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國第二大建築公司破產 兩萬人或失業

Carillion是英國第二大建築公司,它的破產可能導致兩萬人失業,銀行和商界蒙受40億鎊損失。(DANIEL SORABJI/AFP/Getty Images)

人氣: 85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1月15日,英國第二大建築公司Carillion宣布破產。這家公司欠債15億鎊,破產可能導致兩萬人失業。Carillion承建了許多英國政府的工程,政府為此不得不出面為相關的雇員和承包商提供資金。

Carillio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規模巨大,在全球有4.3萬名雇員,其中2萬人在英國

它參與了英國公共部門450個項目,其中包括高鐵二號及倫敦Battersea電站重新開發這樣的重要項目。

此外,它的經營範圍還涵蓋學校食堂、監獄、醫院、軍人住所等。它同時還為加拿大政府提供建築服務。

破產原因

據BBC報導,導致這家公司欠下巨額債務的主要原因是它所承建的英國公共部門建築項目嚴重超支。它在Sandwell、利物浦和蘇格蘭阿伯丁的三個大型項目全部因為有問題而推遲竣工。

Moore Stephens的建築業專家考瑟爾(Lee Causer)對《每日郵報》表示:「倒閉的主要原因是合同的巨額損失。這在建築業是很普遍的,倒閉的最大原因往往是錯誤的估計合同的價錢,最終導致巨額損失。這種事為什麼發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能說,這個市場競爭激烈,但是允許出誤差的限度卻很小。」

此外,該公司幾千名員工的養老金也面臨風險,估計赤字接近6億鎊。養老金基金目前已經被政府接管。

銀行、商家損失40億鎊

《每日郵報》報導,由於Carillion的規模巨大,牽扯了大約五千家公司,所以它的破產可能導致銀行、工程公司以及小商家損失大約40億鎊。

為這家公司提供資金的主要銀行包括巴克萊、匯豐、勞埃德、桑坦德,估計它們損失大約20億鎊。

Carillion將部分工作下包給大約三萬家小公司,拖欠款項高達12億鎊。這些小公司中有的表示,如果得不到欠款,它們可能被迫關閉。

跟它合作的規模較大的建築公司也面臨損失,包括Galliford Try和Balfoour Beatty分別損失8,000萬鎊和4,000萬鎊。

Carillion的十個主要的投資商股價下跌,損失了5.79億鎊。

將器械租借給它的Speedy Hire股價下跌,1,700萬鎊市值蒸發。

但是一些對沖基金事先已經料到如今的局面,早在去年Carillion發布盈利預警之前很久就賣空這家公司的股票,據估計這些基金已經從中大賺兩億鎊。

Carillion的股價在去年7月至破産前下跌了超過九成,市值從超過10億鎊驟減到6,100萬鎊,而對沖基金Marshall Wace卻在幾天的時間裡就因此賺到了1,910萬鎊,另一家基金Thunderbird Partners賺到了1,450萬鎊。

高管受調查

據BBC報導,工會方面指責公司管理層即使經營不力仍然領取高薪。政府大臣警告,如果確實有這樣的事情,這些主管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工會披露,公司前任執行長豪森(Richard Howson)在去年夏季發出盈利預警之後已經下臺,但是一直到10月仍在領取薪水。2016年,他的薪水加上分紅達到約150萬鎊。公司的財務總監2016年的薪水加分紅接近110萬鎊。

英國政府商務大臣已經要求處理企業破產事物的官方接管人對Carillion破產時以及之前的主管進行調查。負責審計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也面臨調查。

政府愛莫能助

Carillion在去年三次發出盈利預警,但是此後英國政府仍將價值16億鎊的合同交給這家公司。但是現在政府表示不能出面挽救這家公司。

首相府的發言人說:「不能指望納稅人挽救一家私人部門的公司。自從去年7月發出盈利預警以來,政府一直密切關注局面,並且在Carillion尋找辦法重新籌錢的時候一直在與它進行有建設性的討論。」

BBC的報導表示,政府拒絶為Carillion的債務做擔保,最終銀行撤資,但是如果政府介入的話,會被指責私人公司獲利歸自己、而損失卻由國家承擔。

但實際上,政府在Carillion發出盈利預警後,仍然將合同交給它,就是在幫助這家公司,如果沒有這些合同,它可能幾個月前就破產了。

Carillion發出盈利預警後,政府共交給這家公司的八個合同,其中有六個是聯合投資,也就是要求簽約的幾家公司保證,如果一方倒閉,其餘幾家會完成項目。

雇員直接從政府領薪水

英國政府表示,已經有了應急計畫,呼籲Carillion進行公共部門項目的工作人員照常上班,政府會直接為雇員支付薪水,並且付錢給承包了Carillion項目的小公司。

但是承包了該公司私營部門項目的公司將不會得到政府的幫助。◇#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