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職業打假團隊2年向通州法院提訴訟61次

人氣 1072

大紀元2018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安報導)中國市場假貨氾濫,催生了新職業——職業打假人,並逐漸向商業化集團化發展。北京有打假團隊兩年提起61次訴訟。打假團隊知假買假引發廣泛引論。

據《北京晨報》3月14日報導,近日,北京通州法院通報了該院近年來受理的消費者索賠案。有人在庭審中直接稱,購買假貨目的就是為了索賠。他們索賠的對象一般是賠償能力強的經營者,不是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商販以及小商販。

統計顯示,有打假團隊僅2015年至2017年就在該法院提起訴訟61次。

在通州法院對外宣布的索賠案中,張某打假團隊在北京各大超市購買某品牌中老年奶粉300多件,金額約20餘萬元。該品牌奶粉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劑不符合國家標準,但仍然在各大超市銷售。張某以此為據,主張十倍賠償。

另一起案子是方某夫婦在北京各大超市購買含有橄欖油成分的食用調和油,金額約十幾萬元。該品牌食用油未按規定在標籤上標註橄欖油的具體含量,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他們以此為據,主張十倍賠償。

法院稱,如果索賠數額不高,經營者或生產廠商會協商,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款了事。如果索賠數額過高,協商了事的可能性小。這種情況下,購買人起訴後有時也會拒絕調解,在拿到法院出具判決書後,再向食藥部門或工商部門舉報。

職業打假是中國社會的獨特現象,已有20多年的歷史,其以盈利為目的的打假引發爭議。

2017年5月,杭州某法院首判知假買假系「惡意購買」,應定性為營利,駁回購買人10倍賠償訴求。

紐約時報中文網此前曾報導過濟南老紀維權工作室一位名叫紀萬昌的職業打假人。文章稱,中國的假冒產品損害了品牌和普通人的利益。中國的商店裡到處都是假牌子的衣服、電子設備、食品和家具。

紀萬昌認為,80%的中國人面對假貨忍氣吞聲,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很認真對待,「如果有更多職業打假人,商品質量一下子就提高。」

紀萬昌披露,他每個月都會接到一百多個電話,來電者想知道買到假貨後如何獲得賠償。

紀萬昌打假也給自己惹來麻煩。2007年,福建警方拘留了他37天,指控他敲詐勒索。還有有人毆打他,綁住他的手腳,還打電話威脅說要殺了他。

大陸媒體曾刊發評論文章表示,職業打假20年經久不衰。從根源上來說,是因為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太多且缺乏嚴密監管,才給了「職業打假」生存的土壤。

據通州法院調研發現,「知假買假」日趨向團體化、商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有人專門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和國標,有人負責訴訟等。#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打假人敲詐電視台? 民眾稱或「彭宇案」
食用油中放老鼠索賠20萬 大陸職業打假盛行
聖誕購物當心假貨、假網站、假打折
台盜用商標賣假貨 恐賠償單價1500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