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走資升級 中資財困 海航在港賣地套現

房地產、酒店被限制海外收購 中資財困或引爆債務危機

人氣 2741
標籤: , ,

【大紀元2018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中國新年前夕,中共當局嚴打走資再升級,部分海外收購活躍的中資財團,紛紛賣產還債。屢傳財困的海航集團,13日宣布將旗下兩幅啟德地賣給恒地,作價近160億港元,同時在英國、美國和澳洲都傳出放售物業。安邦集團也傳出將紐約地標、美國華道夫酒店賣給原業主黑石集團。有分析認為,中資財困下所面臨的債務風險,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中共發改委上週日發布《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將房地產、酒店、娛樂、體育俱樂部等納入監管範圍,同時中保監和外管局也加強規管內保外貸業務。話音未落,屢傳財困的「海外收購明星企業」海航和安邦,再傳出拋售資產消息。

海航正面臨財務壓力,開始出售旗下資產。(大紀元資料室)

160億售出兩幅啟德地

海航集團旗下香港國際建投(0687)昨宣布,將以159.5億元向「四叔」李兆基的恒基地產(012)出售啟德兩幅土地,料今日完成交易,每平方呎樓面地價15,163港元,較一年多前海航142.49億元的投地價高12%。香港國際建設開市爆升6%,收報2.23元,升5.69%。

海航曾在香港掀起一場中資搶地潮,在2016年11月起不足半年內,以合共逾272億港元連奪4幅啟德地皮,呎價高達1.36萬元。今次出售的兩幅地皮6562號地塊(啟德1L區3號地)以及6565號地塊(啟德1K區3號地),可建樓面面積合共約105.257萬平方呎。

今次出售的6562號地,於今年1月中才公布獲銀行將過橋貸款延長6個月至7月15日。

限走資料再重創中資買地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認為作價合理。因啟德地盤景觀,明顯好過觀塘安達臣道,但後者近期成交價已達每呎1.23萬。雖然海航地已有兩年空置,但調節發展年期後,仍屬合理價。他無法估計是否因海航財困賣地,但直言財困新聞屢見報章。

去年地政總署所批出的10幅住宅地中,有7幅涉及中資發展商,占比高達七成,張翹楚相信,近期中央再嚴打走資,肯定對中資在港買地有進一步影響,預料資金出境更加困難。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中資在港買地已明顯減弱。他估計未來中資在港買地,一是和港資合組財團,二是有自己集資平台,「如果純粹走資,肯定一早被叫停」。

中原測量師行執行董事張競達表示,地皮呎價雖創區內新高,但溢價實與樓價升勢同步,料是次地皮高價轉手影響屬中性。另外,轉售地皮涉及複雜因素及風險,例如有機會將公司負債轉讓,注資合作亦需視乎雙方發展理念等,絕非易事。

傳上半年賣一千億資產

海航屢次傳出財困,集團主席陳峰今年初接受傳媒訪問時,曾承認集團遇融資困難。對於早前在港高價買地,去年6月他受訪時,聲稱買地是為了調節香港樓價,「未來會低價將單位賣給集團的員工,目的為調節香港樓價」。

除啟德兩幅地外,據彭博通訊社(Bloomberg)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海航集團已與投資者就出售位於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的兩座寫字樓展開初步談判。此外,海航正洽售價值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的美國6個商業物業。上月底並已出售澳洲寫字樓(見表)。

據悉,海航已出現財務危機,陷入困境。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海航集團計劃今年上半年,出售約160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的資產,以償還債務及阻止流動性緊縮問題發生。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七家目前已先後停牌。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海航集團首季須面對15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海航正出現「樂視式救亡」。有分析認為,海航向恒地出售啟德兩地,有機會達到第一季籌資目標。但由於第二季籌集資金目標額更大,預計海航其餘持有的兩幅啟德地亦可能於稍後沽售。

傳安邦出售華爾道夫酒店

除海航外,有外媒稱,去年捲入排查風暴的安邦保險集團,被中共當局要求出售海外資產。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黑石(Blackstone)集團正就安邦的資產招標進行初步討論,當中包括2016年以19.5億美元(約152.1億港元)出售予安邦的美國標誌性物業華爾道夫酒店。

報導表示,過去幾年安邦曾斥資數百億美元進行連串收購行動,而黑石向安邦共出售最少95億美元的資產。

報導另指,安邦董事長吳小暉去年6月被帶走協助調查,中保監、公安及中紀委等機構已進駐安邦,監督集團營運,並維持集團穩定,以及為安邦尋找新股東,接手部分股權。知情人士稱,去年中國已要求安邦出售其海外資產。

安邦發言人重申,公司無計劃出售海外資產;香港黑石發言人則拒絕評論;而中保監亦無回應。

周小川再警告金融風險

財經專欄作家李鴻彥在報章撰文稱,海航等已成為敏感詞,不少投資大行、金融機構紛紛與其割席。他又指,海航頻頻收購敏感或具戰略價值的資產,相信非純為商業角度,是因為其背後肩負著重要國家任務,但一旦不再代表國家征戰,哪一家銀行敢借錢?

海航二把手王健2月3日罕見半公開地發出聲音,稱海航的安全與中共的執政安全休戚相關。大陸《南方周末》記者黃河,上週發表公開信,指一份有關海航的報道被「槍斃」。

有評論人士表示,海航集團是一家靠借貸擴張的企業,這種擴張方式令其積累了巨額債務,中共擔憂這些靠同樣方式在海外併購的民企引發金融風險,嚴厲監管之下,其內保外貸融資之路被堵死,引發了這些企業的資金危機。

中國新年前,將於3月卸任的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金融家》雜誌刊文稱,今年央行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同時強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去年10月,周小川曾警告過度債務和投機性投資的風險,提醒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可能面臨「明斯基時刻」(瞬間劇烈調整)。

最新數據顯示,中共當局嚴打影子銀行業務,帶動大陸1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達2.9萬億元人民幣歷史新高,遠較市場預期的2.05萬億元為多。不過,社會融資規模則因銀行表外業務萎縮,僅錄得3.06萬億元,不及預期的3.15萬億元。

不過,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早前表示,中國經濟今明兩年最大風險在於債務風險,尤其是今明兩年,因為十九大後加強監管,令銀行業務表外擴張急速減慢,流動資金大幅收縮,其烈度可能比數據所表現出來的更高。#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中資海外收購遭遇國際化「陷阱」
陳思敏:肖建華與海航一脫敏一過敏的背後
海航系債券持續下跌 存量近400億美元
海航投資停牌 海航系停牌公司已達7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