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代二氧化碳 偷換概念煽動氣候變遷恐懼

文/傑·萊爾 湯姆·哈里斯(Jay Lehr & Tom Harris) 裴晏 張小清 譯

人氣 2756

8月23日,「塞拉俱樂部」(The Sierra Club,見註1)於新聞稿中宣稱,洛杉機、舊金山、聖何塞及聖塔莫尼卡市「剛剛宣布其有意加入世界其它15個城市的行列,於2050年前全面改採零碳(zero-carbon)建築」。

根據「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The 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WGBC)的定義,所謂「零碳建築」是:「建築物每年運作所需的能源皆由可回收式綠能提供,且能高度發揮能源效用,最好是現場產生而不需運輸的能源,以達到年度零碳排放的目標。」

「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還稱,《巴黎協定》的簽訂「開啟了攸關我們生存的一場賽跑,是在與全球溫室效應賽跑,由此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可望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理想升幅則是1.5度以內」。

而這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無法控制氣候——就像我們手上有個全球溫控器一樣,而且,我們真正要去控制的也不是「碳」。

最應該為這種錯誤觀念負責的人,按理說就是前美國副總統艾爾·戈爾(Al Gore)。2006年,高爾發行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後,大眾被告知,二氧化碳的排放將毀滅我們的地球。高爾有意無意地宣導了「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註2)這個名詞。

當然,戈爾和他的支持者從來不是在談論「碳」,他們討論的是「二氧化碳」(CO2)。但他們也很清楚,大部分人都明白,我們呼出二氧化碳,植物為了存活會吸收二氧化碳——並不是個陰暗的意象。

結果很不幸,他們成功地引起社會大眾的恐慌——他們強把碳當成二氧化碳的代名詞,知道這樣可以激起負面的聯想,像是油煙、黑煙和煤灰,沒有一樣是令人感到溫暖舒適的。二氧化碳確實包含一個碳原子,除此之外它跟碳元素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就像「閃電」(lightning)跟「螢火蟲」(lightning bug)一樣風馬牛不相及。

在新聞稿中,「塞拉俱樂部」還引用了「關注社會責任醫師協會」(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PSR)舊金山分會主席羅伯特·M·古爾德(Robert M. Gould)醫師的話:「地球『去碳化』攸關人類的生存。」然而,「去碳化」的地球會是一片死寂,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將不復存在。這當然不是這位醫師想要的。

社會大眾對「去碳化」這種偷換概念的花招渾然不覺,對作為植物養分的二氧化碳產生深固的負面觀念。這或許是潛意識層面洗腦的最佳範例。

對二氧化碳增多讓地球變暖的恐懼,也是要拋棄的。地球以紅外線形式輻射來自太陽的熱量中,只有幾個很窄的波長範圍可以被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分別是2.7、4.3和15微米(1微米即1公尺的百萬分之1)。事實是,今天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百萬分之410,已經吸收了從地表輻射的此波長範圍的全部熱能。因此,就算二氧化碳再增加,對地表溫度或「溫室效應」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很多明白人都知道,對於這種騙局的真正目的,知名記者孟肯(H. L. Mencken,1880—1956)的概括堪稱精闢,在20世紀初他曾被譽為「巴爾的摩聖人」(Sage of Baltimore)。他曾說:「政治運作的目標,就是通過無休止地憑空捏造各種小怪物來威脅大眾,讓他們保持警惕,時時處於喧嘩躁動中,需要倚賴政治力量給他們安全。」溫室效應的假說,就是最為奏效的虛擬怪物之一。

對碳這個字的誤用並不是一件好笑的事。對碳的毫無根據的恐慌,使得倚靠低價能源生存的人們被迫放棄不可或缺的石化燃料和珍貴的生命分子——二氧化碳。由此,社會更加陷入政府的掌控,個體的自由進一步被剝奪,我們的國家更加被帶向社會主義的方向而遠離資本主義。

接下來的幾天或幾週裡,你不妨留意,有多少次看到碳這個字時,二氧化碳才是真正的主題。讀到時,記住你頭腦中的意象,然後把碳換成二氧化碳重新讀一遍,再看看你有什麼想法。

這不像形容一朵花,用「漂亮」還是「美麗」區別不大,這是一種刻意歪曲,只是為了激發民眾的恐懼。每當我們發現有人這樣繼續歪曲,就必須戳破他們的謊言。

譯註:

[1] 塞拉俱樂部(The Sierra Club),或譯山巒俱樂部、山嶽協會等等,成立於1892年,其總部位於舊金山,在全美擁有百萬會員,是美國規模最龐大的草根環保組織,宣傳對抗全球暖化是其宗旨之一。

[2] 所謂「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或譯「碳足印」,蓋指每個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釋放的二氧化碳量,該指標被用以衡量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簡介:

傑·萊爾(Jay Lehr)博士目前為知名美國智庫「哈蘭學會」(The Heartland Institute,總部位於伊利諾州阿靈頓高地)的科學總監。湯姆·哈里斯(Tom Harris)則為「國際氣候科學聯盟」(International Climate Science Coalition,總部位於加拿大渥太華)執行總監。

本文原載英文大紀元,內容僅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費用會越來越多 保守黨領導人康尼反對碳稅
加聯邦碳稅 專家:安省每家每年需花707元
分析:「低碳」目標可行嗎?
亞省退出聯邦氣候應變計劃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