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第十四卷──黃金

《天工開物》黃金五金之長 千里有一金

作者:宋應星 譯者:汪水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05
【字號】    
   標籤: tags: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五金第十四卷──黃金

黃金是五金之首,熔化成形之後,永遠不發生變化。白銀入熔爐熔化雖無折耗,但火候足時,用風箱鼓風會閃爍出金屬的火花,但一現即沒,再次鼓風則(氧化)消失而不出現。只有黃金當極力鼓風時,一鼓則金屬火花閃現一次,火力越猛烈,金花越多,這是黃金之所以珍貴的原因。

中國產金的地區大約有百餘處,難以枚舉。山石中所出之金,大的叫馬蹄金,中等的叫橄欖金、帶胯金,小的叫瓜子金。

從水沙中所出的,大的叫狗頭金,小的叫麩麥金、糠金。在平地掘井而得到的金叫麵沙金,大塊的叫豆粒金。都要先經淘洗後,再冶煉而成顆塊形的金。

金多半出產於西南,採金人在山上挖至十餘丈深見到伴金石時,便可見金。其石呈褐色,一頭像火燒黑了似的。水金多產於雲南金沙江(古代叫麗水),此水發源於吐蕃(西藏),繞過雲南麗江府,再到雲南永勝,曲折五百餘里,出金處有幾段地方。

此外四川北部潼川(今梓潼)等地與湖廣(湖南)沅陵、漵浦等地,都可在江沙水中淘得砂金。在千百次淘取中,偶爾才會獲得一塊狗頭金,名叫金母,其餘都是麩麥形的小粒。

金在入爐冶煉後,剛出爐時呈淺黃色,再煉後才轉變成赤色。儋州(今海南新州)、崖州(今海南崖縣)兩地有金田,金夾雜在沙土之中,不必挖太深即可取得。但取得太頻繁,則不復出產。多年淘煉,如果有金也是有限的。

然而五嶺以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洞穴中,初採出的金像黑鐵粉,深挖數丈得之於黑焦石下面。初得的金咬起來柔軟,匠人有偷吞到腹中的,亦不傷人。

河南上蔡、鞏縣和江西樂平、新建等地,都在平地挖深井,取出細沙淘煉而成,但耗費人工很多,所獲無幾。大體說,中國境內每隔千里有一處產金。

唐人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云,居民有從鵝鴨屎中淘出金屑者,或一日得一兩,或空無所獲。這恐怕是荒誕的記載吧。

金是很重之物。假定一寸見方的銅重一兩,照這樣來算,則一寸見方的銀要增重三錢。假定一寸見方的銀重一兩,則一寸見方的金要增重二錢。(譯按:溫度為20℃時,三者的比重值為:金19.3,銀10.5,銅8.9)

金又有柔性,可屈折如柳枝。區分金的成色高低,大抵七成金呈青色,八成金呈黃色,九成金呈紫色,十成足金呈赤色。將金放在試金石(此石在江西廣信府,即今上饒地區,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將其放入鵝湯中一煮,則光黑如漆)上測試,則成色立見分明。(譯按:此為早期的比色測定法)

在足色金中摻和作偽而出售,只可加入銀,加其餘金屬都不可。要想將其中的銀除去而只存金,便要將金打成薄片並剪碎。每片用泥土裹塗,放入坩堝中加硼砂熔化,金中的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後入鉛少許,將土另入坩堝內熔化,就可從土中再提出銀,絲毫也不會損失。

金的顏色是人間華美而貴重的顏色,所以用人工打成金箔作為裝飾之用。每七分(譯按:共2.61克)黃金可打成一平方寸的金箔一千片,將其黏貼在器物表面,可覆蓋縱橫三尺的面積。

製造金箔時,先將金打成薄片,再包在烏金紙中,極力揮槌打成(打金箔的槌子是短柄的,約重八斤)。烏金紙由蘇州、杭州造成,這種紙用東海的巨竹纖維為原料。用豆油點燈,將燈周圍封閉,只留一針眼大的通氣孔,用燈煙將紙薰染成烏金紙。每張紙可打金箔五十槌,然後棄去。棄去的紙供藥鋪包硃砂用,尚未破損。這是靠人的技巧造出來的奇物。

金子在烏金紙內打成金箔後,先將芒硝鞣製的貓皮繃緊成為小方形皮板,再將香灰鋪撒在皮面上,將烏金紙裡面的金箔覆蓋在上面,用鈍刀畫出一平方寸的方格。這時操作的人口中暫停呼吸,手持輕棍用唾液沾濕金箔,將其挑起並夾在小紙之中。

用金箔裝飾物件,先以熟漆鋪底,再將金箔黏貼上去(貼字時多用楮樹汁)。

陝西造皮金的人,則用鞣過的羊皮拉緊至極薄,將金箔黏貼在上面,以便剪裁供服飾用,以顯出輝煌的金色。金箔黏貼的物件,當他日破舊不用時,將其削刮下來以火燒之,其金質仍殘留在灰內。滴上幾滴菜子油,金質又聚積在下面,淘洗後再熔煉,一點都不會損失。

使器物具有金色的方法:

