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10號艙房的女人(3)

The Woman In Cabin 10
作者:露絲‧魏爾

《10號艙房的女人》(遠流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白色,白色,什麼都是白的。淺色木地板,天鵝絨沙發,垂地的生絲窗簾,完美無瑕的牆壁。大廳天花板掛著另一盞施華洛世奇水晶燈。我忍不住停在門口,有點頭暈,不只因為閃耀的光線從水晶反射到天花板上,整體尺寸也有關係。

大廳完美複製了五星級飯店的貴賓室,但這艘船的空間好小。現場不過十二到十五個人,大廳已經擠滿了。

我環視大廳,尋找穿著平克‧佛洛伊德樂團上衣的女孩。這時身後走廊傳來一陣低沉、很有興趣的聲音。

「閃得睜不開眼吧?」

我轉過身,看到神秘的雷德爾先生站在那兒。

我說:「有一點。」

他伸出手:「柯爾‧雷德爾。」

這個名字隱約有點熟悉,但我想不起來。

「小蘿‧布萊洛克。」

握手時我一邊打量他。即使今天稍早他穿著牛仔褲和T袖費力走上連通橋的模樣,都稱得上是我好友麗茲口中的「男神」了。現在他穿上小禮服,我不禁想起女生之間的經驗法則:晚禮服能替男人增加百分之三十三的吸引力。

「所以,」另一名微笑的北歐服務生端來托盤,他拿起上頭的酒杯:「布萊洛克小姐,妳怎麼會來搭北極光號呢?」

「喔,叫我小蘿就好。我是記者,我在《迅捷雜誌》工作。」

「啊,很高興認識妳,小蘿。有幸請妳喝一杯嗎?」

他拿起第二個香檳酒杯,帶著笑遞給我。現在才剛傍晚,再喝就太多了,但我又不想顯得無禮。我的胃非常非常空,琴酒也還沒完全消化,但多喝一杯應該無傷大雅吧?

我於是說:「謝謝。」

他把酒杯交給我,我們的指尖相碰,我不確定他是不是故意的。我喝了一大口,試圖舒緩緊繃的神經:「你呢?你在這裡做什麼?」

他說:「我是攝影師。」

我突然想起在哪兒聽過他的名字了。

我驚呼:「柯爾‧雷德爾!」

我真想捶死自己,換做別的記者,從他走上連通橋開始就會緊追著他不放了。

「當然──你替《衛報》拍了那一系列冰帽融化的驚人照片。」

「沒錯。」

他咧嘴一笑,毫不掩飾自己被人認出來有多得意:「我受邀來拍攝這趟旅程──老樣子,就峽灣和有的沒的陰暗照片。」

我懷疑地說:「這不是你平常的拍攝主題吧?」

「對。」他同意道:「最近我多半拍攝瀕臨絕種的動物。我不認為這群人有任何絕種的危機,他們看起來都吃得很好。」

我們一起環顧大廳。針對現場的男士,我得同意他的說法。遠方角落有一小群男士,假如發生船難,他們光靠身上的脂肪存量就能活好幾個星期。

我認出媒體圈的幾張熟面孔:蒂娜‧韋斯是《凡爾納時報》總編輯,她瘦得跟獵犬一樣,戴著比她體重還重的珠寶。旅遊記者亞歷山大‧貝爾洪,他替幾家英法海峽渡輪和航空公司雜誌撰寫專題和美食報導,身材跟海象一樣圓胖。還有亞契‧芬蘭,知名的「極限旅遊」專家。

亞契大概四十歲,但那張終年曬黑、歷經風霜的臉讓他顯得更老。我無法想像他在這裡做什麼,他的工作通常是在亞馬遜叢林吃木蠹蛾幼蟲。不過他可能在休假。

「哇!」我身後有人說。

我猛然轉過身。

班霍華。他在這裡做什麼?他留了一叢耍文青的濃密鬍子,朝我咧嘴笑,上次我見到他的時候可沒有鬍子。

「班霍華。」我輕聲說,試圖掩飾我多震驚:「你好嗎?你見過柯爾‧雷德爾了嗎?我和班霍華以前在《迅捷雜誌》是同事。現在他替……你在哪家報社?《獨立報》?《泰晤士報》?」

