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保守護顧鄉里 復興醫療零距離

健保復興區IDS計畫是由林口長庚醫院、聖保祿醫院、復興區衛生所及高揚威家醫科診所共同承作,提供後山三里全天24小時駐診、每週巡迴醫療、專科診療服務,至今已服務15年。(施芝吟/大紀元)

人氣: 8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為提升偏鄉醫療可近性,衛福部健保險署自91年起推動桃園市復興區整合醫療服務計畫(IDS),執行已屆15週年,每年服務量均超過6,600人次,急救病患則有600人次。隨著當地民眾對醫療需求的增加,逐步擴大服務項目,守護居民的健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主委程文俊表示,林口長庚醫院自2002年起,配合衛福部健保署辦理「桃園市復興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復興區華陵里建置「華陵醫療站」,每日設有門診三診、24小時急診,以及深入部落的巡迴醫療,提供後山華陵里、三光里、高義里的住民醫療照護。

他說,15年來華陵醫療站每天24小時都有醫師駐點,根據長庚醫院統計,每年服務6,000多位病患,急救病患則有600人次,當地民眾對醫療的需求度相當高。分析也發現,當地民眾因糖尿病、高血壓、心衰竭、脫水、肺炎等疾病住院的比例也從早年的3%下降至2.6%。

程文俊強調,「從2002年長庚投入IDS,至今已經15個年頭,我最感謝醫護人員,我對醫護同仁的努力竟上最大的謝意。」

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在台灣醫療體系中,偏鄉、居家醫療都是相當重要的,都市醫療照顧沒問題,偏遠地區醫療改善,說起來容易,但是需要有人力資源,對偏鄉照顧確實是政府要努力的部分,交通不便,民眾要到山下就醫很不方便,長庚醫院、聖保祿醫院關心山地居民健康,讓他很感動,居家醫療也有付出,民眾有感,以醫學中心能力,慢慢做好,讓人民得到好的照顧,也是國內醫療重要發展方向。

他表示,病人最好的老師是醫生,推動分級醫療,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希望民眾生病在住家附近就醫最方便,如果需要更進步設備,就可以到大醫院,復興鄉華陵醫療站,長庚醫院體系也有雲端藥歷,雲端資料分享,無論在哪看病,都可以看到病人資料,這樣醫療體系將會持續改善中。

李伯璋坦言,現實社會中很多醫療人力不足,醫療環境訓練,往往牽扯金錢問題,需要醫師願意視病如親心態,民眾獲得良好醫療照顧。

復健科醫師陳建宏觀察,山區有許多膝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除了因年紀漸長,長期務農久站、搬重物都是導致關節退化的主因。
復健科醫師陳建宏觀察,山區有許多膝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除了因年紀漸長,長期務農久站、搬重物都是導致關節退化的主因。(施芝吟/大紀元)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宏發現,山區有許多膝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除了年紀漸長外,長期務農久站、搬重物都是導致關節退化的主因。「還是希望有更多復健科醫師投入,也藉由施打玻尿酸、教患者一些簡單的復健動作,改善居民的生活功能及緩解疼痛。」

程文俊說,「很多偏鄉醫療團的配置僅有內外婦兒急等科別,沒有針對當地需求提供服務。」近年發現復健需求大,今年新增中醫、復健科、早療團隊進入服務,甚至請物理治療師直接上山協助居民復健,能讓偏鄉居民能享受到都市醫療資源。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