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剝皮貪官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3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人諷刺貪官索取無度。怎麼貪法?看牛夫人、剝地皮即可知一、二。

牛夫人

有個地方官生日壽誕,鄉里人民聽說他生肖屬鼠,因此,大家一起出資湊買黃金,鑄造一金鼠呈送給他祝壽。

這個地方官,見了「金鼠」,大喜!

他立即告訴眾鄉人民說:「你們可知道我夫人的生日?就快到了,千萬記著夫人是屬牛的,但牛像肚裡,千萬不可鑄空呀!」

石老諷說,那時的妓女家,慣常藉口說做生日來哄人,藉此諷刺官人的「牛夫人」頗真有乃風。

剝地皮移動江山

有一官員為官甚貪,任滿返歸家中,看見家屬中多了一個老叟。

官員就問老叟:「你是什麼人?」

老叟回答說:「我就是你當官的某縣土地。」

問他因何到這裡來?

老叟回答說:「那地方上的地皮都被你剝來了,教我如何不隨著過來呢?」

以前有這樣的一首諷刺某地方官員搜刮的詩:「來如獵犬去如風,收搭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動,也將描入畫圖中。」

 *度世金針《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似曾相識,惟今天的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笑話怎樣《笑得好》?表面看笑話,內蘊看世道、看人心,清代醫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讓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為現代讀者選譯《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黑齒妓閉口藏齒說,白齒妓呲口露齒說。
  • 富翁對債戶說:「你們如果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還不了債,可對我罰誓……。」一個大債戶說:「我願來生變成你的父親還債。」富翁大怒說:「你欠我許多銀子,不僅不償還,反而要占我便宜,這有道理嗎?」正要打罵……。那大債戶說:「聽我說實話:我欠你的債太多,不是作牛作馬,就可以還得完的……」。
  • 僧人發奇言,「吃過又吃」,到底是讓誰「引以為戒」?《笑得好》笑點:齋蚊蟲 笑吃過又吃的。
  • 常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說法,這兩則笑話都以「醫」為象,如何諷刺推諉不任事的?笑裡藏淚。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