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賀新年開門見喜 知道春聯春貼的源頭嗎?

過年民俗集錦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氣: 15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國傳統的年俗中,春聯傳遞了迎新納福的新年味兒。北宋王安石《元旦》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新年頭的爆竹聲聲,若少了「桃符」、「春聯」妝點門楣將少了多少年味?

門神桃符淵源久

桃木能闢邪古人早知道。據《風俗通》,除夕在門戶上裝飾緝拿妖魔鬼怪的桃人神像,是東漢時的風俗。到了南北朝,以桃木板上刻畫神人就成了「桃符」,新年正月初一日掛在家門兩邊,左神荼、右鬱壘。這神荼和鬱壘「桃符」又有個名稱叫「門神」,闢邪保衛一家平安。一般傳說「桃符」是春聯的源起。這桃符實質上是畫,就是一種年畫。

敦煌的考古發現中,有類似楹聯的唐代古文物遺跡,但是考證結果,還不能證實為春聯。歷史上有記載的對聯式的春聯,要到五代時才出現。

延祥詩春帖子 賀新年

春聯(大紀元)

古代翰林學士進獻給皇帝的「延祥詩」,貼在宮中各處樓閣亭台又稱「春帖子」,形制、內容很多種,記事、規諫和祝頌等等性質都有。祝頌的「春帖子」成了「春聯」前身。

《宋史.志第十九.五行四 》記載,建隆(宋太祖年號)年間,後蜀孟昶(公元919-965年)每在除夕,「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寢門左右」。建隆末年,因為不滿意翰林學士的題詞,孟昶就自筆題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對子。一般認為這一副桃符就是春聯的前身。

宋代非常盛行「延祥詩」。例如這帖賀新年的《皇帝閤春帖子》(宋·衛涇),就類似「春聯」:

芳意傳梅信 東風到柳邊。王春在除夜 明日是新年。

文士間也有擬春帖子的遊戲之作,像這帖《次韻謝兄立春戲擬春帖子 其四》(宋·方岳)前半聯對句,儼然就是一副「春聯」:

天與君王共一仁,只將仁與物爲春。

橫幅 兩宋的天行貼兒

兩宋流行的除夕貼「天行帖(貼)兒」、「行帖子」,就是貼在門楣(天行)上的橫幅,就是現在春聯的橫幅。《東京夢華錄》記述市井近歲節印賣「行帖子」,《乾淳歲時記》和《武林舊事》都記載除夕「貼天行帖(貼)兒財門於楣」。(註1)其中「財門」指的就是「鈍驢柴(財)門」、「回頭鹿(祿)馬」春貼,為主家帶來財富。(見註1)「鈍驢柴門」已經失傳,後人以蝙蝠招「福」的春貼則常見。

順天行化,天官賜福。(宋碧龍/大紀元)

北宋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爭把新桃換舊符」。宋代時,新年掛桃符的習俗流廣,但是那時的桃符還不是紅紙寫的春聯。南宋末年都城臨安風俗志《夢粱錄》記載除夕「釘桃符」:「士庶家不論大小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由此可見,桃木的桃符還是普遍於民間。

 春聯何時普及百姓家

紅紙寫上春聯、普貼千門萬戶是在明代,那時民間有稱「春聯」,而官府行文仍稱「桃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喜愛微服出行觀賞春聯,他下詔除夕前無論公卿士庶家,都要在門上加貼桃符一副。陳雲瞻《簪雲樓雜說》記述:「明太祖都金陵,於除夕前詔公卿士庶家,門外悉加春聯,帝微行出觀以為樂」。

春聯在明代推廣到民間,成了中華特色年俗。(容乃加/大紀元)

再看明代北京風俗記《宛署雜記》的記載,可以明瞭明代朝廷積極提倡春聯,從中央下及各地方的實況。明朝明令各官府,從中央到地方府縣在上任時、新年時都要貼桃符、門神;其他如土地祠、後宅門等處在新年也要貼「桃符」。甚至連貼多少副、公庫給開支多少錢都有詳細規定。(註 2)

顯然,明朝因為朝廷的力量推展了春聯普及各方。明代的文學著作《西遊記》、《儒林外史》中都提到了「春聯」。明代官吏、詩人也有仿效明太祖看春聯的時尚。萬曆二十年進士、知名文學家、大膽革除弊政的袁宏道,在《己亥元日晨起》的迎新年活動就是拜聖人、與同署的官僚一同「騎馬看年對」(「年對」就是迎新年的春聯):

鷄鳴拜聖人,同官六七輩。……官卑心亦暇,騎馬看年對。

清代「春聯」盛行

從明代至清代,「春聯」大抵代替了「桃符」的說法,「寫春聯」在一整個臘月(黃曆十二月)都很熱絡,烘托過年節景氣氛。

《燕京歲時記》記載一入臘月,文人墨客執筆、圖潤筆過年的熱況。(註 3)

寫好的春聯,什麼時候黏掛呢?清朝習俗, 祭灶神之後就可以黏掛了。門楹上掛上春聯,好像換了新衣、將冬天的氣氛轉成春,千門萬戶果然是煥然一新的景象。

賞春聯欣然之餘,是誰設下了時間一點一滴把年歲轉換了?歲歲年年聯相似,聯聯歲歲年不同……

人間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佛家則說行善積福。有副春聯對子這樣說:「積善之家長餘慶  向陽門第早逢春 」,有宋一代都頌「順天行化」,證諸天地,亙古常新。

