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文史】拙拙其貌 灼灼其華 毛公鼎滄桑史

中華重寶毛公鼎 1
作者:飛鴻踏雪
font print 人氣: 2352
【字號】    
   標籤: tags: , ,

毛公鼎之最:腹內鑄銘32行500字,是舉世最長的鐘鼎銘文。
毛公鼎鑄造的時代:西周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在位)時代,距今約二千八百年。

歷史重寶毛公鼎 幾度滄桑

歷史重寶,西周時代的青銅器毛公鼎,從出土到珍藏為國寶,其中幾度滄桑。

今人的古董拍賣,轉手間即創天價的例子,時有所聞。毛公鼎不期然出土之後,幾度輾轉易手的傳奇,令後代的古物古寶瞠乎其後;在詭譎戰地風雲下,更上演了搶救國寶的保衛戰。

毛公鼎從沉埋之後,初次現身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在西周的都城舊址,今陝西岐山縣。這裡是古關中之域,從漢代至今,出土青銅器有數千件,當然「青銅器之鄉」的美名非它莫屬。

莊白村的一個村民董春生在村西溝裡挖掘到了一個很有份量的「大香爐」,一個金屬三足鼎。清理之後,鼎內壁密密麻麻的金文展現出來了,可是都是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

毛公鼎內壁上銘文(國立故宮博物院)

各家逐鼎中原

畢竟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古物,古人說「鼎」足而立,這個鼎應該有很久遠的歷史吧?消息傳開,遠在北京的古董商也都聽說了。當時,北京最大的古董老鋪是永和齋,開辦於道光初年。齋主兩兄弟蘇兆年和蘇億年聯袂趕往當地,出價白銀300兩購得了古鼎。

之後,毛公鼎被密藏在西安十年。這是一件各方都要爭奪的寶物,據說,董春生土地鄰界的村人告官爭取,古董商也加入了爭逐戰。古董商密藏寶鼎、高掛天價等著識貨的人上門,下一位買主則在家族和錢的因素中等待時機。

這一位買主就是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他以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年紀輕輕就以詩文聞名,對金石考釋、收藏特別鍾情。毛公鼎面世那年,他剛剛傾重金買下一件青銅器寶物「聃毀」。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他以一千兩白銀從蘇億年手中購入毛公鼎,這是他當家作主的次年。

毛公鼎銘文拓片(國立故宮博物院)

陳介祺得了舉世珍寶,也深知「懷璧之憂」而有「懷璧之懼」。他將毛公鼎深藏密室,密不示人,只給了三位同行朋友文字拓本作為研究之用。陳介祺保有毛公鼎30年,進行研究考釋,他珍惜毛公鼎,也不容他人玷污。在他的收藏品目錄中僅有一本以「大鼎」記錄,朋友們都無法從他口中知道毛公鼎的下落。

公元1882年 ,陳介祺病故後,次子繼承了「大鼎」,再傳孫子陳孝笙。陳孝笙對錢很執著,違背庭訓而營商,開了藥舖和錢莊。當時端方任兩江總督,有錢有勢也想附庸風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端方以白銀一萬兩和附帶條件,帶誘帶騙將毛公鼎買到手。後來附帶條件不兌現,陳孝笙發現被「騙」,一病不起。擁有重寶的人作非分之想,反斷送了福分。

經過67年,毛公鼎的市價從300兩白銀,漲到了一萬兩白銀。

有錢有勢的兩江總督端方買得毛公鼎當作的炫耀財,但是不久他就命喪黃泉,家道中落。有外國記者出價收購但沒有得手,毛公鼎輾轉典押銀行,又流入古鼎商之手,愛國人士也開始呼籲保護國寶。

毛公鼎(國立故宮博物院)

後來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大收藏家、書畫家葉公綽在離上海很近的一個古鼎舖發現了毛公鼎。這時,他已經知道外國都想染指毛公鼎,便以假名買回密藏上海家中。好險!就在58天後,日本軍隊隨後就搜到了那家古董鋪。

保衛國寶 仿造膺品

抗日期間葉公綽囑托侄子葉公超(後來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妥善保管毛公鼎,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後來,葉公超被日軍逼問時,堅持不供出毛公鼎的下落;葉公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給日軍。

