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虎宇:中共意識形態之理性批判(3)

民主和專政水火不容

人氣 1085

【大紀元2018年05月25日訊】

前言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階級專政的工具,是暴力機構,進入階級社會後,一部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階級統治史。而民主只是針對統治階級內部而言的,民主與專政是統一體,一個階級的民主必然是以對另一個階級的專政為互補映襯的。馬克思主義因此認為,西方的民主只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對工人或無產階級來說,則是資產階級專政。此外,馬克思主義還認為,歷史上所有的階級專政,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而無產階級專政(對無產階級內部實行民主,對資產階級等實施專政)則是多數人統治少數人。到了中共手中,這個理論被進一步發展為「人民民主專政」,意思是中共建立的政權是民主和專政的統一體,它對人民實施民主,而對所謂的敵人實施專政。

民主和專政的統一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又一項奇談怪論。在上一篇文章中,筆者論述了民主革命才是近代以來的歷史主題,民主憲政是這個歷史時期人類共同的政治追求,而共產革命則逆歷史潮流假民主革命的名義實行專制復辟。那麼這個復辟了專制制度的共產黨社會,當然不能說自己是專制制度,表面上還得繼續披上一層民主的外衣,所以,很多共產國家的國號上要麼貼一個民主的標籤,要麼貼一個人民的標籤,以表示自己是代表人民民意的「民主國家」,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的名字實際上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等。

我們知道,民主是一種權力組織方式,是在天賦人權思想的指導下,實現公民社會法治社會的最重要的手段,它體現了實現民權的現實原則及唯一途徑。民主與專政水火不容,有民主必無專政,有專政必無民主,民主(民主政權)的出現就是為了取代專政(專制政權)。

民主和專政這兩個概念,是哲學層面上的一個「對立統一體」(對立統一關係在下一篇文章中會介紹)。也就是說,民主和專政是兩類政體,二者是對立的,在同一個政體內是不能共存的,但是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相互取代),民主政體如果被專制勢力復辟,就可以轉化為專政政體,而專政政體如果發生了民主革命,也可以轉化為民主政體。哲學中的「對立統一關係」中的「統一性」,指的是相互轉化,而不是混淆二者的區別。比如光明和黑暗是一個「對立統一體」,二者可以相互轉化,當一個地方迎來白天時,黑暗必然消退,不能說一個地方既是白天又是黑夜。馬克思的民主和專政的統一論,故意混淆 「對立統一關係」中事物之間的應有界線,把民主和專政統一到一個政體內,為共產革命實施專制復辟而在哲學層面上尋找執政合法性。

事實上,在人類歷史上,除了民主和專政的政體之外,還有一種超越民主和專政的政體,就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直存在的政治追求——王道政治,也可稱為王道政體。民主和專政是在利益層面上實施的政治體制,而王道政治則是在超越利益的道德層面上實施的政治體制,也就是說,一種基本實現了的王道政治,首先必然是一種有德的統治,統治者以修德和道德教化治理天下,從而減少了社會在利益層面的衝突,使整個社會出現一種高度的文明狀態。維繫王道政體的根本就是統治者及統治集團的道德,當道德下滑時,古代的王道政體就轉化為專制政體,而為了在制度層面上抵制統治集團道德的下滑,使政治在利益層面上脫離專政帶來的利益壟斷而形成新的平衡,就出現了民主政體。

民主政體和專制政體在同一個層面上(利益層面),二者可以相互轉化。但是王道政體的層面(道德層面)超越這二者,所以,民主政體和專制政體都可以在自己的制度範圍內向王道政治轉化,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古代政治在同一種社會制度下,既有天下大治的盛世,也有民怨沸騰的亂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統治者集團的道德表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不一樣的,導致王道政體和專制政體在中國近代以前的歷史中形成此消彼長的局面,社會出現治亂迴圈的狀態。而在民主政體產生後,如果忽視道德的作用,僅僅依靠制度來規範人的行為,那麼就會導致法律越制定越多,而犯罪率卻居高不下,甚至越來越高,出現無論是統治者還是普通民眾,都會鑽法律空子的社會亂象。所以,民主政體的作用應該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制度層面上遏止專制政體對各階層利益的侵害,二是在道德層面上需要反思王道政體蛻變為專制政體的教訓,以重建道德體系,使民主政體在道德層面上不斷向王道政體靠近和轉化。

