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見證打狗開港155年 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出土

「台灣關地界碑」的出土見證了清末天津、北京條約簽訂後的海關歷史,也見證了打狗港155年前開埠,自始站上世界舞臺,成為海洋城市一員。(大紀元合成/方金媛)

人氣: 9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清代位於高雄哨船頭的海關,在土地四方各立有「台灣關地界碑」,距上次「台灣關地界碑」被發現20年後,第四座於1月20日終於重見天日!「台灣關地界碑」的出土見證了清末天津、北京條約簽訂後的海關歷史,也見證了打狗155年前開埠,以經貿對外,自始站上世界舞臺,成為海洋城市一員。

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說,目前台灣所能找到的清代海關界碑極少,先前三座「台灣關地界碑」在高雄陸續出土,一是1996年海關人員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北側坡發現,目前由台北海關博物館典藏;二是1998年哨船頭福德宮因進行巷道拓寬工程時被發現,目前收存於高雄歷史博物館;三則位於為海關與英國領使館邊界,為避免在外曝曬風化,現於打狗英國領事館內展示。

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被發現時已斷裂,字跡模糊。(方金媛/大紀元)

她說,最新第四座界碑則是由舊城文化協會成員1月20日於史溫侯登山古道探查時發現,運送下山並通報文化局緊急處理。「台灣關地界碑」指涉的歷史場域「台灣關」是當時的海關官舍,即是目前海關職員宿舍。今年適逢打狗開港155年,築港110年,四座「台灣關地界碑」重見天日,別具意義。

台灣關地界碑與打狗英國領使館界碑,現於領事館內展示。(方金媛/大紀元)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說,20日下午9名協會史蹟探勘小組在史溫侯登山古道尋找日軍防空碉堡群時發現一花崗岩石條,經清理後赫然發現「台灣關地界」字樣,初步判斷為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長107公分、寬26公分、厚9.5公分,總重達70多公斤。因石條被發現時已斷成兩截,加上天色已暗,為安全起見,小組決定連夜將界碑背負下山,目前以無主拾得物,暫時寄放鼓山分局新濱派出所,等候相關單位處理。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講述探勘小組發現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經過。(方金媛/大紀元)
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被發現地點。(方金媛/大紀元)

對於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的處理,高雄歷史博物館行政長曾宏民說,依文資法第76條,針對具價值的無主物交由地方主管機關作相關維護。高雄史博館會將出土的碑體放在館內典藏庫,經提報後列為古物,後續再啟動維護工作,如碑體的接合,再做教育推廣和展示規劃。

文化局也表示,目前正在執行的再造歷史現場興濱計畫,打狗英國領事館前外灘重現工程預計於黃曆新年前完成,屆時領事館廣場向外延伸,通透感更佳,遊客在領事館前即能看見大海,將更能體會當時的歷史風貌。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史蹟探勘小組1月20日發現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方金媛/大紀元)

「台灣關」小檔案

清末西方國家為和中國進行貿易,迫使清廷開放五口通商。英法聯軍之役後,1858年清廷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其中開放台灣(今台南安平)、淡水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條約列強要求加開打狗、雞籠二港,1863年10月,清廷頒訂「打狗港暫行章程」,開放打狗港作為安平港外港,但最初打狗未設海關,外商繳稅須至廈門或淡水頗不便,官方遂於1864年5月5日正式成立打狗海關,8月1日公布打狗海關關稅章程,不僅開啟打狗港進入國際貿易的窗口,西方宗教、醫療更從此傳入台灣。◇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