我們是否都在想,即使知道了又如何?投以憐憫的目光?避之唯恐不及?反正他們都那麼冷漠,反正他們都沒有感情,反正他們都不說話……

誠然,他們連抬頭的勇氣都沒有。然而,他們也有思想感情待發,他們也有喜怒哀樂要抒解,他們對愛的渴望和一般孩子無異。只是,他們無從表達;他們跌跌撞撞,竭力尋覓與世界對話的方式,卻苦無其所;他們被困在一個除了自己,別無他人的世界裡頭,甭說加入,一旦有人嘗試接近他們之余,他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抓狂、暴怒甚至是突如其來的自我傷殘。

他們本是星星般最璀璨的天使,我們有什麼權力剝奪他們遨翔晴空的自由呢?何不讓我們以最真摯最溫柔的音樂,慢慢走進他們心裡,助他們一臂之力,把其潛藏的力量發揮出來;讓音樂為他們開啓另一扇門,還他們自信與歡樂,還他們完善的身心靈,抬頭迎向絢爛的陽光!(本文限網站刊登)

──轉自作家筱琳子臉書

(點閱【筱琳子】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楊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使用音樂來治療疾病在歷史上早已有跡可循,音樂与醫療的密切關系甚至可追溯至遠古文化中;而應用音樂來進行醫療活動的最古老記錄為Kahum Papyrus,其內容則敘述咒語對治療疾病的用途(Boxberger,1962)。至今現存各原始民族的巫醫或各种民俗療法的治療者,其實也多運用不同型式的音樂來治療各种心理及生理問題;甚至在各种宗教的不同儀式中,音樂也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音樂能夠治療癌症嗎﹖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音樂治療師 Michael Richardson在「音樂、律動與癌症治療」講座中介紹了音樂在幫助癌症患者和家屬方面的作用,與會者均感受益非淺。
  • 自閉兒都是不開口的數字天才?這是刻板印象,赫尼曼台灣整合醫學中心音樂治療師莊婕筠指出,自閉兒很怕新環境或新事物,與人建立關係更花時間,音樂治療有助於打開自閉心窗,但是如果不了解孩童屬性,聽到排毒、騎馬、繪畫有效,就見一樣學一樣,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 2010年3月9日,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印第安那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的首演今晚在穆拉特劇院(Murat Theatre)拉開帷幕,晚會為觀眾帶來一場豐富的藝術饗宴。音樂治療師蘭狄觀賞演出後表示,觀賞完神韻演出讓我整個人煥然一新而且精神振奮。
  • 台中市童綜合醫院音樂治療師洪婉芳今天指出,利用音樂讓病患轉換心情,可治療自閉症、身心障礙,及失眠、神經損傷等患者。
  •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精神健康基金會14日上午假台北精神健康學苑邀請美國身心醫科大學研究員陳彥玲以音樂治療與實用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並與來賓互動交流,並將世界巡演造成轟動的神韻晚會推介給觀眾,約兩小時座談與交流的心靈饗宴。
  • 桃園市偏鄉學校藝文教育深耕已長達三年時間,桃園市陳達成慈善文教基金自102年開始辦理捐贈烏克麗麗扶助計畫,以「給魚不如教會釣魚」的理念,提供學校社團每人一把烏克麗麗及補助講師鐘點費。
  • 吳小弟弟出生後,罹患低張力腦性麻痺與發展遲緩,肌肉軟綿無力,就像「一團肉泥塞在沙發上」,無法自行走路,3歲時還包著尿布,不會說話。自從2歲起接受「馬術治療」,馬匹陪他開心復健,現在6歲了,他不但「頭好壯壯」,對大、小便控制正常,還展現出超常記憶,變得愛講話,走跳都難不倒他。
  • 彰化田中高鐵站、員林鎮社區、南投八卦山台地,特殊的日子都有機會看到鳳鳴國中直笛音樂的演出。鳳鳴國中直笛社團積極投入社區活動,校方希望直笛能給孩子一個接觸音樂的機會,也希望直笛成為鳳鳴的學校特色。
  • 眾所周知,音樂對身心有益。幾年前蔚為風潮的「莫札特效應」,由美國加州大學學者羅契爾(Frances Rauscher)等人在1993年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實驗指出,大學生聆聽10分鐘莫札特音樂後馬上接受空間測驗,分數高於聆聽放鬆法指南組與靜默組,不過只有短暫性效果。有學者則認為,此效應的另一種可能解釋,應與「聽音樂後心情變好」有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