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大數據殺熟」拜誰所賜?

人氣 945

【大紀元2018年03月25日訊】最近,一種被稱作「大數據殺熟」的網絡消費欺詐行為被曝在中國泛濫。有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互聯網廠商顯示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而陸媒通過調查發現,「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平台都存在類似情況」。

表面看來,用大數據「殺熟」的直指「廠商」和「平台」。正如一家陸媒所說,「大數據何其冤枉」,「被黑心人一『借用』,給人的印象就是,大數據學壞了」。因此該媒體建言,「這事還得監管部門多操心,不能讓這種價格欺詐行為總得逞」;專家也提出,「應採取措施對一些惡意的大數據挖掘行為施行監督和管控」。

但十分可笑的是,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讓老百姓吃虧、上當、受騙的欺詐行為,一定要等到泛濫之後,才想起監管?難道國家不能防患於未然?實際上,事情發生後,大家都會發現,利用大數據進行欺詐,根本就不是一種讓人難以預料、防不勝防的行為。

陸媒撰文稱,「可以肯定,生活在大時代,在充分享受到大數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明裡暗裡地被大數據綁架了」;「大數據一旦被不加防範地放出籠子,就能盯上你的隱私和你的軟肋做文章,甚至咬人」;「無論是看電影,還是旅遊,或者打車……正因咱們的習慣和特質被大數據分析得再徹底不過,咱們的隱私也成為它們的盤中菜,大數據才能隨心所欲地逗你玩、掏你錢」。

陸媒透徹的點評讓我們看到,大數據原本就與老百姓的隱私有關。大量的數據一旦被提交到公共平台上,也就存在著被惡意利用的風險。因此,對掌握了民眾各類信息的企業、甚至是政府部門都要進行嚴格的監管,從一開始就用嚴苛的法律條款給它們帶上緊箍咒。

然而,從2016年11月發布的《中國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報告》所呈現的結果來看,在如今中國,無論是法律條款,還是監管部門,似乎都未能對公民的隱私保護髮揮任何作用。該報告對全國一百多萬份調查問卷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顯示,「超過七成以上的人都認為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

其中,「81%的人收到過對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單位等個人信息的陌生來電;53%的人因網頁搜索、瀏覽後泄露個人信息,被某類廣告持續騷擾;在租房、購房、購車、考試和升學等個人信息泄露後,收到營銷騷擾或詐騙的高達36%」。看來,飽受信息被泄露之苦的中國人實不在少數,而如今遭遇廠商、平台在價格上「殺熟」也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個騙局而已。

這麼多的騙局雖然怪不得數據本身,但任由廠商、平台收集數據,且事到如今,仍未讓它們對個人數據遭泄露以及由此引發的詐騙負責的狀態,顯然與政府的監管密切相關。上述報告還指出,「面對個人信息泄露,有6成人不知如何維權」。

在問到原因時,有民眾指出了如下兩點:其一、法律維權手續繁瑣,成本太高;其二、獨裁政府自認為對民眾一切信息的收集、掌控原本就是合法的。對手握「槍桿子」的中共來說,中國P民是連基本人權都沒有的,還奢談什麼隱私權?

於是,依附強權的企業才能如此肆無忌憚的利用消費者的信息進行詐騙,而強權本身則更是大大方方的開發先進技術、安裝高清攝像頭來實現對治下民眾全方位的監控。2017年,繼央視播出有關「天網工程」的紀錄片之後,另有一條在網上熱傳的視頻顯示,「中國天網」這個由中共各級公安部門斥巨資打造的系統,不僅能「實時監測區分出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還可以「準確識別車輛種類以及行人的穿著、性別甚至年齡」。

對此,陸媒已在報道中公開承認,「天網工程」的首要任務並不是打擊普通刑事案件,而是維穩。這話足以揭示出,中共通過「天網工程」收集大數據的目地根本就不是為了保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是為了控制中國人的一言一行,讓其當順民。有人一針見血的指出,「透過大數據,中共可以知道『在中國的人』的思維、想法、企圖以及目的,只要有任何對中共的批評,它就可以取消當事者的手機功能,到時候任何便利的事情,就會變得萬萬不能」。

除了「取消手機功能」之外,很多異見者或被中共劃為「不法分子」、「可疑分子」的無辜者甚至還遭到了非法拘捕、甚至是慘無人道的迫害。不久前,新疆的公安部門就被曝出,從2016年8月起開始構建「一體化聯合作戰平台」。

該平台通過對新疆居民數據的掌控和分析,「自動標註出所謂涉暴涉恐可疑者,推送給當地公安和官員」;「有些被標註的可疑者,被中共公安送到法外機構『政治思想教育中心』無限期關押」。「從2016年4月至今,已有數萬人被拘押,期間可能遭受虐待」。

不難看出,被「天網工程」監視的所有中國人,要麼被中共打成「異己分子」,並遭到非人的對待;要麼被依附中共的商家、平台欺詐、坑騙,在經濟上飽受損失。所謂「大數據」一旦被中共掌控,每一個中國人似乎都有可能被淪為待宰的羔羊。中國會發生「大數據殺熟」顯然就是拜中共所賜。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防民之口 中共十九大前實施網絡群聊新規
大陸雙十一購物節 留意網購三大陷阱
中共大規模收集DNA標本 學童也不放過
電話詐騙再現加拿大 「未接來電」誘人上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