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問

連理枝比喻夫妻生同心死同穴?

作者:允嘉若

東漢嘉祥武梁祠畫像石上有連理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17
【字號】    
   標籤: tags: , ,

連理枝,兩棵樹枝幹分不開、糾結在一起,比喻關係親密的恩愛夫妻。「連理枝」和比翼鳥常常連用,比翼鳥有時比喻形影不離的密友,然而連理枝特指恩愛夫妻,不指密友,為什麼呢?

南北朝時代江總的《雜曲》中描寫,當時的夫妻在衣袖上繡連理枝,寢具錦帶上繡鴛鴦:「合懽錦帶鴛鴦鳥,同心綺袖連理枝。」

加拿大溫哥華列治文的街心公園裡的「連理枝」(唐風/大紀元)

連理枝 相思樹的典故傳說 

連理枝的用法在漢代就已經有。故事起源於戰國時代。《搜神記‧卷十一》中的一則「相思樹」的故事,說到戰國時宋國舍人韓憑與妻子何氏兩人鶼鶼情深,但家庭卻遭到巨大的阻難。

當時宋康王(?-前286年,或稱宋王偃,又稱宋獻王)奪走了美麗賢淑的何氏,並抓了韓憑,命他白日作勞役修築城台,到了晚上就把他囚禁起來。

韓憑妻密送韓憑一封家書,陳述心跡:「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

這封信從韓的身上被送到康王面前,左右大臣都不解其中的意思。其中只有一臣子蘇賀揣度出來,對康王說:『「其雨淫淫」表示愁思深深;「河大水深」就是阻隔往來;「日出當心」表示心如太陽至死不移,可能不惜一死的意思。」

不久,韓憑自殺了。新城台修好後,何氏就暗中腐壞了自己的衣服,隨康王登上高台。說時遲那時快,何氏從高台上跳下,左右隨侍伸手去攬人,衣服一抓就破,一點都不受力,人也墜樓死了。

何氏留有一封遺書在身上,請求康王賜她和韓憑的屍骨合葬。康王震怒不聽,讓人各自埋了兩人,兩冢相望。康王留下了話:「你們夫婦相愛不已,如果能使墳冢合在一起,我就不阻止了。」

翌日,在二冢之上竟然長出了兩棵大梓木,過了十天,樹大盈抱,兩棵樹俯身相就,根交於地下,樹枝交錯於上。樹上有一對鴛鴦,一直棲息在樹上,晨夕不去,兩鳥交頸悲鳴。宋人感哀這一對鳥,想起韓憑這一對夫妻,就把樹叫做「相思樹」。那時睢陽還有韓憑城,流唱著歌謠。

伏羲陵旁的「連理枝」。(王申培提供)

連理枝內涵化入文化土

韓氏夫妻死也相思,魂魄化出相思樹連理枝,表現在後來漢代的墓葬文化中。從一些出土的漢墓中可以發現。出土的漢代畫像石、漢墓壁畫就有「連理木」,連理木上「連理枝」達到了枝枝交錯的程度,形成一種非常顯目的裝飾。

例如嘉祥武梁祠,這一座東漢晚期著名的家族祠堂,內部裝飾有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畫像石,石上描繪了「連理木」,枝條兩兩雙勾,反覆連綿不斷,思想無盡處啊!顯現了「連理枝」文化對後代的影響力很大。「連理枝」圖案也成為一種藝術裝飾形式,除了墓室壁畫、墳墓畫像石之外,普遍用在服飾用品上。

漢墓畫像石上的「連理木」(公有領域)

南北朝時代的人,把連理枝和鴛鴦鳥連結成一對,夫婦的臥具上繡鴛鴦、袖子上繡連理枝。江總的《雜曲》中描寫的就是這般情景:

合懽錦帶鴛鴦鳥,同心綺袖連理枝。

到了宋代,韓氏夫婦相思樹棲鴛鴦、連理木連理枝的故事還在傳唱,在詩詞中表現出來,像石孝友的這一首《鷓鴣天其九》:
                                             相思樹上雙棲翼,連理枝頭並蒂花。

到了清代文人還常引用定韓憑夫婦連理枝典故,像這闕陳瑚的《久別離》:

……繚繞千百尺,一尺一相思。
精誠感天天不違,韓憑之妻化為連理枝。
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窮時,此心無終極。
……

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連理枝」,生同心、死願同穴的恩愛夫婦的典故,就是二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加拿大溫哥華列治文的街心公園裡發現了長著連理枝的樹,據專家介紹,連理枝在自然界中是罕見的。相鄰的兩棵樹的枝幹為什麼可以相依長成一體呢?
  • (shown)玫瑰石形成「夫妻樹」圖畫(尺寸:32*17*17):在天願做比翼鳥 於地結成連理枝 高低強弱相扶持 夫妻同心力斷金
  • 古代中國皇帝身邊美女如雲,三宮六院任其挑選,皇帝能有甚麼忠貞的愛情故事呢?那個被白居易期待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貴妃戀,最後只能是「此恨綿綿無絕期」。暮年的唐玄宗先是奪子之愛,然後又親手毀了愛人,哪有愛情可言?何況他的後宮佳麗據說高達四萬人。
  • 東北大學的王申培教授是波士頓地區知名的學者,除了在電腦資訊科學領域卓然有成外,還擁有許多科學人欠缺的人文素養,能自科學人的角度觀察及思考人文的課題。感謝王教授近日提供其佳作與波士頓社區分享他回中國講學的一些感觸。
  • 末老婦為老伴備愛吃菜 夠他餘生
  • 唐玄宗李隆基天賦異稟,雖好雅樂,但秉性十分清淨。由於他崇尚文藝、慕仙向道,玄宗一朝信仰文化、樂舞風尚蔚然成風。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水調歌頭》中的名句,是中秋的名句,也是人間有情人的心願。而對蘇軾而言,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他的愛情,則恰恰與之相違,好景不長。他的結髮妻、續弦和侍妾,都先他而去。儘管好景不長久,蘇軾和髮妻王弗浪漫的結緣「喚魚聯姻」,兩人夫唱婦隨,留下千古佳話。
  • 在位於黃河以北的中國河南封丘縣,曾發生過一個至今一直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懼淫威,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精神影響了無數人;圍繞這個故事,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數不清的名篇佳句。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