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胡悅寧

白天在陽光下,大腦會產生血清素,而較高的血清素會帶來更積極的情緒。(Depositphotos)

人氣: 64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09月27日訊】九十年代我在銀行界工作時,與一位同事很是投契,她從小跟家人移民英國,一方面吸取了西方社會比較開放的生活態度,另方面仍承傳了傳統中國人的價值觀。她返回英國後,也經常與我保持聯絡。説來奇怪,我從未跟她表示過我有什麽夢想,但每次通訊她卻一廂情願地提醒我「不要放棄夢想」( 「Don’t give up your dreams」)。老實説,我從一個憤怒青年「退化」為一個年輕老年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始終找不到一個令我深信不疑的夢想。

每當我看到一些勵志故事,談到一些年青人或處於逆境的人如何剋服種種困難,最後成功實現理想或夢想時,我的心中不期然會冒起既疑惑又羨慕的感覺。一個十多嵗的年青人,究竟如何產生其夢想,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從哪裡因緣際會地找到的?我真希望有機會親耳聽到他們給我解説一下。

還記得多年前看過前香港足球先生山度士的一集專輯,他說從小十分喜歡足球,因此足球自然變成他的夢想,當然我絕不懷疑他。他比很多人更為幸運,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職業。但他是否可通過足球體會到人生意義,卻是另一個問題。

九十年代初期,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解體,紛紛推行政治民主化,很多國民都十分振奮。但據聞不少在共產政權當道期間經常以黑色幽默嘲弄政府的異見人士,卻一時間感到一份失落,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目標。

聽起來雖然有點諷刺,我還是可以明白到他們的心情。今天的香港,爭取民主是很多人的其中一個夢想。但假若有天民主真的來臨,我們會不會體驗到同樣一份失落?

民主、自由、社會公義都是很值得我們追求的目標,卻明顯不是人生的終極意義。古今中外,無數哲人、智者窮其一生探索及思考這終極問題,但不知道是否受其智慧所規限,抑或造化弄人,他們大多數都逃不過鬱鬱而終的命運。

差不多毫不例外地,每一個人都希望在人生中得到一些東西,但也毫不例外地發現「天如人願」根本上是一個妄想之時,我們便會自自然然地認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句話,它包含了多少無奈、悲傷?

日復一日,我們都會遇上一些我們不願遇上的人和事,我們的自然反應就是去排斥它們。但如我們可以深刻地想一想,這些人和事為何令我們感到不安或煩厭,它們便搖身一變成為了我們最可貴的老師,讓我們多些瞭解自己。一個不認識自己的人,怎可能認識生命?

學會欣然接受及瞭解生命給予我們的每一刻(包括最痛苦的時刻),可能就是讓我們可以慢慢揭開人生奧秘面紗的鑰匙。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