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年的愛喚不回實驗犬「天真」 直到「牠」現身

【大紀元2018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海柔綜合報導)小獵犬雷米(Remi)從出生後的第一年開始,就在實驗室冰冷的籠子內度日,從未見過陽光。不知牠遭遇過怎樣的實驗折磨,1歲半時獲救後雖然備受疼愛,但除了吃和睡,牠似乎怎麼也想不起該如何當隻狗。

小獵犬(Beagle),台灣以日語ビーグル音譯「米格魯」,個性溫順、活潑親人,經常被用來作為實驗犬。有動物福利組織透露,一旦實驗完成,這些小獵犬大多會被安樂死,只有少數有機會被救出領養。

這樣說來,雷米是幸運的。可是,天性活潑的小動物被「終身監禁」在研究中心不見天日,那種痛苦,可能已經摧毀了牠們的意志、消磨掉了牠們的天性,這正是擺在新主人林恩(Lynn Jefferson)面前的難題。

看完整影片»

雷米有幸在剛剛長成時就離開實驗室,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安家,開始學習過狗狗的正常生活。身心重創的小獵犬來到充滿愛的家庭,新主人盡心盡力讓牠感覺舒坦,然而2年過去,雷米依然難以自處。

「雷米一直在努力克服焦慮問題,牠有些行為問題。」新主人表示,習慣陰暗的雷米不喜歡面向太陽,因為雙腳從未碰過草地,甚至都不知道戶外活動是什麼樣。

實驗犬雷米到了新家庭後仍然無法走出心裡創傷。(視頻截圖)

實驗犬身心受創超想像

根據台灣犬類行為專家王昱智的說法,狗有許多基本需求,例如到外面撿東西吃、大小便、聞便便、舔尿尿、做記號,這就是狗的天性。

王昱智說,實驗犬錯失出生後4個月的黃金學習時期,幾乎會遺忘狗的天性,沒有慾望和快樂,對人和玩遊戲不感興趣,甚至連奔跑、抓癢也不會,只剩下吃和睡的本能。

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TA)曾臥底拍攝一系列動物實驗影片,曝光實驗動物受到殘忍對待的現狀,引發各界探討實驗動物的必要性。

這些實驗動物待在實驗室的每一天都很難熬。有時為了測定煙草或汽車排放的廢氣,實驗者會給動物戴上口罩,強迫牠們吸入黑煙,每次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

雷米的付出值得嗎?

據統計,美國每年有2500萬隻動物用於實驗。這些小生命承受如此不堪的折磨,對人類究竟帶來了多大幫助?

200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一項研究發現,有92%的藥物研發項目在經動物實驗後,到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宣告失敗。獲批准的那些藥物有半數被撤回或重新標記,因為發現存在嚴重或致命的副作用未在動物實驗期間檢測到。

「以動物實驗測試的藥物,大約有90%沒有成功上市,或者很快被迫下架。」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 簡稱PCRM)標準檢驗事項負責人蘇利文(Kristie Sullivan)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做動物實驗的醫療研究上。」

另外,英國權威科學期刊《皇家學會報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曾刊載一篇學術文章,提出大多數的動物實驗其實與人類身體健康和醫學進步並不相關。

誠然,人和實驗動物是不同物種,生理系統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動物不能作為人類疾病反應的預測指標,那麼以實驗動物做毒性安全測試也未必有效用,甚至無法對治癒疾病做出最基本的保證。

各界呼籲減、停動物實驗

善待動物組織在1980年成立之初即為實驗動物發聲,以停止動物實驗為目標奔走30年;而歐盟於2013年已全面禁止化妝品做動物實驗,荷蘭更是決定2025年之前將停止多數動物實驗。現今許多商品在銷售廣告或其產品標籤中,也會特別標示「cruelty free」(未經動物實驗)。

雖然目前要達成全面停止實驗動物的目標仍相當困難,但在找到新方法之前,醫學界也有許多專家學者積極因應,推動資料共享計劃,希望至少能減少靈長類動物實驗數量。

前面提到的美國責任醫師協會,是創立於1985年非營利健康組織,多年來引領臨床研究,並主張以更人道和有效的方式進行醫學科學研究。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病理學家歐康納(David O’Connor)將研究結果公布在網上,以期避免重覆同樣的動物實驗。

奧勒岡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簡稱ONPRC)主任黑格伍德(Nancy Haigwood)表示,資料共享是「未來趨勢」……

小獵犬雷米重獲新生

在動物行為專家的建議下,林恩決定再救援另一隻狗狗和雷米做伴。

塔克個性有趣、開朗,帶給實驗犬雷米信心和溫暖。(Lynn Jefferson提供)

與雷米不同,來自波多黎各的混種狗狗塔克(Tucker)一到這個家,就能與林恩和丈夫蒂莫西(Timothy)熱情互動。塔克模樣傻憨,富有活力和朝氣。牠和雷米很快成了朋友,讓身心受創的小獵犬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雷米看到塔克立刻信任了我們,覺得牠也可以信任我們。」林恩說,「雷米從塔克那裡學到許多,牠學會了打鬧嬉戲、依偎擁抱。」

令人夫婦倆欣慰的是,雷米開始在後院追逐塔克,並從蒂莫西手中吃零食了。因為塔克的到來,雷米終於願意打開心扉,學習當一隻快樂的狗狗!

雷米從塔克身上學會了如何當隻快樂的狗狗。(視頻截圖)

林恩的成功經驗,也是許多實驗犬救援組織的共識。如美國「小獵犬自由項目」(The Beagle Freedom Project)就規定,申請臨時寄養或正式收養創傷狗狗者,家裡必須養有一隻以上狗狗,這些家庭成員狗狗還要經過該組織的「性情評估」。

收養這些有特殊需要的狗狗,愛心主人對隨之而來的挑戰也要做好準備。

此外,由於小獵犬天性非常好動、喜追逐,是挖洞和翻牆高手,如果庭院沒有安裝結實的護欄,也不適合收養;即便是隱形籬笆,也不能阻止小獵犬發力衝出去追逐其它小動物,牠們卻往往因為這些護欄的存在回不了家,在街上發生意外。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