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立國原則之三:品德高尚的領袖

引領人民保持高尚品德
font print 人氣: 134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12月09日訊】(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美國史話》製作人方偉綜述)美國立國原則第三項就是,若要公民堅持做品德高尚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選舉出具有道德良知的人做領袖。

國父們認為,如果我們選擇的領導人沒有道德的話,美國會無法維持下去。

領袖必須具有信仰、德行和才華

美國先父們怎麼看待在新成立的合眾國裡當官的?當時美國多數人來自歐洲,在歐洲當官是很不錯的事,你有錢就可以做官,出身好可以做官,有勢力你可以做官,當了官之後,你撈錢也很容易。美國先父們看到這些,覺得這非常的不對。

所以先父們說,我們美國的官,是要服務公眾的;當官要靠他的德行和才華,不能靠他的財富和出身。他們當時提倡說,我們要提倡「自然貴族」精神。

那什麼叫做自然的貴族?就是我們不是國家封的、不是王封的,是我們自己的精神讓我們成為貴族,是精神貴族;當官是公共服務,當官得到的是什麼?是榮譽,而不是金錢,當官是一種奉獻。

所以美國的立國原則說,我們的政治制度,我們選擇官員、選拔官員的過程就是要保證有道德的人、有才華的人才可以當得上,而不是講出身、講財富。

另外,私德不好的人,不能當官,不能當公眾的領袖。私德的意思就是說,你不在公共場合,也得是個有道德的人,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在私人生活中也是守徳和一絲不苟的人,這種人我們才可以選他當官;為什麼美國的高官因為一點點醜聞就得下台,也是源自當初的這個概念。不僅如此,當時還強調,我們還要選擇那種有堅強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因為這樣的人的私德和公德都很好。

服務公眾 低薪養廉

別看我們現在說就這麼幾句話似乎很簡單,但在當時跟歐洲相比,那是非常震撼的,因為在歐洲當官就是榮華富貴,在美國當官卻是服務。

當時起表率作用之一的是喬治‧華盛頓,他當大陸軍總司令的時候,一分錢不拿,他後來當了總統,總統一年的工資是25,000塊錢,那時是很多的,他都沒有拿,所以他是個義工總統。有人後來說了,他是個大莊園主,有弗農山莊呀,他也不需要那個錢啊。但其實不是的,因為在獨立戰爭中,弗農山莊被毀掉了。他當完八年總統的時候,他的弗農山莊都沒有恢復生產,所以華盛頓其實是沒什麼錢的。但他就認為說,我當總統是為公眾服務,我就不拿這個薪水,他就免費當了大陸軍總司令,也免費當了八年的美國總統。

包括美國很多的建國先父,矢志建立憲法、締造國家,而他自己並沒有錢。包括塞繆爾‧亞當斯,他都說,「我認為政治學是一個崇高的科學,是為公眾服務的。」他說,「我今天投身政治學,不是為了自己賺任何錢,我投身政治學是為了我的兒子以後可以學數學、學科學,學更多種學科;我的孫子就可以學各種各樣的東西,因為我們奠定了這個國家。」

他們的看法就是如此,政治是個崇高的東西,要由崇高的人來做。約翰‧亞當斯——後來的美國第二任總統,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政治人物雖然不能為自己賺取財富,但他可以成為國家的財富。

所以在美國,公眾服務是一種榮耀,一般而言,要免費去做,或者低薪去做。所以美國是低薪養廉。美國先父們當時就是這樣的設計:官員的工資要低,免得吸引壞人來做。

這就是美國的第三項立國原則,讓有道德的人來做我們的領袖。#

(轉載自希望之聲廣播電台)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28項立國原則」來自於一本書,叫作《飛躍5000年:美國28項立國原則》,這本書的作者是W‧克里昂‧斯考森先生(W. Cleon Skousen),他是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是世界知名作家、演說家、教授,擅長美國憲法、經濟學及歷史領域,也曾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工作16年。《飛躍5000年》是斯考森最著名的暢銷書,被推薦為很多美國大、中學的必讀物。
  • 美國28項立國原則中的第一項立國原則叫做:自然法真諦。只有遵守自然法,才能建立健全的政府和人與人之間的公正的關係,這是美國建國的基礎。
  • 美國第二項立國原則就是:人民必須有道德。這與美國的建國和美國憲法是什麼關係呢?
  • 《蔣中正(蔣介石)日記(1948—1954)》新書日前於國史館發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暨前國史館長呂芳上指出,這是一部罕見的國家領導人日記。
  • 幾年前看到旅居美國的阿陀一篇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驚心動魄的南中國知青偷渡潮》一文,該文寫得深入細緻,氣勢恢宏,且數據清晰,把當年的知青偷渡重現眼前。作者不是卒友,但能寫出如此佳作,可見其寫作功力深厚。但一篇好文有時也會有爭議的地方。我個人與作者有不同的意見不吐不快,因此在這裡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一下。
  • 在當年那個迫使大量人民「起錨」、「督卒」、「較腳」、「著草」——等同逃亡的大時代裡,並非所有人都會一走了之的,所有成功的逃亡者都必須具有活躍的思想。在當年的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個思想僵化,中紅毒甚深的人,即使他們不是那個制度的得益者,他們也不會對那個極權制度產生懷疑,進而產生叛逆之心的。
  • 1979年以前,每當清明和重陽這兩個香港法定的假期前後兩週,香港政府都會開放邊境的墳場讓香港市民前往拜祭親人。每當這兩個節日,前往邊境的人很多。在彎彎曲曲窄長的界河梧桐河南邊各個大大小小的山坡上,人山人海,一個小小的沙嶺墳場,能有幾多真正的參拜者,來的人大都是在各個不同時期「起錨」成功的人。
  • 熱帶亞熱帶沿海潮間帶的常綠闊葉灌木群落——紅樹林。(公有領域)
    在香港大部分的知青都是當年的「起錨」客,「起錨」本指船舶開航的意思,但在那瘋狂的年代,在一群特定的人群〔廣東知青〕中,卻有另外一個意思,在廣東當年一提起這一專有名詞,人們都知道那是指偷渡。「起錨」是一種賭博,參與者要押上自己的前途與生命,那時參與這個賭博的廣東知青為數不少。有的贏了,有的輸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