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竹「若山II」綠幔揭帳 買屋前要簽下「山民村約」

為了讓住戶更了解生態建築,除了在交屋後,仍舊陪伴住戶持續維養植物,半畝塘會在每個節氣舉辦活動,邀請住戶一起參加。(謝平平/大紀元)

人氣: 551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願意花20年時間,在建築界中蹲著馬步,研究如何將自然帶回都市的建商,全台灣大概只有半畝塘一家了。半畝塘創辦人江文淵表示,目前新竹竹北有3座「若山」建築,連成一片綠色山脈,綠覆率從100%發展到265%,將綠樹還給這塊土地,「否則我們就不開發」。

「若山」系列的「若山I(若餘山)」在4年前落成,種下超過8千棵樹,綠覆率超過150%,成為竹北最特殊的建築景觀,江文淵笑說,這週末就要進行分送小樹苗活動,「因為現在已經增加到1萬多棵樹木了。」

半畝塘創辦建築師江文淵。(謝平平/大紀元)

半畝塘之所以投入這麼多的時間與精力,主要因為沒有建築包袱的江文淵觀察到都市的集合住宅不斷砍伐樹木,城市成了水泥叢林,「80%的人住在13%的土地上。」面對這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從建築的上游到下游,一路自行摸索,在20年後的今天交出自己滿意的成績,他稱其為「生態建築」。

「生態建築」與綠建築,或者「有種很多樹的建築」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若山I住戶A小姐表示,坐在「若山I」可以1、2小時都看不膩,樹蛙、蝴蝶、老鷹,彷彿置身在大自然中。

江文淵解釋,半畝塘將「樹」當成一個住戶系統的平台,而這「住戶」不但包括人、還包括了動物。藉由大量植樹,可以為建築遮蔭,蝴蝶、鳥類、蛙類等生物在其中共居,樹不再單獨存在,成為建築的裝飾品,而是扎根在住戶的生活之中。

以剛完工的「若山II若合山)」為例,當初種下超過12,000棵樹木,綠覆率高達217%;建築大門沒有圍籬,只有清淺的池塘一路迤邐到內院,作為內外分界,池塘中有溪哥仔悠遊其中,「這魚是台灣溪流的原生種,跟螢火蟲、樹蛙都對水質非常敏感。」

若山II若合山)」的庭院充滿意趣,有一座小坡,可以爬上二樓公設。(半畝塘提供)
「若山II(若合山)」一隅。(謝平平/大紀元)
半畝塘為了降低混凝土的聚熱效果,發展出「泥牆」獨家技術,可降低室溫。(謝平平/大紀元)
「若山II(若合山)」2樓公設。(謝平平/大紀元)

明年即將完工的「若山III(若蒔山)」綠覆率高達265%,由錫葉藤打造的紫色流瀑從街道上就能欣賞,也能讓住戶一路爬山回家。

但大家更關心的是,這樣的生態建築如何維養?江文淵表示,住戶在購買「若山」系列之前,須先簽「山民村約」,表明自己願意共同一起維護這棟建築的生態,才能簽買賣合約。「生態建築要靠大家有共識,一般園藝的維養方式,費用相當驚人。」

江文淵強調,自己不會藏私,摸索20年的技術可以全部公開,他盼望台灣的下一個20年,不要只是蓋歐式建築,移植歐美的植物,也能將建築當成文化的載體,讓下一代有不一樣的生活面貌。

半畝塘「若山」系列種樹過程。(謝平平翻攝)
「若山II(若合山)」建築部分外觀。(半畝塘提供)

責任編輯:黃郁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