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戳中民眾痛點 是什麼導致天價藥

人氣 7549

【大紀元2018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蕭律生採訪報導)近日,大陸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後,獲得好評。此劇正是大陸看病難、看病貴的真實寫照,前檢察官沈良慶表示,造成此現象是因為中共將醫療行業變成了賺錢的產業,權力尋租現象氾濫而引起的。

該片根據江蘇白血病患者陸勇的真實故事改編。陸勇因患癌耗盡積蓄後,無力購買正版抗癌藥,便從印度非法代購血癌藥「格列衛」,並轉售給其他病人。這款仿製藥讓不少病患延續性命,但陸勇卻被警方抓捕。在輿論關注下,最後陸勇獲釋。

該片上映僅4天便衝破13億元(人民幣,下同)票房大關。網民也在網上紛紛表示此劇「很好看」,還曬出了觀影票據。

網民曬觀影票據。(網絡圖片/大紀元合成)
網民曬觀影票據。(網絡圖片/大紀元合成)

該片觸及中國的高價藥、醫保等敏感話題,擊中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安徽前檢察官沈良慶對大紀元表示,正因有如此現狀,老百姓才紛紛關注此電影。「很多人看不起病,有的患者跳樓自殺。」

據悉,抗癌藥「格列衛」在香港的價格為17,000元,美國為13,600元,澳大利亞為10,000元左右,在日本16,000元,韓國約為3000元,但在中國的藥價是23,500元。甚至有人爆料,從2010年底開始,中華慈善總會將受捐的格列衛以25,000元的價格賣給患者。

為什麼會有如此天價的藥?

大陸媒體把矛頭指向此類進口原研藥,因包括藥品研發、臨床驗證的高額成本,所以在專利保護期間,醫藥公司可自行定價。然而,當20年的專利保護期過後,此藥依舊很貴。

沈良慶認為,專利不是導致進口藥品昂貴的根本原因。在美國等國家,類似藥品均需要較長的研發、臨床試驗周期,但是「在中國,此藥價格卻比國外的翻了好幾倍」,這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尊重知識產權沒有問題,但是中共侵犯知識產權是很厲害的。問題出在中共體制上。」沈良慶說,「這背後的關鍵是中共體制將社會導向『一切向錢看』,把醫療行業變成一個賺錢的產業,其中權力尋租做法更是氾濫。」

2017年,南昌市第二醫院一名醫生在網上炫富曬藥品回扣引發網民熱議。(網路截圖)

河北醫藥銷售人員董先生(化名)告訴大紀元記者,一般的國產藥,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漲幅都達到3—4倍。「比如,出廠3元,到患者手裡至少15塊。至於進口藥,裡面更有好多利益關係。」

2013年,中共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就曾披露「為什麼大陸80%的進口原研藥價格會高於香港」:香港沒有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沒有15%的醫院加價,流轉費用也不會達到20%多。

儘管今年5月,中共政府稱會推動抗癌藥降價,甚至會將一些藥品列入醫保範圍,但是這並不是真正降低了藥價。

獨立時政評論人文昭9日在他的自媒體上表示,中共政府要推動的抗癌藥降價模式,根本沒有觸及藥品降價的關鍵。「一要求廠商降價、二降關稅、三進醫保、四簡化藥品上市程序。可是占有進口藥零售價40%到一半以上的渠道加價,政府以一句『減少不合理加價』帶過,就是合理加價要保留。關鍵是增加藥品價格透明度上,沒有具體承諾。」

他進一步分析道:「因為醫藥經銷行業也是高度壟斷的,他們的利益不能觸動⋯⋯如果之前格列衛這種藥的價格主要構成部分在廠商,那就該找廠商砍價;可是其後價格還是偏高,價格的主要部分在渠道,就應該向渠道開刀。」

藥品示意圖。(Fotolia)
藥品示意圖。(Fotolia)

2016年5月《經濟參考報》曾刊登一篇文章披露,各級經銷商對進口藥的加價達到40%左右;2010年《廣州日報》報導披露藥價來源比例:生產成本15%~25%、醫藥公司10%、醫藥代表3%~5%、醫院15%、稅15%~25%、醫生提成30%,並稱「其實除了患者,誰都不想醫藥降價」。#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王貴成:中國人為什麼要到日本爆買感冒藥
威朗製藥股價遭腰斬 阿克曼日損10億美元
大陸救命藥全面告急 一盒8元黑市炒至4千元
陳思敏:雷洋案不起訴 央視炒藥費轉移視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