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鼓勵孩子良好行為的10個小貼士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積極和有建設性的引導,是讓孩子擁有良好行為的最佳教養方式。(Fotolia)

人氣: 7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璉澳洲悉尼編譯報導)對家中小孩子擁有良好行為的最佳教養方式是對其行為給予積極和有建設性的引導,這就意味著家長應及時發現並肯定孩子的良好表現,而不只是懲罰孩子的不良行為。

以下十條貼士有助於家長更好地實踐這一原則。

1、言傳身教

家長要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孩子們會以父母的言行為榜樣,家長們如何表現,孩子們就據此效仿,而且家長做比說來得尤為重要。舉例:如果你想教孩子禮貌用語「請」,那家長自己也要禮貌地說「請」;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在公共場合高腔高調,那麼你自己就得用低柔的嗓音說話。

2、教孩子換位思考

誠實地告訴你的孩子,他的行為如何影響到了你,這有助於他能設身處地想他人所想。如果你用「我」字開始說話,這會讓孩子有機會從你的角度看問題。舉例:「我感到沮喪,因為周圍太嘈雜了,讓我沒法通電話。」

3、孩子表現好時要即時表揚

當孩子行為表現是你所期望的那樣時,要給他/她積極的反饋。舉例:「哇,你做的真棒!我真高興你把所有的積木都在桌上擺好。」這麼說好過等積木從桌上倒塌到地板之前你才注意並說:「嘿,別那樣。」

4、別高高在上

家長俯下身來,耐心地接近孩子,或許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所思所想,這麼做還會幫助孩子,讓他明白你對他所做所為的看法。如果你這麼做並引起孩子的注意,就不需要讓孩子仰望你並且感受到壓力。

5、積極傾聽

家長要積極傾聽,你可以邊聽孩子講話邊點頭,然後重複一下你所看到的孩子的感受。舉例:「積木倒了你看起來感到很不開心。」當你這麼做的時候,可以幫助幼兒應對緊張和沮喪等壞情緒,這種情緒有時會導致不必要的行為。這麼做也讓他們感到受重視,感到安慰,甚至有時可以提前抑制小孩子亂發脾氣。

6、遵守承諾

當家長遵守自己的承諾時,無論結果如何,孩子會學著信任並尊重家長。她知道當你答應了某件事時,你不會讓她失望;當你跟孩子講明這麼做的原因時,她也明白讓家長改主意「沒門兒」。所以,如果你承諾孩子等收拾好玩具後帶她去遛彎,那麼就要把走路的鞋子準備好。如果你對孩子說如果她繼續在圖書館內四處跑動就要離開,那麼就得做好立即走人的準備。

7、為孩子創造良好行為的環境

周圍環境對孩子行為的影響很大,所以家長應為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其實做法很簡單,要確保孩子有足夠多安全好玩的東西就好。要確保孩子遠離那些易碎易傷人的物品。你的眼鏡看上去特別好玩兒,可是對孩子來講,讓他記住別碰它估計有點難度。把這些易碎品和貴重物品遠離孩子的視線,以減少事故發生的機會。

8、將規矩和指令減至最小

在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任何事情前,特別是說「不」、「停止」此類的話時,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做。家長要把指令、要求或負面反饋最小化,這麼做就會減少衝突和不良情緒。規矩是很重要,但是只在最需要的時候用。

9、孩子發牢騷家長別心軟

假如孩子發牢騷的時候家長心一軟,就依從了孩子,那樣做會讓孩子更愛抱怨。「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沒有可能,所以別鬆口,除非你確實想這麼做。

10、使用簡潔明確且積極的語言

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家長要有話直說,且要說的清晰明了。舉例:「我們過馬路時你要抓住我的手。」而且積極性的語言會好過消極性的話語,因為這麼做會引導孩子行為良好。舉例:「請關好門」比「別讓門開著」要好。

責任編輯:瑞木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