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鄉村空心化」是值得高興的?

人氣 691

【大紀元2018年01月25日訊】近日,中國某知名大學教授公開發言稱,在思考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時,所得出的「正確的基本的判斷是我國並沒有發生『鄉村衰敗』」;雖然「在城鎮化和城鄉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鄉村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有的是『假問題』」。比如「鄉村空心化」,即「人口流失」和「土地荒蕪」,「實際上並不需要特別擔心,甚至還是值得高興的」。

對於「土地荒蕪」,該教授如是說道,「不少村舍空置和坍塌,以及一些鄉村出現景觀形態的『荒蕪』」。可見,在他看來,「荒蕪」已普遍到成為農村的一道「直觀」的風景線了。

而說起「人口流失」,該教授則更是滔滔不絕。首先,他用數據指出,「從鄉村向城鎮地區的流動人口2.28億,……意味著在城鄉流動中,農村損失了12.87億教育人年,人力資本的剪刀差甚至比工農產品更顯著」;其次,他毫不隱諱的揭示出,「鄉村中具有生產能力的人口減少,主要是留守老人、兒童和婦女,惡化了鄉村人口結構」。然而,面對這些官方的數據以及被官媒無數次報道過的事實,該教授卻指稱這些都是「假問題」。如此分裂、錯亂令人驚愕。

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這種精神上的分裂和錯亂往往來自於對國家政策根本不敢提出異議、甚至批判的強烈恐懼。實際上,如今中國鄉村的日漸荒蕪正是由畸形、變異的城鎮化所致,而大力發展城鎮化、工業化,顯然就是中共制定的重要決策。批評這個始終認為自己「偉大、光榮、正確」的暴力、獨裁政府,那不是自尋死路嗎?因此,不敢講真話的御用專家們一旦公開發言,就難免會嚇得語無倫次了。

說起來,「城鎮化」的最大問題,其實並不在於「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逐漸轉變」的這一設想,而在於中國各地政府、各級部門在執行政令時,最根本的目地是為了以權謀私。他們不惜利用國家的名義,通過賣地、搞開發為自己謀取私利。於是,「城鎮化」伴隨著「工業化」,被中國的大小鄉村政府簡單、狹隘的操作為蓋樓、辦化工企業。

然而,這類行業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對環境、生態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2014年4月由官方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中國土壤超標率為16.1%」。其中,19.4%的耕地污染物超標,土壤鎘超標率達7.0%。對此,有媒體疾呼,「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而「導致土壤污染的主因就是工業廢氣、廢水和廢渣」。

這樣的土壤即便不荒蕪,所種出的也只能是致癌、致死的有毒農作物。由此我們看到,如今中國農村「無地可耕」,除了表現在土地被工廠、企業所占之外,還反映在工廠、企業周邊更大面積的土地因遭到污染而無法耕種。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荒蕪與人口流失並不像那位教授所說的那樣,是同時存在的。土地因被污染而種不出糧食和作物之後,中國大量的再也無法靠種地養家餬口的農民,則迫切的需要找尋出路。畢竟,交通不發達、各類資源都極為有限的農村即便搞工業生產和房屋建設,也難以滿足人口基數龐大的農民就業的需求。因此,數以億計的農民背井離鄉、流動到能提供就業機會的大城市,似乎就成了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出路。

一個「春運」就能反映出,中國農村在長達幾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中,製造了多少流動人口。原本城鎮化的目地,只是想通過在當地開發工業以及服務業,就地將農村變為城市。問題是,不讓農民種地,將種糧食的耕地用來蓋樓、辦廠,這本身就是違背自然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如今,農村的現代化沒搞起來,自然資源卻被污染的難以轉圜,最終還導致了農民沒飯吃,只能到遠離家鄉的城市找活路。

顯然,這種不良的連鎖反應不只讓農民沒活路,也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流動人口總數為2.45億」。可想而知,這麼多原本就很難適應城市生活的農民一旦湧入城市,將會給同樣也沒做好充分準備迎接他們的城市及居民帶來多大的困擾和負擔。

更重要的是,無論「人口流失」,還是「土地荒蕪」,都被政府以「城鎮化」的名義忽略不計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肆意倒賣國家資源、從那些重污染企業身上獲取利益的政府官員們早已賺的盆滿缽滿。在他們看來,當官的目地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發財致富,管它什麼項目、工程、政策呢!只要能用權力換來巨額利益,環境被破壞了算什麼?農民挨餓、等死又與我何干?

這就是寧可採取強制手段,也要大力推行、堅決執行「城鎮化」的官員們最真實的嘴臉,這就是明知違背天理、自然,也要執意「與天斗、與地斗」的中共的初心。對他們來說,只要貪腐成功,鄉村荒蕪也好,衰敗也罷,都是值得高興的。#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人口流失嚴重 在大陸10城買房小心貶值
東北政商圈黑幕重重 10年人口流失219萬
中國農村兒童因吃更多垃圾食品而肥胖
將來農村誰種地?中國農村現狀怵目驚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