杭州扇子是以銀箔為材料,用紅花子油刷塗,用火熏成。廣東的貨物則以蟬蛻殼碎粉調水來描圖,用火稍微一烤而成。這些都不是真金的顏色。即令用金作成的器物,因成色不足而呈淺色時,也可用黃礬塗染,用炭火烘烤,立即就會變成赤金色。只不過日久因風塵作用,顏色又逐漸淡了下去,見火後又還原為原來的顏色。

原文

《天工開物》五金──黄金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凡黃金為五金之長,熔化成形之後,住世永無變更。白銀入洪爐雖無折耗,但火候足時,鼓鞲(鞴)而金花閃爍,一現即沒,再鼓則沉而不現。惟黃金則竭力鼓鞲(鞴),一扇一花,愈烈愈現,其質所以貴也。

凡中國產金之區,大約百餘處,難以枚舉。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馬蹄金,中者名橄欖金、帶胯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頭金,小者名麩麥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麵沙金,大者名豆粒金。皆待先淘洗後冶煉而成顆塊。

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即可見金。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狀。水金多者出雲南金沙江(古名麗水),此水源出吐蕃,繞流麗江府,至於北勝州,迴環五百餘里,出金者有數截。又川北潼川等州邑與湖廣沅陵、漵浦等,皆於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間有獲狗頭金一塊者,名曰金母,其餘皆麩麥形。入冶煎煉,初出色淺黃,再煉而後轉赤也。儋、崖有金田,金雜沙土之中,不必深求而得,取太頻則不復產,經年淘煉,若有則限。然嶺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鐵落,深挖數丈得之黑焦石下。初得時咬之柔軟,夫匠有吞竊腹中者,亦不傷人。河南蔡、鞏等州邑,江西樂平、新建等邑,皆平地掘深井取細沙淘煉成,但酬答人功,所獲亦無幾耳。大抵赤縣之內,隔千里而一生。《嶺表錄》云:居民有從鵝鴨屎中淘出片屑者,或日得一兩,或空無所獲。此恐妄記也。

凡金質至重,每銅方寸重一兩者,銀照依其則,寸增重三錢。銀方寸重一兩者,金照依其則,寸增重二錢。

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黃、九紫、十赤。登試金石上,(此石廣信郡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鵝湯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見分明。凡足色金參和偽售者,唯銀可入,餘物無望焉。欲去銀存金,則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塊以土泥裹塗,入坩鍋中硼砂熔化,其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後入鉛少許,另入坩鍋內,勾出土內銀,亦毫釐具在也。

凡色至於金,為人間華美貴重,故人工成箔而後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鋪物面,可蓋縱橫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後,包入烏金紙內,竭力揮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約重八斤)。凡烏金紙由蘇、杭造成,其紙用東海巨竹膜為質。用豆油點燈,閉塞周圍,只留針孔通氣,薰染煙光,而成此紙。每紙一張,打金箔五十度,然後棄去,為藥鋪包朱用,尚末破損,蓋人巧造成異物也。凡紙內打成箔後,先用硝熟貓皮繃急為小方板,又鋪線香灰撒墁皮上,取出烏金紙內箔,覆於其上,鈍刀界畫成方寸。口中屏息,手執輕杖,唾濕而挑起,夾於小紙之中。以之華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後粘貼(貼字者多用楮樹漿)。秦中造皮金者,硝擴羊皮使最薄,貼金其上,以便剪裁服飾用,皆煌煌至色存焉。凡金箔粘物,他日敝棄之時,刮削火化,其金仍藏灰內。滴清油數點,伴落聚底,淘洗入爐,毫釐無恙。

凡假借金色者,杭扇以銀箔為質,紅花子油刷蓋,向火熏成。廣南貨物,以蟬蛻殼調水描畫,向火一微炙而就,非真金色也。其金成器物,呈分淺淡者,以黃礬塗染,炭木炸炙,即成赤寶色。然風塵逐漸淡去,見火又即還原耳。(黃礬詳《燔石》卷。)

【注釋】
◎韝:讀溝,(風箱的)活塞。
◎帶胯金:腰帶上裝飾的金。
◎試金石:黑色硅岩石,根據金在其上刻劃所留條跡的顏色深淺,來檢驗金的純度。這是早期的比色測定法。
◎綳急:拉開繃緊。
◎黃礬:含九個結晶水的硫酸鐵,黃色。@#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 《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藝過程。活字印刷的出現比西方約早400年。以下是書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藝過程。
  • 當今有一個叫巴格思特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牛舌蘭花象人一樣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講述了一個虞美人草聞樂起舞的動人故事。
  • 阿膠
    編者的話:現在的人都認為現代科學很發達,是古人難以想像的。但從宋朝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記載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醫藥學、考古、語言、史學、文學、音樂、繪畫以及財政、經濟等等的發現和成就來看,事實並非如此。通過介紹《夢溪筆談》,我們與讀者分享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
  •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巨著《夢溪筆談》第二十一卷《異事異疾附》中描述了一件奇事,其中所述的湖上明珠不由得不讓人想起今天被廣泛關注的飛碟。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