葉家竭力保管毛公鼎,在時代風雲詭譎中,從上海輾轉香港,又運回上海。戰爭中家道困難,葉家把毛公鼎典押給銀行。後來巨商陳詠仁出資300兩黃金贖出毛公鼎,葉家與之有約日後贈給政府。

1946年,陳詠仁將毛公鼎捐贈給國民政府。次年毛公鼎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院,1948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現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毛公鼎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列合稱「故宮三寶」。(待續)
@*#
(點閱【品藏古藝.品嘗古意】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陝西省寶雞市侯家大院西周墓葬挖掘又有新發現,今天下午清理出土了一件青銅器。至此,考古人員在這座墓葬中共已清理出土完整的青銅器四件、玉器一件,青銅器殘片兩件。新華社報導,地處寶雞市金台區西街辦事處長青村的侯家大院後院土崖,九月七日因暴雨發生坍塌,坍塌的崖面上暴露出青銅鼎等文物。經文物部門初步勘察,認定這是一處西周墓葬。寶雞市組織考古人員從九月十日起對這座墓葬進行挖掘。
  • 青銅器物是銅錫合金,有較強的硬度,不像瓦當磚瓦、甲骨陶瓷及書畫碑帖等易於破碎,而是便於長期收藏。再則青銅器皿形態各異古樸典雅,線條暢達,這也是其他古玩所無法企及的。
  • 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十分發達,並以製作精良,氣魄雄偉、技術高超而著稱於世。 奴隸主把青銅器作為宴享和放在宗廟裡祭祀祖先的禮器。青銅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它作為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並非使用品。
  • 三千多年歷史的西周青銅器倗季鳳鳥大尊,今天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亮相。這是保利博物館從海外徵集而來的青銅重器。新華社報導,鳳鳥大尊通高四十九公分,身長四十一公分,胎體厚重,質地精良,保存良好。通體表現一隻昂首挺立的鳳鳥形象,頭頂花蕾狀高冠,雙睛圓鼓,勾喙前伸,雙翅上展,長尾披垂,氣宇軒昂,卓然不凡。
  • 1939年,在河南安陽市出土了一尊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鼎高1.3米,口長1.1米,寬78釐米,壁厚6釐米, 重832.84公斤。鼎兩側有立耳相對,呈長方形,四足鼎空,所鑄花紋均以雲雷紋為底,腹內壁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據考證,司母戊大方鼎採用了陶范鑄造法,含有:銅(84.77%),錫11.64%,鉛2.79%,和其他微量金屬元素0.8%。傳說此鼎是商王文丁(BC 1112-1102)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是當今世上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之一。
  •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二十七日電)台北故宮的陳展文物中,「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是人氣最旺的兩大國寶,也是觀眾到故宮必賞的文物。翠玉白菜在清光緒時期陳設於光緒皇帝瑾妃寢宮的永和宮,傳說是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肉形石則是來自清雍正後帝王寢宮養心殿的三希堂。
  • 透過呼吸就能讓西周「毛公鼎」回復到2800多年前的樣貌,藉由聲音就能還原「清明上河圖」500個故事場景;微軟亞洲研究院今天展現如何運用新科技,將故宮古文物變得活靈活現。
  •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正館302陳列室即日起展出,以白菜為主題拱繞超人氣國寶《清 翠玉白菜》的《清 翠玉小白菜》、《清 翠玉白菜花插》及《清 園蔬圖玉筆筒》玉器群集的園蔬趣味,首度將館藏三顆翠玉白菜同時亮相,故宮歡迎海內外民眾前往參觀。
  • 9月29日(週二),位於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建館五十周年特展,並且宣布2016年夏季,將有「皇帝品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會首次迎來臺灣國寶級的文物──「肉形石」。
  • 現代學界尚不清楚古代蝕刻裝飾技術是如何做到的。蝕刻裝飾,即在春秋戰國時一些銅劍、銅矛上飾有菱形的花紋或火焰紋。菱形花紋的凹槽由蝕刻而成,然後以含有銅、錫、鐵、硅等元素的另一種合金與兵器的青銅基體接觸,通過接觸面上的擴散,形成美麗規則的紋飾。譬如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均有這種蝕刻裝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