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風檣陣馬 曠代一人而已——米芾(4)

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

米芾行書《淡墨秋山詩帖》。(公有領域)

續前文

北宋的時候,有一位極為有名的書畫家,他不但很會畫畫,書法也寫得非常好。他的兒子自小跟著他,看得多也學得多了,書法繪畫也很在行。有一次這個兒子向外人透露,他父親連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真真不可思議呀,對書法這麼著迷的「大家」到底是誰?

他就是北宋的知名詩書畫家,愛石成癡的──米芾。

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家,擅長楷、行、草、篆、隸等多種字體。

自我要求很高

對於書法,米芾曾自述:「余寫《海岱詩》,間有一兩字好,三四次寫。信書亦一難事」。意思是說一首詩,寫了三四次,只有一兩字能讓自己滿意,等等。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相當高,相當嚴格的,他的標準是要做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師法古人

米芾善於師法古人,尤其喜歡臨摹王獻之的字。他很能把握傳統精髓,對書作的布局、結構、用筆,都有他獨到的體會。章法上,重視整體氣勢,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境而變,純任天然。

對於筆法線條,米芾也有他獨特的見解,他在《書法贊》中寫到:「去顏肉,增褚骨,發天秀,助神物。」這是他對顏真卿、褚遂良書法的一點看法,也表示了他對線條的堅持,要能做到骨肉勻停、互輔互承才行。

懸腕

米芾在《提筆法》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米芾見伯修父子以手腕貼著紙寫字,便批道:「以腕著紙,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伯修父子覺得有道理。但又想,若要筆端有臂力,那就必須懸腕,將手肘抬高。可是這樣能寫小字嗎?便問:「提筆(懸腕)亦可做小字乎?」米芾笑而不答,提筆寫了一篇蠅頭小楷,規矩一如大字。伯修父子「相顧嘆服」。因而又請問筆法。米芾曰:「無他,自今以後每做書,無一字不提筆,久之自熟矣。」這是在告訴伯修父子,今後寫小字也要懸腕。

當代文士評語

蘇軾稱他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鍾繇、王羲之)並行」。也就是說,他寫起書法來,行動迅疾,氣勢雄壯,有如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

黃庭堅則說:「如快劍斫陣,強弩射潛力……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等等。也是形容他動作敏捷,寫出來的字如射出的強弩般勁利。

米芾《多景樓詩》。(公有領域)

刷字

當代的文人好友對他的評價都很高,但有機會讓他評價別人時,以他率真的脾性,可不一定會留情了。有一次,宋徽宗問米芾對當朝書家的看法,芾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但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徽宗看他批人如此犀利,不留情,便追問道:那你呢?芾曰:「臣書刷字」。

好一個「刷字」!

米芾所謂的「刷字」,指的是大字書法的一種,看起來是自謙自讓,其實已點到他自己的實處了。

米芾大字學段季展。「刷字」體現的是用筆迅疾有勁道,盡勢盡力。這類大字書法的特色是痛快淋漓,富於變化,頗有雄健的特點。

《蜀素帖》

北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公有領域)

「蜀素」是一種名貴絹,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織造的。湖州郡守林希保存在家中二十餘年,至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才裝裱成卷。當時請了許多書法家來寫,但他們都不敢放手書寫,僅在卷尾題字以示謙遜,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寫了滿滿的、自創的八首詩。

北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公有領域)

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傑作,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輕重及轉折,收放自如。其字體偏縱長且稍傾側,相同的字都作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在在顯示出米芾「不偶於俗」的特質。

《紫金研帖》

《紫金研帖》是米芾與蘇軾之間往來的一個紀錄。1101年,蘇軾從海南島返回江南,順道拜訪米芾。久別重逢,米芾拿出自己最喜愛的謝安《八月五日帖》(又稱《中郎帖》)請蘇軾題跋,完成這件久懸於心的事。離去時蘇軾還借走了米芾珍愛的紫金硯。

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傳來蘇軾不幸卒於常州的消息,而且還說家人準備以此硯作為陪葬品,米芾聞訊,急急趕去,希望能夠挽回,不讓這方名硯成為「明器」。最後米芾是成功地挽回了,他也為此寫了這幅《紫金研帖》,記錄了這件事情,使得千載後的我們得以撥開歷史迷霧,清澈地看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蘇軾向來就很欣賞米芾的書法、詩文,常讚譽有加。在書法藝術上,蘇軾講究清新淡泊,米芾則崇尚平淡天真。兩人見解雖然很接近,但生性高傲的米芾則自視更高,不要說蘇東坡了,米芾甚至覺得王羲之寫的字都還不如其子米友仁呢。

《自敘帖》

米芾極重視筆法。他在《自敘帖》中說:「要得筆,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得筆,則雖細為髭髮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前者講的是寫書法要兼顧骨、肉、氣、神。後者則是說寫字要掌握正確的用筆,正確了,就是細如毛髮的線條也是圓的;不正確時,就是粗得像屋梁般的線條也是扁的。至於何種筆法才能寫出圓線條,那就是筆管要打直,中鋒用筆。

米芾還在《自敘帖》中論書:「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又道:「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提筆,字愈無筋骨神氣。」這就講到持筆的力道問題了,一般都講究握筆時掌要虛,要輕,寫字時才能靈活運轉,特別是寫大字時,一定要避免握緊握死。

《研山銘帖》

《研山銘》,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三十九字。其二為手繪研山圖,篆書提款:「寶晉齋研山圖,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研山是一塊山形硯臺。其三為米芾之子米友仁及外甥等人的題跋。

《研山銘帖》是米芾書法的代表作之一。沉凝雄快,跌宕多姿,字體自由率逸,天馬行空,不受前人法則制約,是米芾大字書法中的珍品。

米芾 《研山帖》局部。(公有領域)
米芾 《研山帖》局部。(公有領域)

不同論點

明代萬曆年間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項穆的書學理論著作《書法雅言》中提到:「蘇之點畫雄勁,米之氣勢超動,是其長也;蘇之濃聳棱側,米之猛放驕縱,是其短也。皆緣天資雖勝,學力乃疏,手不從心,藉此掩醜。」

項穆指出,米書的過度率意而行是其最大缺點,是其短處。這種看法當然是見仁見智,但也可讓後世觀賞者做為一個參考,也可以提供給觀賞者比較清晰可循的思路,從而形成屬於觀者自己的美感經驗。@*

米芾《彥和帖》。(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