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走路讓人更有創意 史丹佛科學研究和賈伯斯都印證

【大紀元2018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海柔綜合報導)走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細微的小事,是每天隨時都會有的動作。有些人具備了正確行走的養生觀,卻未必清楚「走路」的奧妙。許多古今名人都喜愛走路,他們或許感受到行走間開闊了的思路。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經常邊走路邊思考,這個習慣似乎已成為他工作的一部份,他總會出現在蘋果公司所在的帕羅奧多(Palo Alto)一帶,長時間散步。他也喜歡「走路開會」解決問題,一邊走一邊討論,在行進間研討會議內容。

美國癌症權威亞格斯(David Agus)也說,他以前每次回去看賈伯斯時,賈伯斯總說:「來散個步吧!」可見散步開會往往能有所收穫。還有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及Twitter創辦人多西(Jack Dorsey)也都有相同的習慣,喜歡走路思考。

矽谷新創產業的最新文化,也是邊走路邊開會,這不只是為了身體健康或者釋放壓力,也有可能因為走路行進中,面對人或事時減少了嚴肅氣氛,心情較能放輕鬆些,這樣反而更能打開思維,提升工作效率。

一邊走路一邊討論公事。示意圖。(pixabay)

工作開會,不一定得坐在辦公室裡,「走路開會」已經在矽谷新創產業中,形成風潮。如果當你心情需要沉澱,需要做出重要決定時,不妨出去散散步吧。許多行銷主管、公司創辦人都認為,這非常有幫助!!

有些產業辦公室裡流行站立著工作。示意圖。(pxhere)

 漫步哲學家小徑

古代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和創意家也都喜歡走路,像是音樂家貝多芬、詩人歌德、作家狄更斯、哲學家尼采等都愛走路。

尼采曾說過,所有深刻的體會和覺悟,都是在走路時獲得的。在天地間漫步,彷彿更容易貼近自己內心深處,「走路」已是尼采創作過程中的必要部份,他在走路當中感受和思考,有時甚至走了將近8小時,這曾經是他寫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貝多芬經常散步,特別喜歡走在維也納森林格林琴村(Grinzing)的一條小徑,他曾在那裡得到靈感,創作了經典的第6號交響曲《田園》。

位在德國海德堡市內卡河(德語:Neckar)北岸的山丘上有條小徑,全程大約2公里長,後人稱這條路是「哲學家之路」,因為許多偉大哲學家、詩人經常在這裡散步。如德國古典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荷爾格林、黑格爾及德國詩人作家歌德,都喜愛在大自然中沉思,探索。

這條哲學家小徑部分路段有些陡峭,那段路上的景觀相當好,是俯瞰內卡河對岸風光的絕佳景點。後人在小道旁一個花園門口,豎立著一個標示牌,上面寫著一句話:「HEUTE SCHON PHILOSOPHIERT?」意思是「今天哲學了嗎?」

哲學家小徑是德國城市海德堡Neuenheim區的一條道路。(Photoglob Zürich, reprinted by Detroit Publishing Co./Wikimedia Commons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這本書作者斐德利克.葛霍(Frederic Gros)是巴黎第十二大學哲學教授,因這本書暢銷而受到關注。法國《世界》日報,《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和英國《觀察家》週報(Observer)都給予這本書很高的評價。由此可以看出,「走路」蘊藏著不平凡的內涵,即使在今日科技的時代裡,人們還是喜歡透過最初始的本能活動,感受到內心的存在。

 為什麼「走路」有助於創意思考

從前人的經驗中得到一個結論,走路對思考有幫助。但是什麼原因目前還無法確定,很有可能因為走路行進中,大腦放鬆了,使得原本固有的觀念不完全發揮作用,更有可能換個角度思考而得到新的啟發。

走在大自然中,放鬆心情,頭腦清新。(pixabay)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瑪麗莉‧奧帕佐(Marily Oppezzo)在2014年做了一系列實驗,證明「走路能激發創造力」。

他們做了一個有關創造力的測驗,試驗坐著的參與者和走路的參與者,哪一方創造力分數較高。測驗結果讓人印象深刻:走路的參與者得到的創造力分數,比坐著的參與者分數還高,高出80%~100%,其中也包含在跑步機上走路。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顯示了「走路」的影響力,如果能應用在青春期的學生中,也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他們說,現代教育減少戶外活動課程,學生大部份時間坐在教室裡學習。其實沒有壓力下的運動,反而更有助於思考。

瑞士小朋友戶外教學。(pixabay)

 走路端正姿勢,氣質大不同

走路並不需要特意學習,平時只要多加注意調整,定能漸漸養成好的走路習慣。只要能做到以下這幾點,不但氣質體態能改變,就連身體健康也能提升上來。

腰直頸正縮小腹:身體脊椎保持直線,挺胸縮小腹,身形線條更好看。

輕鬆自然的擺動:走路時身體和手自然擺動,動作不要過大,肩膀放輕鬆。

大腿帶動小腿走:這個方式,能避免小步急促走,行動中拉動臀部、腿部肌。走路姿勢較大方。

腳內側呈一直線:脚掌最好避免內八或外八型,上身姿勢才好保持平衡,看起來更有氣質。

古代人如何看「走路」

我們有時能通過步態看出一個人為人處事、個性和心性狀態。

咸豐九年,曾國藩寫給兒子紀澤的家書中,叮囑兒輩注意平時行為舉止要忠厚穩重,他還以祖父星岡公為例子表示,一個人外表出眾脫俗、氣宇非凡,全是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小節,連行走坐臥都沉穩,心定而不浮燥輕佻。這方面的練習,只要時時留心,是可以改變的。

曾國藩像。(Wikimedia Commons

家書原文是這麼說的:「余嘗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頗重厚,蓋取法於星岡公。爾之容止甚輕,是一大弊病,以後宜時時留心,無論行坐,均須重厚。」

由此可見,調整好走路的姿態,不僅能給人留下主觀好形象,自身也能有所改變提升。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