一、中國古代王道政治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是赤裸裸的暴力國家論,所謂民主和專政的統一論,國家是階級專政的工具,是暴力機構,這與東西方任何人類文明的價值觀都是格格不入的。中國傳統文化講修齊治平,走的是王道禦天下的道路。君主欲奉天承運,治理萬民,必先修養自身,明道懂理,恪守性德,方能以有德者居之。舜以一無所有的條件而得天下,既不是靠暴力奪取,也不是靠暴力來治理,恰恰是以德來服天下的!所以孔子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中國傳統文化中道與德是最高的哲學範疇,是天地的屬性,也是為人處世必須遵循的終極原則,因此合道與不合道就成為君王之王位合法性的最終依據,不合道的無道昏君是可以討伐的,這叫替天行道。所以《大學》中講「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史書中類似的記載比比皆是,這就是中國的歷史觀,講道德的天命觀,一切以道為宗旨。

有人說歷史上的暴君太多太多,爭權奪位,父子相殘,兄弟反目,統治者對下級與百姓濫用刑罰,肆意虐殺的記載也比比皆是啊!不錯,歷史都有其血腥的這一部分,它反映了人類人性中的野蠻成分,所以歷史是進步還是倒退關鍵就在於人類在社會進程中體現的野蠻成分、是越來越少還是越來越多?而文化的進步與落後也就體現在、其崇尚善還是崇尚惡的區別之中了!以道德來教化天下,使惡的成分減少,使善良的本性回歸,這是中國王道政治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政治思想一以慣之的追求。有以下邏輯順序:

如果君王能以道德治天下,則是聖人之治無為之治,民「下知有之」;如以仁義治天下,則是賢君之治,民能「親譽之畏之」;以禮法治天下,則是亂世之治,民以虛偽「辱之」。從禮開始,治理天下從道義層面降落到制度層面,禮只能以柔性或略剛性來約束人的行為,卻不能再約束人的心靈,因此,彬彬有禮卻內心虛偽者比比皆是,滿嘴仁義卻背後壞事做盡者絡繹不絕,一旦禮所不守,只能用更剛性的法來制約了,這就到了民主政治的範疇了。

可見,中國的一部歷史表現為王道由興盛到衰落的過程,禮樂崩壞,無不從君王或上層官僚集團開始,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因此,進入近代以來,要遏止王道政治繼續衰敗的頹勢則必須從制度上做根本調整,這就是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於是民主革命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中國王道政治從民本主義進入民主主義(王道與民主並不衝突,民主改變的只是權力的構成(制度層面),而王道講的是權力的使用(道德層面),二者的結合就是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內涵,此為後話!關於道德仁義禮法的關係,《道德經》中講了一段很深刻的話:「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亂之首也!」

歸納一下,雖然道德仁義的約束在整個中國政治歷史中一直呈現下降趨勢,但作為一種向善的價值觀追求,它卻顯示出永恆的歷史價值。另一方面,古代中國社會即使某些時刻表現出血腥殘忍的一面,但在民間社會的整體倫理秩序並沒有崩潰,相反卻更加地牢固,這正體現了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求真向善的強大粘合力作用!反過來講,宮廷政治中以陰謀血腥的方式來獲取權力,既不是傳統文化也不是傳統價值觀,恰恰是對這些優秀傳統的背離。當柔性的道德約束不能遏止這種背離時,要挽救傳統文化就必須改變權力的構成關係,因此,連接上文,民主主義就成為近代中國歷史的嶄新任務!

