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不是垃圾 退休老師吳松賀化腐朽為神奇

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目前正在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曾晏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33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晏均台灣報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深埋著一個夢想,一顆播撒善念的種子;期待築夢的花朵盛開時候,世界將變得更美好!國小退休教師吳松賀心目中的夢想,是希望透過「落葉的家」情境教育潛移默化,引導學子們關懷環境生態,學到對生命的尊重。

風起的剎那,樹葉飄然落地,一場綠葉生命的旅途到達終點,隨著風吹重回大地的懷抱。「落葉集中歸回塵土,讓其自然循環再造萬物生生不息。」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的吳松賀,目前正在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

在各學校、公園的落葉常被視為垃圾,人們將其掃一掃、裝進垃圾袋送進焚化爐的做法,看在退休教師吳松賀的眼中,覺得既浪費資源又違背自然、不環保,因為落葉經過堆肥處理可以變成有機肥,成為植物營養的補給站。於是他興起了推廣「落葉的家」理念,讓落葉有尊嚴的回家,多年來已有26個學校和公園邀請他籌劃、教導,讓落葉回歸塵土,環境變得清潔乾淨,儼然變身為校園生態教學區。

屏東縣黎明國小「落葉的家」與魚池造景為鄰,變身為校園生態觀察區。(曾晏均/大紀元)
屏東縣黎明國小「落葉的家」。(曾晏均/大紀元)
「落葉的家」成為小朋友自然課地棲型生物觀察區。(曾晏均翻攝/大紀元)
落葉變成腐植土後,就是天然肥沃的有機肥,社區民眾可以帶回去種菜、植盆栽。(曾晏均翻攝/大紀元)

吳松賀說,落葉是自然資源,可以利用菱形鐵網當圍籬、粗鋼筋當支柱,將落葉圈圍在特定區域內,每天有專人負責澆水、踩踏,並從落葉堆中挑出垃圾及樹枝等雜物;隔一些日子,再用鐵耙子把落葉堆底部的腐植土翻攪,覆蓋在新的落葉上,以加速新葉腐爛。

等到落葉變成腐植土後,就是天然肥沃的有機肥,社區民眾可以帶回去種菜、植盆栽。而「落葉的家」也提供一些生物所需的食物,例如腐植土慢慢會寄生鍬形蟲、獨角仙等的幼蟲,吸引蝸牛或蚯蚓等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營造出充滿盎然生機的學校生態觀察區。

一般人可能質疑,落葉垃圾堆積恐怕引發髒亂、蚊蠅盤據。吳松賀解釋,落葉的家裡面只有落葉或草渣,連樹枝、樹幹、廚餘、果皮等垃圾都要剔除,才不會有積水、腐臭、蚊繩等髒亂問題。

大武山下「如是居」自然生態園區,原本是荒蕪之地,如今吳松賀打造成有綠色步道與奇花異草的世外桃源。(曾晏均/大紀元)
大武山下「如是居」自然生態園區,原本是荒蕪之地,如今吳松賀打造成有綠色步道與奇花異草的世外桃源。(曾晏均/大紀元)

落葉回歸塵土  一場生命的覺醒

吳松賀推廣生態化校園,從教職退休後,仍四處到各校園成立「落葉的家」,當起了「太陽系落葉軍團總司令」。放眼整個地球的環境保護,他一臉認真地說,不僅僅只有台灣需要成立「落葉的家」,相信連歐美、中國也都需要宣導,因為生態環境保護是全球性議題。

也許是教師出身,文人風骨帶著淡泊、自信,彈得一手好鋼琴的吳松賀,為了實踐心中那份「做一個有智慧的生活藝術家」的理想,在大武山下打造一座「如是居」自然生態園區,於是原本荒蕪之地有了綠色步道與奇花異草,倘佯其中,彷若置身世外桃園,享受農村生活氛圍之餘,也開放給學子野外生活體驗。

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目前正在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曾晏均/大紀元)

自許為環境與生命教育推手,吳松賀選擇了一條不被看好的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如此堅持?他回說:「是心靈的覺醒吧!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一路上,他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自發朝著目標前進。

