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天下為公 張志強籌款興學的艱鉅歷程

掛在牆上的各類錦旗。(大紀元/鮑天雨)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11月18日訊】在英國僑界提到張志強,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倫敦中華學校創辦人兼校長、印支華裔社區總經理 、大英帝國(MBE勳銜)獲得者。見到本人,會讓人感到莫名的親切,猶如一個家族的長者。

張志強先生是越南華裔,在越戰結束後為躲避越共迫害,居家逃難,1979年在英國定居。談到往事,他感歎道:「我們是難民身分,來到這裡時一窮二白,既沒『才』,也沒『財』,只能憑藉著我們的毅力和精神,奮鬥幾十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獲女王授勳 登基慶典唯一受邀亞洲人

所謂的成就,就是指倫敦中華學校,其校舍1998年竣工,而所用經費,都是張志強先生用了近二十年時間募捐籌款所得,而正是由於這一壯舉,張志強先生在2010年獲MBE勳銜。

2012年慶祝女王登基六十年紀念,受邀出席餐會,「我和女王一起用餐,我就坐在女王左側,交談了很多,談到中文、社區的話題,老人家很贊同。」他還談到一件趣事,「女王陛下問我的MBE是怎麼得來的,我就說:『你給我的,你怎麼都不知道。』老人家就在那裡笑。」

而就在這次會面幾週後,英國就將中文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上,重點中學必須開設中文課。此外在女王60年登基慶典上,張先生也是120個受邀人士中唯一一個亞洲人,他還曾榮獲大倫敦市長頒予服務社會的獎狀。

籌款十六載 人貴自力

在剛來英國幾年後,張志強先生發現,自己孩子的中文母語開始退化,而當時英國的中文教育非常不普及,因而萌生了自己創學的念頭,但當時還不敢想像到能有今天的成就。

1982年學校成立後,雖然能借到一家英語成人學校的校舍來用,但張志強夢想能擁有自己的學校,並在1984年開始募捐,目標是一處價值50萬英鎊的政府老校舍,而籌款方式就是一筆筆的小額募捐。

「我請家長每個禮拜給我贊助1英鎊(相當於今天3英鎊),我記得清清楚楚,第壹年我們就籌到了3072英鎊。」剛剛籌款時,張先生很少在家吃飯,因為大多數時間都在外面挨家挨戶去找人募捐。

此外張志強還通過籌辦一些社區活動來籌款,「以前僑社都很少做旅遊等這些活動,我就去組織,通過剩下的經費,當作建校基金。」有段時間由於活動太過勞累,使得張先生身體透支,1992年在送人去機場路上,駕車時睡著,造成車禍,雖然無人受傷,但此後便不再舉辦這類活動。

「我這幾年來,由於市府經費短絀,沒有拿過地方政府經費,自力更生,放眼整個英國華人社區,很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張先生對此十分自豪「我是有志氣的人,人貴自力」。

不要錢 只要書

張志強先生在辦學最開始時,除了校舍要租借外,連課本都是問題,因為當時華文教育書籍極少,「我是到唐人街一家圖書館,買了一本台灣的課本去複印,那時候複印也很貴。」

因一次偶然機會,張志強先生看到中華民國的中央日報,「我就寫信給中央日報,告訴他我們在英國的背景,想要辦母語教育,請求他們幫我們聯繫。」結果這封信幾經周轉,用了8個月的時間,從自由中國中心——駐倫敦台北代表處的前身,得到了回覆。

很快張志強就收到了對方撥來的一千美金創校補助金,但被他給退了回去,「我要的是書,不是錢,我就將錢還給了他們。」就因為這個舉動,張先生成了僑委會的名人,「他們說因為從來沒有哪個學校是給錢不要的,只有這個英國姓張的,給錢不要,只要書。」

也正是這個原因,台灣僑委會一直給張先生的學校每年提供書籍至今。

心誠感天 籌款終成

雖然依靠小額捐款,到了1992年已經籌得了13萬鎊,但仍然距離目標50萬有著不小差距,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無法達成,開始有人退出。而就在這時候,張志強遇到了一位貴人、已故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

因為張先生的夫人在長榮集團的企業工作,有機會接觸到張榮發,於是張志強先生就寫信給他,據張夫人說,張總裁看過信後深受感動,當時就決定贊助60萬美金,合40萬英鎊。

然而事與願違,當時他們看到的那棟建築,已經被賣出,張志強又不得不尋找新的地點,又花了兩年時間,最終找到一處圖書館和公共浴室的所在地,也就是目前是倫敦中華學校的位置,但建築費卻是原來的兩倍多。