迎新迎春,春風送暖,萬里乾坤一夜新!福贈諸君一聯:

    歲歲年年報平安(橫幅)
 戴德天地久士農工商樂厚土
 積善宅福長家戶城鄉慶有餘

掛年畫興起福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宋碧龍/大紀元)

註釋 1:北宋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都城臨除夕前,市井賣門神畫、桃板、桃符,以及招財招福祿的驢、鹿馬畫兒的歲俗節景:「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和回頭鹿馬之行帖子」。

到了南宋,都城汴京杭州入了十月就開始競售過年的吉祥飾物,《乾淳歲時記》記載「朝天門內外競售大小門神、桃符鐘馗、狻猊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帖」。《乾淳歲時記》和《武林舊事》都記載除夕「貼天行帖(貼)兒財門於楣」。

註釋 2:桃符在明代因為官令而普及,拾掇《宛署雜記》記載二處:

各察院、京畿道、本府縣各官上任,合用桃符門神等項銀二十二兩八錢四分。

各衙門新正:學院、按院、鹽院公所各門神、桃符二副,共價一兩六錢五分。太僕寺正堂、大門、二門、東西角門、土地祠、後宅門、大小門神、桃符各二十副,共價一兩四錢三分二厘。少卿三堂,每堂中小門神、桃符各十一副,共價七錢八分八厘。禮儀房折門神、桃符價一兩五錢,吏解。陰陽學中小門神、桃符三副,價一錢四分六厘。本縣大門、二門、東西角門、後宅門、大小門神、桃符各十一副,共價九錢五分;糧匠、屯捕各官門神、桃符各二副,共價三錢四厘。每年禮儀房元宵折紗段價一兩,吏解。以上俱本縣行銀支辦。

註釋 3 :清代的歲俗記文獻《燕京歲時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黏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惟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話年俗 家有嘉福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張燈節綵,熱鬧迎新年,農曆新年期間打造「全台最有年味的地方」,多達兩百場以上活動輪番上陣,除了年度駐園演出猴年應景大戲「孫悟空鬧龍宮」,初一至初六由臺北木偶劇團帶來「真假孫悟空」布袋戲、台灣飛鴻館龍獅團「祥獅獻瑞」藝陣,狂馬戲劇合作社則罕見以傳統戲曲「唱燈謎」,不定期還有財神綵街發喜糖,堪稱走春最佳去處!
  •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中國年。祭天地,拜祖宗,舞龍燈,放鞭炮,一家人吃頓團圓飯⋯⋯熱熱鬧鬧的中國年,是五洲四海中華兒女的大節日,也正走向世界。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傳統習俗吧!
  • 日本最常見新年門飾佈置、也是最主要的門飾有「注連繩」和「門松」,都是期待迎吉祥化凶厄的象徵物。期待迎接好年的心態和中國過年民俗相似。中國人過年多在門上貼春聯、門神畫,其實在門上掛繩索、門側放置小松樹的年俗作法起源於中國…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就非常普遍。
  • 過年民俗百問 「雞」在中國年畫中本有特別的意義。2017年是丁酉雞年,有關「雞」的年俗更是惹人玩味。古時除夕、新年在門窗上畫雞、貼雞畫窗花來驅鬼怪邪氣,這起源在上古的堯帝時代就有傳說,和神禽重明鳥有淵源。
  • 黃曆2017年是丁酉雞年。雞年到,民間喜歡說「大雞大利」,因「雞」與「吉」同音,在中國年俗中是很受喜愛的一種動物。世世代代的華人有民俗在除夕、新年時畫雞、貼雞畫窗花以驅鬼怪邪氣。常聽到「金雞報曉」、「金雞報喜(諧音曦)」,以「金」形容雞,含有大吉、珍貴的意味,那麼為何稱「金雞」?真的有「金雞」嗎?
  • 歡喜過好年!除歲過年慶團圓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歲除迎新春之際,遊子紛紛返回鄉梓。過年、新年常見的年俗、食俗有哪些?年糕發糕、甜粿菜頭粿……對應什麼吉祥象徵?民俗集錦十二對聯一一道來……
  • 「春聯」真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喜寶,歷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集成中華文化的一寶,煥煥新聯閃閃耀采,連接中華文化根本的道德文明,「福地行善喜自在 心田種德花來香 慈悲喜捨福壽全(橫幅)」。欣逢雞年,雞年報喜大吉春聯,「大吉大利」例如…還有各店家的春聯和氣生財妙對又俏皮有,趣表現本家「獨門」的妙活巧藝。例如……
  • 祭祀灶神是中國文化中流傳久遠的年俗,上古周朝就規定了「祀灶」。東漢「黃羊祀灶」的本事記載於《後漢書》;現在的人「送灶神」的習俗幾乎和唐朝作法一樣。祭祀灶神含有什麼奧義?再來看看「黃羊祀灶」文化典故示現的意涵。
  • 「搖錢樹,日落黃金夜裝銀」民謠一直流傳著。「搖錢樹」象徵聚寶、金錢無缺,就是好福報,很多人都夢寐以求吧,尤其是過年迎新,「搖錢樹」就成了許多家庭的心願。清代的年俗中,就有佈置「搖錢樹」,歡樂過新年的年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