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做事求結果 在無形中禁錮了你的能力

文/Leo Babauta 夏瑞希編譯

只在意結果的心,反而會抑制你的能力,成為障礙。(Shutterstock)

人氣: 33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你是否曾陷入這樣的狀態?在公司,主管分配給你一個有難度的工作,你也覺得自己能力還不錯。但在做的過程中,卻並不愉快。你很想取得一個好成績,又怕做不好,所以你經常緊繃著神經,如履薄冰,卯足全力,想要確保事情朝你希望的方向進展。

「如果能把這項任務完美達成,主管和同事就會對我刮目相看。」就是因為太看重事情的成果,你急於求成的心反倒像鎖鏈一樣,束縛了你的智慧。

其實,我們都得承認:

1. 結果如何,並不總由我們說了算。

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或無心的干擾;有時事情的發展會出乎預料;有時儘管全力以赴,也無法得到預期的結局。

例如,你報名參加市裡的馬拉松比賽,想挑戰前三名。你在賽前一週摩拳擦掌,可卻突然染上流行感冒,高燒不退,床都爬不下來,練習計畫全泡湯;也可能之前練習時跑的成績出乎意料地好,眼看獎杯在握,偏偏比賽當天早上吃壞了肚子⋯⋯各種橫生的枝節,就是不讓你如願。

2. 即使達不到最好,你也不是一無所獲。

即便沒有得到最好的結果,你也並未白費苦心。當你已經儘力完成健身計劃,但沒能如願練出六塊腹肌;或者參加了一個喜歡的工作項目,卻被迫中途退出⋯⋯儘管沒有達到最終目標,但是在過程中,也許我們變得更健康、體力更強,或是學到了新的技能,鍛鍊了新的能力,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這些收穫,也許你現在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累積起來,在將來某一天會成為你很大的助力。

3. 只在意結果的心,反而會成為障礙。

把心思都放在結果上,會讓我們焦慮急躁,更難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的狀態。對結果的執著,把你的思想拘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讓你放不開手腳,更抑制了你的能力和智慧。

因為太想得到,所以會害怕得不到,甚至會裹足不前,邁出每一步都左思右想,做事的效率反而變低。

比如談合作案,你怕不成功,所以反覆琢磨,遲遲不敢把策畫發出去;但另一個同事也許沒有對結果的強求,在你猶豫的時間內,他已經發出好幾個策劃,其中有失敗、被回絕,但當你終於鼓起勇氣,對方已經從幾次的經驗中變得更成熟。

只重視結果,一旦結果不如預期就會失望,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怪罪別人不夠配合。下一次就更沒有信心邁步前行。

那麼如果工作成果真的事關重大,必須達到上級的要求,不能等閒視之,又該如何?其實,不執著於結果,不代表你不用心去做;恰恰相反,不執著於結果,你才能更好地投入和努力。

不執著結果讓人心無障礙,這樣的態度有助於我們專注於行動本身,而不是想著未來會發生什麼。

不執著結果也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相處,因為我們更關注的是人而不是成果,我們在乎內在的幸福和滿足感,而不是一些外部的因素,這使得我們與自身和他人都能建立更好的關係。

不執著於結果,你該在意的是⋯⋯

 

意圖。

做一件事,你的意圖比結果更重要。你思考的是怎麼投入工作,而不是從工作中獲得什麼好處;你想的是現在如何施展自己所能把事做好,而不是未來會演變成什麼樣。

例如,寫文章時,我的意圖是想給讀者幫助和關懷;當我外出跑步時,我想留心四周並感受自然;與別人談話時,我想敞開心懷、懷著同理心與對方交談。我試著讓內心的意願主導我做每件事情。

努力。

與其擔心事情會如何發展,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本身的努力上,自己投入了多少心力,工作的時候夠不夠專注,是否能心無雜念地做好每一步?

過程。

成果是過程累積的結果,如果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不妨想想該如何改進過程。還有什麼地方需要加強,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可以提升。當你專注於過程,好的結果反而會不期而至。

當下。

結果只有一剎那,在到達結果的途中卻有無數個「當下」。當你並非滿腦只有那一個結果,而是專注於每個當下,你會在同樣的經歷中得到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比如發現某個人的好,冒出獨特的靈感,鍛鍊出新的能力。

關係。

比結果更重要的,是你與同事、合作夥伴、摯愛的人之間的關係。當你專注於結果時,會容易忽視別人的感受,當他們沒有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做事,你可能立即表現出不滿,甚至發怒,給對方造成傷害。可這對於事情的進展,並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然而,當你不那麼計較結果時,就會有餘裕給他們尊重,關懷,耐心和同理心。不知不覺間也會贏得對方的敬重,彼此之間的配合更緊密、更默契,對事情只會添加助力。

帶著奉獻和愛去做事,放手對結果的執著吧。

· 放下你的「執著」 所有困難都迎刃而解

· 三位知名音樂人的東方奇緣及心靈之聲

· 「腦內聲音」是誰的?為什麼會存在?

<作者簡介:李奧·巴伯塔(Leo Babauta),「禪習慣」博客創作者。本文原載ZenHabits.net,有改動>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