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壓力下 中國經濟引擎降溫超預期

人氣 21328

【大紀元2018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隨著中美貿易關係日益緊張,中國經濟繼續顯示降溫跡象。官方週二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全面走弱,工業、消費均低於預期,投資增速更創出歷史新低。同時,官方希望採取措施提振經濟,包括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鼓勵銀行加強放貸力度。

分析師認為,貿易戰壓力讓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承壓走低,但基建和放貸刺激舉措只能短期有效,對恢復中國經濟「健康」無益。

7月中國經濟數據降溫 唯房地產獨高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二(8月14日)公布的數據,投資續創新低,消費表現低迷,工業增加值增速未達預期,唯有房地產繼續高企。

中國2018年頭七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只增長了5.5%,降至26年來的低點,遠低於2017年同期的8.3%。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新建建築、工廠、道路和港口的支出。

其它經濟指標也顯示中國經濟面臨阻力。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低於預期,僅8.8%,但失業率卻從6月小幅上升至5.1%。

唯一例外的是房地產市場。1至7月住宅銷售額同比增長16.2%,房地產投資額(包括商業和住宅地產)同比增長10.2%。

據悉,房地產銷售額增長大部分來自二、三線城市,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仍實施限貸和限購等調控措施。

「雖然貿易摩擦短期內實質性影響尚未體現,但已傳導至企業對未來外需的擔憂,從而放緩當下生產節奏,亦傳導至失業率小幅上升。」國泰君安宏觀花長春團隊在一份報告中說。

家庭債務命懸一線 嚴重抑制百姓消費

中共統計局週二發布的數據顯示,消費增速連續7年下滑,從2011年20%的消費增速降至為2018年7月的8.8%。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月初發表的報告指,很多中國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據中共官方的統計,2017年中國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為48%,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更高達107.2%,超過美國當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如再加上隱藏的民間借貸部分,中國家庭的負債率之高超出外界想像。

報告說,家庭債務在大幅擠出消費,並抑制企業擴大生產活動,但不幸的是,這種隱患被中共當局和學界嚴重忽視,恐釀成重大潛在風險和嚴重失誤。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報告也指出,中國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已從金融危機前的171%飆升至2017年的299%。

市場分析師認為,即便沒有貿易戰衝擊,中國經濟動力也已轉向低檔,但當局要採用何種方式來撐經濟,不至於諱疾忌醫就很關鍵。

再次放貸刺激經濟 遭專業人士批評

中共財政部週二(8月14日)表示,地方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快發行基礎設施項目的專有債券,包括鐵路和公路交通項目。2018年,中共中央政府允許地方政府發行1.35萬億元(約196億美元)的這類債券。

同時,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將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並敦促銀行以更低利率向小企業提供更多貸款。7月的新增人民幣貸款金額已超出預期。

從2002年以來,每次中國經濟放緩,中共當局靠推動債務支出、釋放流動性(大舉撒錢搞基建)作為解決方法,但結果是不斷加劇經濟中的隱藏風險。

中共當局再次選擇增加放貸來刺激經濟,遭到國內外專業人士的批評。

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征征表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基建投資只能起關鍵時刻托底作用,而非持續刺激經濟之用,要想在避免走老路的前提下還需要進一步的減稅降費,真正提振製造業與居民消費能力。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謝國忠更是警告說,過去的寬鬆貨幣政策已造成中國經濟的最薄弱部分,如再放水催生房地產泡沫,將拖累百姓,讓中國經濟陷入崩潰。他說,這種做法其實是「在不斷積累經濟扭曲的惡果」。

英國《金融時報》也發表社評文章指,「從長遠來說,對貸款閘門的放開只要稍稍超出理智的限度,就可能對中國和世界其它國家造成反作用」。

推升債務可能帶來金融災難

這種反作用是指當債務成為中國經濟的最薄弱環節時,有可能帶來兩種危險——金融災難以及拖累經濟增長。

第一種可能的情況是金融災難。《紐約時報》早在2016年就報導說,雖然過去中共當局逃過多次經濟衝擊,但問題是,中國的債務負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沉重得多——無論是在絕對數量上,還是相對於經濟總量而言。

與此同時,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保增長也面臨著另一個挑戰:政府支出的效果越來越差(邊際效應遞減)。

「要恢復經濟的健康,必須進行金融重組和實體經濟重組,如果不這麼做,你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在非常漫長的時期裡增長速度低下以及市場疲軟。」經濟研究公司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常務董事葛藝豪(Arthur Kroeber)說。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也表示:「中國債務高企、消費無力以及缺乏為解決經濟問題做出艱難選擇的政治意願,都讓中共當局陷入困境。」

他表示,準確地說,經濟刺激政策短期應付衝擊或可行,但對恢復經濟健康則無濟於事。

持久貿易戰 更強化經濟減速預期

到目前為止,美國對華加徵關稅還處於早期階段,對中國貿易和通貨膨脹的影響有限。但是,商業調查已顯示出口訂單萎縮,市場亦擔心持久貿易戰會讓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這種預期比幾個月前更為強烈。

《華爾街日報》引述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駐香港經濟學家丁爽的話說,中國7月統計數據已反映出中國(中共)在反制美國關稅上無法做到旗鼓相當。

丁爽表示,在中美貿易爭端中,中國應避免直接對抗,應把注意力放在加強國內經濟上。

早先在美國財經界流傳的一幅漫畫揭示,中美貿易衝突中的關稅或許不該是中國關注的真正目標,中國經濟存在的更大隱憂是其增長速度放緩超預期。

伊諾多經濟公司(Enodo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喬伊利瓦(Diana Choyleva)表示,從出口和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顯著放緩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盡頭」。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更是表示,因中共政權無合法性,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成為其唯一的「合法」替代性來源,所以中共會死保經濟增長。可是正常的經濟發展達不到那個速度,所以中共註定犧牲老百姓的利益來實現目標。

中美貿易戰近況 不等量的博弈

截止今日,中美雙方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關稅戰。美國已宣布分兩步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方也緊跟同步對美國的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等量關稅。

此外,美國還擬定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尚未公布清單,中方隨後宣布擬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5%-25%不等的關稅,並公布清單。

美方認為,美中貿易失衡是源於中共不公平、不互惠的貿易行為所致,所以希望通過關稅行動恢復美中貿易平衡。而中共則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辯護,並對美國商品採取加徵關稅的報復行動。

中方已對七成美國進口商品加徵或擬加徵關稅,尤其針對美農產品。按照中共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的說法,目前已分兩批、對九成美國進口農產品加徵關稅。

而美方手上還餘下約1,8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作為籌碼。

據中共海關的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價值4,298億美元的商品,同時也從美國進口1,539億美元的商品。#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美貿易戰不是回原點 變與不變的背後有玄機
一幅貿易戰漫畫 透露中國經濟一個大問題
分析:中共對美600億關稅清單有硬傷
中共重啓貨幣政策撐經濟 高房價料拖累百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