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稱國產虹鱒未檢出寄生蟲 一天後刪文

人氣 1656

【大紀元2018年09月10日訊】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9月6日發布的一則稱「國產虹鱒抽樣監測未檢出寄生蟲」的情況說明,但在其官網上公開、存續一天之後,目前已無法顯示。該文令國產虹鱒「入籍」三文魚事件波瀾再起,從業內人士到普通網民,均對其中的樣品來源、檢測方法等關鍵內容提出質疑。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9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稱衛健委)在官網上發布《水產品相關問題回覆》一文。

該文稱,今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湖南、廣東、青海三省,針對淡水養殖中常見寄生蟲問題,開展了華支睪吸蟲囊蚴、東方次睪吸蟲囊蚴和顎口線蟲三期幼蟲監測。監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未檢出這三種寄生蟲幼蟲。

據稱,這次的監測樣品共92份,其中國產虹鱒63份和進口三文魚29份,分別採樣於養殖環節(50份)、流通環節(20份)和餐飲環節(22份)。

文中所述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是直屬於國家衛計委的公共衛生事業單位 。

蹊蹺的是,據澎湃新聞網的報導,衛健委的上述文章在發布一天之後,9月7日莫名被刪除。打開網頁顯示的是「404 Not Found」。然而衛健委則堅稱未刪除該文。

有水產行業業內人士公開質疑說,這次監測中只檢查了三種寄生蟲,而對國際公認的虹鱒身上的常見共患寄生蟲,包括闊節裂頭絛蟲、復口吸蟲、寬頭鯉蠢絛蟲、變頭絛蟲、直溝絛蟲、棘頭蟲,則均未檢查。此外,63份國產虹鱒的送檢樣本究竟是有關機構送檢還是隨機抽查,也不得而知。

也有不少網民認為,63份國產虹鱒的樣本數量太少,即便檢測結果顯示無寄生蟲也不能說明問題,該批次檢測無寄生蟲不代表以後無寄生蟲。

中國漁業協會內部人員、漁業資深人士王金和表示,在超市買一條活體三倍體虹鱒,檢測其內臟和皮膚,「很大概率能查出寄生蟲,逃不掉的。」

對於國產虹鱒寄生蟲檢測的客觀公正性,王金和態度悲觀。「(檢測機構)幾乎都利益相關,誰會去做中立的檢驗呢。」

5月26日,有媒體直播國內最大淡水虹鱒養殖企業青海民澤公司現場檢測虹鱒寄生蟲。操作者並未將魚肉切成薄片,也未使用載玻片和蓋玻片製作標本,厚厚的魚肉被放置在光源位置上。該檢測過程的隨意性和不規範性,在網絡上被稱為「鬧劇」。

一份今年5月由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的對民澤公司「冰鮮三文魚」體內寄生蟲的檢測報告中,檢測結果顯示「未檢出」的異尖線蟲,是一類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但諷刺的是,這項檢驗根本沒有做的必要,因為這是海魚寄生蟲,並不會出現在淡水虹鱒身上。

今年5月,中共央視推出一檔宣傳青海民澤「三文魚」的節目,將國產虹鱒魚宣傳為深海三文魚,且不顧這種淡水魚攜帶人類易感寄生蟲,推崇食用生魚片,引發民眾炮轟。 

更為荒誕的是,今年8月10日,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成立大會上,公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根據「標準」,虹鱒魚可以貼上三文魚的標籤出售。這個消息震驚了消費者群體,也引起外媒紛紛報導。

中國消費者認為這已經涉嫌商業欺詐,是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的主觀惡意行為,特別是擔心鱒魚更容易受到寄生蟲的影響。

虹鱒魚同三文魚有很大區別,虹鱒魚是淡水魚,價格便宜,而三文魚則價格更貴。這兩種魚外表儘管非常不同,但兩者都有紅色的肉,切塊後看起來非常相似。

外界估計,行業協會將淡水虹鱒魚歸類為大西洋鮭魚後,按現時大陸的市場價格,身價可以翻三倍。淡水虹鱒變身三文魚,身價立即翻倍,意味著每年可多帶來數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央視推淡水虹鱒當三文魚生食無憂 引發激烈爭議
中共規定虹鱒魚可作三文魚出售 網絡熱議
「上邊讓斂錢就斂錢」內蒙古村官阻攔村民春耕
大陸多所高校禁止學生掛床簾 被嗆「神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