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典詩:耕養園——詩贈溪和兄

作者:楊東慶
font print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半生憂患歷艱辛,弘道興詩不後人;
耕養園中心血注,高風奕世孰堪倫。

〈耕養園〉 陳溪和 2018.6.2(戊戌初夏 )

回首生命因緣的際遇中,實不可思議,一路走來,卻在知天命之時,從谷底到坦途間,也不知會碰撞出什麼火花?當下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念頭,在腦海中浮現,於是我在「茄苳溪」旁,以數塊舊鐵皮為屋,晨看陽光穿林,午見雲彩西下,每日變幻不同,確實美妙,令人心情舒適怡悅!

數十年來的農居生活,讓人煩躁的念頭沉澱許多,忽然發現生命的底蘊裡,那顆沉睡已久,想要學文的種籽,開始萌芽,當下拿起毛筆揮上了「耕養園」三字,做為以耕養田園,閒餘能埋首詩書,滋潤心田,尤以台灣古典詩,最為美妙與嚮往。

二十年來勤奮不息於自修,習詩寫字,費時多,但進步少,原因在於無師怎能自通?且美麗的台灣古典詩,已如殘陽般的没落,殊為可惜!幸有緣尋找到現在詞宗楊東慶老師,招了一群愛好台灣古典詩同好,在耕養園成立了「凌雲詩苑」,傳承以前私塾風範,也足可彌補我從小失學之憾!希望在台灣古典詩的荒漠裡,注入一股甘泉,在黯淡的台灣傳統文學中,綻放一點火花來!

無奈雖然有心,然而現代人多沉湎於手機與電腦,不屑或無法於費力耗時的台灣古典詩,所以台灣古典詩這塊園地,已將到滴水乾涸之日,招生數次,卻少人問津,十多位同窗只能相濡以沫,相勗相勉。

文學與技術不同,文學能變化人的氣質,引導人心向善,古人說經書不可不讀有其原因,當今或有科技或可凌駕一切的謬論,唯有文學才能啟發人心,於潛藏的良知開發,實為金鑰。今雖然學校絕少有漢語教學,但我們這群台灣古典詩同好,出錢出力,唯恐樹倒根絕矣,唯一期望是四百年來的台灣古典詩,能繼續傳承而已。@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