張志強又不得不開始找財源,因為此時由於他已經在政府社區部門工作,知道政府有很多支持社區項目的經費,因此開始參加很多相關會議,並成功申請得到中央政府環境部門的一筆35萬英鎊資金。

此外他還通過申請樂透公司的一項支持社區服務的項目,得到38萬多的贊助,「記得當時得知樂透同意給我們時,我高興的眼淚都流了出來。」

這幾筆錢加在一起,已經超過百萬,但真正到承建開始後,發現依然不夠,「當時每月有定期的建築進程會議,我很怕去,」張先生心有餘悸道,「因為每次都要增加預算,而當時捐款我已經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光是拆掉舊建築就多花掉十多萬,以及各種政府要求增加的設施,總共預算增加到了150多萬,而當時因為校舍建設已經開始,張先生形容說是那時真是「騎虎難下」,欲罷不能。

當時學校董事會有人提議向銀行借錢,但被張先生否決,「因為建學校是社區教育工作,不賺錢的,很多人都是義務工作,沒有薪水的,以後還不上錢怎麼辦。我的觀點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工作。」

最後張志強決定繼續募捐,並作為表率,把相當於自己四個月工資的5千英鎊捐出,結果終於又從各處籌得40多萬。

但此時還短缺10萬,而張先生此時已經感到用盡了所有,而且還有其它各種問題,張志強形容猶如三藏取經一般,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我找的律師,中途律師行倒閉,又要重新找;我們的承建商,開工四個月後突然倒閉,也要從新找。」

此外還有各種流言蜚語,說他中飽私囊,私吞公款,這都讓張志強感到難過,「我晚上睡不著,半夜起來,凝望著孔子和孫中山的圖像,坐在那裡想,祈望先賢賜我智慧,解決難題。」說到此處,張先生哽咽道。

後來這事被張榮發總裁知道此事後,決定再出10萬英鎊給張志強,但被婉拒,「我覺得張榮發給我們的錢夠多了,做人要有骨氣,不要成為別人的累贅,要自力更生。」

這件事也讓張榮發總裁對張志強另眼相看,兩人之間的關係,在外人看來,猶如親戚一般。「我們現在和他們的家人之間還有來往,因為我們看金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將張總裁的遺愛,繼續發揚光大。」

人在做 天在看

最終這筆缺款,有如天意一般出現,因為之前倒閉的承建商有一項保險條款,再加上新的承建商的延遲違約行為,張志強又得到約十萬英鎊的償金,剛好填補上尾款數額。

「我很相信這是天意,不為個人,為公家,能夠感動天地,天地會用某種方式補償你。我有五個孩子,都已成材,都是社會中有用的人,我都沒有時間去教他們,結果老天爺幫忙教導他們。」

「我信天命,有使命感,如果做好事,有人來破壞,會受到上天懲罰。」

重視正統文化歷史 成當地標榜

從建校至今,張志強先生堅持使用正體字教育,並認為簡體字是在傷害漢字文化,同時也十分重視中華正統歷史教育。

「我有教尺牘(寫信)和中國歷史,我有很深的民族觀念,孩子如果要唸中文,一定要學中國歷史,我們不能忘本。」就連中華學校的托兒所的開幕日,也定在11月12日,即國父孫中山誕辰日,同時也是植樹節,「我們是作教育的,也是樹人,」

他說歷史不會騙人,能從中看到世間的善惡曲直,「抗戰史我也很了解,我曾去過盧溝橋展覽館,(那裡寫的)都是不實的,抗戰不是八路軍打的,主力是國民黨的軍隊。」

如今中華學校已經成為了當地社區的重要組成,凡是當地政府要有一些舉措,都需徵求其意見,「之前政府請我們接待日本團、中國副市長團,拿我們這裡當樣本,能看到英國夢是怎樣實現的。」

天下為公

回首往事,張志強先生直言,即便很多人都羨慕他,也贏得了很多榮譽,但成功的背後,很多辛酸是無人能知的,「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功利,很少會為社會貢獻,利字當頭。錢不是萬能的,要講道德,要對國家、對民族有貢獻。」

「或許有一天我們不在了,我們的精神還會留在人間,這個才是無價之寶:天下為公。」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