生活總在經歷不斷淬鍊、遭遇挫折、痛苦、衝突後,才能學到面對人生困境的智慧,吳松賀花了14年的時間四處去尋找人生的真諦,走過了對人生的迷茫,推廣成立「落葉的家」獲得許多學校、社區響應,因此也常受邀到各級學校演講,宣導生命教育及環境教育。

「落葉的家是個表徵,實際上跟安養院的概念是一樣的。」他說,讓落葉有尊嚴地回家,不要把它當垃圾看待!若把樹葉擬人化,它完成了行光合作用的階段性任務後,隨著季節替換風吹落地,等待腐爛回歸塵土。而「人」何嘗不是如此!

吳松賀認為,人的一生含辛茹苦養兒育女,歷經生、老、病、苦,在「生有所養,老有所終」的信念下,期望從「落葉的家」為起點,延伸至生命教育議題,教導孩子善待長輩,給老人們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中國儒家哲學以宇宙為生命洪流,認為萬物皆有生命,而且彼此間互相連繫。吳松賀語重心長地說:「但是人類如果沒有覺醒就沒有智慧,會互相爭鬥、互相為難,甚至憤而殺人。」對於現今的一切社會亂象,道德淪喪敗壞,就是人心沒有覺醒的具體表現。他體悟,唯有生命靈性的覺醒,摒棄小我(私我),才不會被心中的牛魔王操控,才會懂得「利他」為別人著想。

然而利他的行為,是一種甘於捨棄的豁達,吳松賀以海洋來比喻,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大我」形象,「就像海水撞擊著岸邊的岩石,激起了很多的浪花,那浪花代表人世間的萬事萬物,當浪花撞擊岩石,就如同短暫的生命走到盡頭後,變成泡沫又回歸海洋,就這樣生生不息。」

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目前正在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曾晏均/大紀元)

從環境教育到探討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吳松賀期望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以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態度,來改變看待世界的視角,觀念一轉對於人生將會有不同的體悟。

「像我推落葉的家一樣,樹葉年輕的時候是綠色的葉子,意氣風發,老了凋謝了功成身退以後,人們就把它當垃圾,掃一掃還得用垃圾袋打包讓垃圾車載到焚化爐焚燒,其實只要讓它回歸大地就好了。」吳松賀說:「落葉不是垃圾,是大自然的產物,只有人類製造的汙染物才稱為垃圾。」

每個人都按著自己的思維去追逐美好生活,吳松賀用獨特方式在清除心中的野草,就如落葉的家一樣讓老有所終,藉由生命教育的推動,盼望可以翻轉台灣社會扭曲的價值觀與道德日趨敗壞的現象。@*#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有一條充滿客庄人文風情的浪漫大道「台三線」,從台北市到屏東市區台三線全長440公里,浪漫台三線車禍事件頻傳,警方沿線佈署了許多測速照相機,今年測速王已經開出1萬5千多張罰單。
  • 台灣南部的潮州泗林綠色隧道假日文創市集,在12月的後三個週六,也上演著一幅熱鬧又溫馨的市集景像,濃厚的人情味同樣讓人很感動!
  • 因為兒子的一場病,讓一心救子的福釀坊創辦人蔡福良一頭栽進了「醋」的世界。一路走來,看著孩子喝著自己釀的醋,擺脫了藥罐的糾纏,如今已上小學的兒子長得活潑又健康。
  • 為了讓學童對家鄉的環境、土地有更深的認同感,高雄師範大學與屏東勝利國小攜手合作,透過生態、文化與生活的新型態在地戶外教學體驗課程,培育孩子成為守護地球環境的小尖兵。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 戰爭中的的神蹟,一人俘虜132人怎麼做到的?為神服務與向國家效忠,在戰場上如何兩全?懸崖上的軍醫,硝煙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傷員?
  • 出生於俄羅斯的亞歷山大‧格拉博維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發覺木雕十分迷人。大約五歲,他就對當地的禮品店中那些手工製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動物,深深著迷。他還記得他不停地問自己:「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當時,小小年紀的他一點也不知道木雕會成為他的世界,而一把簡單的木刻刀會是他在蘇聯與美國的救星。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