「我和雷德爾認識。」班霍華輕鬆地說:「我們一起報導過綠色和平的活動。老兄,還好嗎?」

雷德爾說:「很好。」

他們瀟灑地稍作擁抱,男生只有自詡為都會美型男而不屑握手、又沒有潮到能碰拳打招呼,才會這樣擁抱。

「雷德爾!」一個聲音打斷尷尬的沉默,我們全轉過頭。蒂娜滑步走過來。她意猶未盡吻了雷德爾兩邊的臉頰,完全忽略我和班霍華。

「親愛的,實在太久沒見了。」她的聲音渾厚,非常感性:「你答應替我們拍的照片,什麼時候要拍呀?」

「嗨,蒂娜。」雷德爾的聲音有一絲疲倦。

「讓我介紹其他人給你認識。」她嬌嗔道,勾住他的手臂,拉著他走向我一開始注意到的那群男子。他沒有反抗,只是回頭朝我們露出有點可憐的笑容。

班霍華目送他離開,然後轉過頭來,挑起一邊眉毛。他抓的搞笑時機太讚,害我哼笑出來。

「其他人是誰?」我問道:「我知道有你、我、雷德爾、蒂娜和亞契。喔,還有亞歷山大‧貝爾洪。那邊那群人呢?」

我朝跟蒂娜聊天的一小群人點點頭。那兒站著三男兩女,其中一名女子大概跟我同年,但服裝比我華貴上五萬英鎊,另一名則……嗯,她倒有點意外。

「鮑莫勛爵和他的好夥伴。妳也知道,他就是這艘遊輪的主人,也是……我想應該叫公司名義上的老闆?」

我盯著那群人,想靠著維基百科照片的印象認出鮑莫勛爵。一開始看不出來哪個是他,此時其中一名男子把頭往後一甩,發出宏亮的笑聲,我馬上就知道是他了。

他很高,跟鐵絲一樣纖瘦,西裝剪裁合身,很肯定一定是訂做的。他曬得很黑,彷彿大半時間都待在戶外,笑的時候,亮藍色的眼睛會瞇成一條線。◇(未完,待續)

——節錄自《10號艙房的女人》/遠流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李昀

點閱【10號艙房的女人】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謠言流竄於巴黎的博物館中,散布的速度有如風中的圍巾,內容之精采也不下圍巾豔麗的色澤。館方正在考慮展示一顆特別的寶石,這件珍奇的珠寶比館中任何收藏都值錢。
  • 麵包片還擱在那父親嘴邊。大家都定住了,愣愣看著自己的熱咖啡騰騰冒煙。街上傳來一陣婦人的哭喊。哭聲,尖叫聲,馬匹嘶鳴。 父親起身開窗,狹小的廚房立即凍結成冰。他隔窗叫住一名男子,兩人一問一答,街上一片喧嘩嘈雜蓋過他們的對話。
  • 在這裡,人們過去和現在都有一種習慣,一種執著: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壓進自己的頭腦,這給他們帶來難以描述的歡樂,也帶來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這樣的人民中間,他們為了一包擠壓嚴實的「思想」甘願獻出生命。
  • 不過,由於他的一位恩師退休住到聖布里厄來,便找了個機會前來探訪他。就這樣他便決定前來看看這位不曾相識死去的親人,而且甚至執意先看墳墓,如此一來才能感到輕鬆自在些,然後再去與那位摯友相聚
  • 母親不提這些,反而不停地提起在布拉格發生的事,提到伊蓮娜同母異父的弟弟(母親和她剛過世不久的第二任丈夫生的),也提到其他人,有的伊蓮娜還記得,有的她連名字都沒聽過。她幾次試著要把她在法國生活的話題插進去,可母親用話語砌成的壁壘毫無間隙,伊蓮娜想說的話根本鑽不進去。
  • 當時為什麼會選擇紫、黑、白這三種顏色?製作玻璃彩珠的新手只要挑選三種不同顏色的玻璃棒,用瓦斯噴燈加熱的同時,好像在捲麥芽糖一樣捲在不鏽鋼細棒上,做成圓形。總共有二十種不同顏色的玻璃棒,可以挑選各自喜歡的顏色。
  • 離開英國才一年左右,我幾乎快認不出眼前這位回望著我、雙頰消瘦的年輕女子。微鹹的海風帶走了雙頰的柔軟圓潤,我也曬黑了——至少比普遍英國人的膚色還深。
  • 但是打從我們相識開始,我就本能地知道他的廚藝絕不限於料理的前置作業上。他教我的是耐性的好處,放慢腳步好好想想我做的每一件事。
  • 畢竟超過了半個世紀,當然不一樣啊!道路和運河都整備得很完善,街道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簡直可說是煥然一新。這裡的很多房子曾經付之一炬,很多居民也葬身火窟,經過之後的重建,才有目前的Y町。
  • 狩獵術語中有個頗具啟發性的詞彙,可以形容這類印痕——嗅跡(foil)。生物的嗅跡就是足跡。但我們很容易便忘卻自己本是足跡創造者,只因如今我們多數的旅程都行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這些都是不易壓印留痕的物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