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成功救活生存機會渺茫孕婦 台大醫師領悟人生

【大紀元2017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紫韻報導)台大醫院的施景中醫師2016年在臉書分享文章,表示路遇一對母女,竟然是13年前他主刀手術的一位死亡機率50%~100%的孕婦。看到這對健康的母女,他感受到了做醫生的意義與價值。

死亡機率50%~100%的孕婦

施景中醫師2003年還是一名剛剛擔任主治醫師幾年的「菜鳥醫師」,他接到一位前輩的電話,表示有一名孕婦病人要轉給他。從電話中,施醫師並沒有意識到這位病人的病情會那麼嚴重。

約定的日期到了,施醫師看到門診外坐著的這位孕婦:她沒有化妝,嘴唇的色彩卻彷彿塗了紫色口紅一般;手指變形,是明顯的「杵狀指」。此外,這位孕婦還會偶爾咳嗽,而每次咳,都會咳出鮮血。

杵狀指。(公有領域)
杵狀指。(公有領域)

看到病患孕婦的情況,施醫師請她每次到診時直接到醫師辦公室,而不是在門外候診。這不僅是為了照顧這位無法久坐的孕婦,更是擔心她的情況會嚇到其他病人。

在這位孕婦住院後,施醫師的同學醫師幫病人做了心臟超聲波檢查,發現她是「重度肺動脈高壓」,懷孕對生命的威脅風險為第四級。

醫師在超聲波檢查報告上備註:「依文獻及教科書報告,懷孕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壓力差>100 mmHg),死亡率為50%~100%。」希望提醒主刀醫師,這位孕婦極有可能因生產而死亡。

「菜鳥醫師」的努力

施醫師針對病人的情況諮詢了科內前輩醫師,得到的反應是「都搖頭」,之後他在翻閱國外報告時看到,類似症狀的病例沒有存活的先例。

為了救活這位產婦,施醫師聯繫了台大醫院各個科室的專家,找到了胸腔外科、胸腔內科、心臟外科、ECMO小組⋯⋯

心臟外科的陳益祥教授了解到這位產婦的病情,馬上帶病人到超聲波室做檢查,確診這位患者罹患的是先天性心臟病,而且矯治不完全。長期的患病情況讓病人的病情發展為「艾森曼格綜合體」(Eisenmenger complex),所以建議小兒心臟科的醫生一同會診。

檢查結果顯示,就診孕婦的情況非常危險。圖與文無關。(Pixabay)
示意圖:檢查結果顯示,就診孕婦的情況非常危險。(Pixabay)

「很感動,那時我只是一個年輕醫師,醫院這麼多師長伸出援手。」施醫師留言寫道,當時有7、8個科室的醫師一同關門開了一個沙盤推演會,為如何幫助這名孕婦接生以及接生後的心臟手術進行研究。

在手術方案確定後,醫師請病患家屬了解風險並簽下俗稱「生死狀」的「知情同意書」。一切就位,就等待手術的那一天。

手術順利 病人體徵不穩定

「記得那天開刀,前前後後不知動用了醫院多少的精英。」施醫師寫道,手術還算順利,孕婦儘管懷孕已經31週,但腹中胎兒分娩出時的體重只有900多公克,相當於懷孕25週左右的胎兒體重。

小嬰兒則送到小兒科的新生兒保育箱照顧,而產婦原本因手術順利,沒覺得有什麼大問題。

沒想到,專長高危妊娠麻醉的陳李魁醫師提醒施醫師,產婦應該馬上送進加護病房。不出這位麻醉醫師所料,產婦的生命體徵越來越差,血壓不斷降低,血氧濃度也一直下跌。

心臟外科的陳益祥教授根據產婦的情況為她實施了心臟手術,手術一切順利,產婦逐漸恢復,之後返回教學崗位,繼續她的教書事業。

13年後的感慨

2016年,一位母親帶著一名少女到台大醫院尋找當年的救命恩人,她手中拿著鮮花,感謝施醫師當年的救助。

施醫師見到這對母女感慨萬分:「剛出生比巴掌大一些的羸弱早產兒,現在已經和媽媽快一樣高。」而當年被認為不出十年必須接受心肺移植手術的母親,「現在十年老早過去,可能經過陳教授的手術,康復很好。加上對女兒的愛,讓她活得更健康了」。

施醫師帶這對母女到辦公室裡,告訴女兒當年母親生育她時經歷的凶險,讓她知道她的母親有多麼的偉大。

而對施醫師來說,他突然覺得:「身為醫生的價值,就是看見病人們健康地生活著。」

責任編輯: 蘇明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