二、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內涵

18世紀以來,歐洲啟蒙運動風起雲湧,天賦人權的思想如雨後春筍般開遍西歐,北美,人類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由君權治理走向民權治理,由專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憲政民主制的建立,使權力由古代的私有制轉變為近代的公有制,政府由公民來選舉,歷史的發展使人類廢除了宮廷政治中權力之爭的血腥與暴力,首開和平理性的權力分配方式及民主政治的國家管理模式。法律保證了每個公民的自由與平等,也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於是所有階級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階級利益既不需要階級統治來維護,更不需要暴力運動來纂取,而是靠法律來保證。政府不是代表某個階級而是代表全體公民,代表國家。反過來國家也不是階級統治工具而是公權機構,政府既是民選的代職機構,其權力由選民賦予,自然不可任意妄為,更不可鎮壓公民的反對與抗議。而公民具有天賦的人權和民權可以要求政府解散,也無須使用暴力的方式來進行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暴力國家觀和階級統治理論,只看到了階級的對立面,卻看不到社會不同階級(這裡的階級實際上應該是階層,在下一篇文章中論述)更多之處的統一面,馬克思主義只是陋眼觀察到了專制制度下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事實,因此,反過來提出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理論,提出所謂無產階級專政,自以為是先進理論而沾沾自喜,卻不知歷史早已翻過了一部分人統治另一部分人(不管它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還是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權力私有制這一頁,而進入權力公有化的新階段。也就是說,以歷史來看,人類社會既從來就沒有經歷過一個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階段,也更不需要經歷這樣的階段,因為無論怎麼把這個階級統治的概念反過來倒過去的看,都是屬於權力的私有化階段,都屬於舊曆史的政治範疇,而不屬於民主革命時期。民主革命的到來推動人類歷史由權力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發展,由此,帶來了政治制度的全新變革,其變革程度早已遠遠超越陋眼的馬克思主義之膚淺的看法。

三、簡述近代中華的先進政治理念

可見無論是民本主義的王道政治還是民主主義的民權政治,都與階級鬥爭階級統治格格不入,也在價值觀上不支持暴力運動,更不沒有一個階級的民主就是對另一個階級的專政這麼自相矛盾的現象出現。

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活動中所出現的最血腥的一頁,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當作歷史的規律與人類的追求,因此,它的所謂階級專政理論既不會在實踐中找到現實的落腳點,在文化上也更是一種落後而徹底的反動思想!

馬克思主義以專政來壓制民主,使民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以專政來解釋民主更使民主失去了應有的含義。由此造成了馬列共產國家無民主無人權的暴政統治局面,而大量民眾卻自發地認同這種統治,認為天經地義,認為哪一個政黨哪一個階級上臺執政都是一樣的!也因此,歷史上早已死亡的極權專制制度才可以依然在當今中華的大地上肆虐狂舞,馬列暴政思想控制了本性善良的華族兒女,使中華大地黑雲壓頂,天地晦暗。

而國父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則是結合了傳統王道政治的精髓與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可說是東西方文明的完美融合。它在權力來源上以現實的民意取代了傳統文化中抽象的天意,更具有操作性與公正性,此為民權主義;國家治理上依然遵循傳統的王道政治,宣導仁義與民本思想,此為民生主義;而追求國家獨立,維護民族利益,延續民族血脈的思想化為民族主義。此三民主義被西方譽為與聖經,英國憲章,美國獨立宣言並列的人類四大文明成果,可見其巨大影響。三民主義它縱接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為我民族世代所傳的精髓之所系,是一脈相承的血統;而橫連英法美之西方人權運動民主政治的英華,與時代相接規,是真正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而在民族主義裡提出了解決民族獨立問題的歷史任務,符合了當時中國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惟有三民主義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先進文化的代表,是我中華建立民主憲政共和國的唯一指導原則!(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惠虎宇:2億人三退的數據模型分析
惠虎宇:中共魔性探源
惠虎宇:從訴江大潮看中國轉型之路(之一)
惠虎宇:陝西神傳文化對習近平的啟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