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張三丰故事系列(1)

英雄出世間 太極拳為何無敵?

作者:柳笛
張三丰
張三丰自畫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80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元明時期,最出名的道士當屬真人張三丰,而他最出名的絕學當屬太極拳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有外家和內家之分。其中少林寺的外家拳術以剛猛有力著稱,到張三丰時,講究緩、慢、圓的內家拳法橫空出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太極拳。那麼,這套拳法是怎麼創立的?

在古代,道士修煉有習武的傳統,即內外兼修。最早記錄內家拳的《王征南墓誌銘》記載,七十多歲的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夢見坐鎮武當的主神玄武大帝,親自傳授他上乘拳法。第二日,張三丰遇到一百多個盜賊圍攻,他發拳出掌非常舒緩柔和,卻能以一敵百,大顯身手。

黃宗羲1669年作王征南墓誌銘,收錄於《南雷文案》卷六。(公有領域)

一個老者,赤手空拳擊敗一百多個壯漢,內家拳的威力可說是出神入化!太極拳傳人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說,張三丰還精通少林武術,創出和外家拳完全不同的武當太極拳。太極拳融合了佛、道兩家武術的精華,能夠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成為一門獨步天下的武術。

張三丰之後,明清時期的兩名傳人,也在歷史上創造了武學奇蹟。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張松溪。清《寧波府志》記載,他外形上謙卑瘦弱,像個書生,每當有人來比武,他總是忍讓迴避,直到躲避不了才勉強應戰。一次,張松溪坐著與少林僧比武,僧人飛腳踢來,他一個側身舉手,就把僧人遠遠擲出,僧人墜地時奄奄一息。七十歲時,張松溪還能一掌劈開三塊重達幾百斤的巨石。

另一位是清初的王征南。據墓誌銘載,王征南早年從軍,被敵軍抓捕後逃脫,看守他的幾名士兵緊緊追趕,卻離奇地倒地。還有一次,他被七八個士兵抓去做苦力,苦苦哀求不能放行,只好把背負的重物扔掉。士兵見了揮刀砍去,他徒手防衛,讓他們紛紛摔倒,兵器也隨之掉落。

張三丰自畫像,原像保存在明代李文忠公家藏文物第十種材料內,後被人發現,保存至今。(公有領域)

威力無窮的太極拳是怎麼煉出來的?煉太極拳的人,首先是個修身養性的修煉人。張三丰在著作中闡釋,煉太極拳首先要了解太極玄機,它的力量不在於出手快慢、用力大小,而是要修煉出太極在另外空間的功能。出手時,意在拳先,用意念發揮拳法的功力,讓對手自己撲倒,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

原來,太極拳是神傳給人的超凡入聖的神功。因為道家修行以單傳、口傳心授為主,它的奧祕歷來難以被人探知。史料又載,太極拳傳到王征南時,他只把一身武功教給黃百家。黃氏終其一生,都沒能找到適合的傳人,只能惋惜太極拳像《廣陵散》一樣成為「絕技」。

今天的太極拳,僅僅留下招式,卻沒有心法,因此表現不出更多的威力。但它曾經的輝煌卻讓我們銘記,這世上,曾有神留下一段傳奇。@#

(參考資料:《王征南墓誌銘》、《寧波府志》、《內家拳法》等)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三豐是歷史上一個傳奇人物。據考證,張三豐生於1247年(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卒於1458年,壽命長達212歲。他是跨越宋、元、明三朝之道士,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著述豐富,創造了奇妙通玄的太極拳法,不僅武功蓋世,而且擅詩書,文才出眾。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豐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豐也。
  • 提起張三丰,閃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然而,其中的描寫不少是杜撰,歷史上真正的張三丰是一位得道真人,並最終修成神仙,他在世間留下的神言、神跡,引無數人從此一心向道,哪怕是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的聲名和事蹟在明清兩朝大放異彩,整整影響了兩個朝代。一句「乾坤壺裡坐,這個老先師」正是張三丰對自我最為真切的概括。
  • 張三丰修行過的武當山有兩個。古武當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地區武安市境內,俗稱「老爺山」。唐宋元時期,那裡都建有道觀,真武大帝在此出家修道。張三丰夢受真武大帝教功,應該是在古武當山。元朝初期,張三丰從金台觀攜徒到古武當山修煉丹土與掌法。現在留下來的張三丰太極掌法就是傳自古武當,而現在的邯鄲成為世界太極拳的故鄉也絕非偶然。
  • 太極拳一上來就打破人的千百年形成的觀念,眼見不為實。太極拳動作緩、慢、圓,看上去發拳、發掌都很慢,可是卻能先打到看上去發拳、發掌很快的對方。太極拳的一招一式皆有玄機,所以人這邊無論怎麼快也沒有他另外空間的手快。真正的力量較對人眼看不見,古人稱之為內功、內力。真正的功夫由內來,太極拳開內家功夫先河,精妙絕倫。
  • 《王征南墓誌銘》記載,張三丰「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玄天上帝授命張三丰創太極拳,必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當今內家武術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劍法,其功理和功法,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領,沒有一個超出張三丰的太極拳理論。
  • 明王宗岳《太極拳經》云,武術有很多門派,雖有區別,不外乎以壯欺弱,以慢讓快。這種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的打法,只能說是一般常人的能力。太極拳則不然。張三丰《太極拳歌訣》說,不是因為手快,也不是因為手慢,而是太極拳能夠煉出太極的功能。意念指揮著太極功能在打拳,在做事,因為沒有用力,在人看來就是「四兩撥千斤」。
  • 「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然而張三丰沒有留下修煉太極拳的心法,只把動作傳下來,所以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通過學煉太極拳修道。
  • 山之高,雲之深,離紅塵最遠,離天界最近。出家修行的道人,一旦遁隱入山,便是世人眼中的半神。忍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苦,徹悟無為而無不為的大道,成為不足為外人道,卻又教人忍不住尋幽探奇的秘密。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