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勇於表達自己

培養果敢--幫助內向的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培養果敢行為需要時間和練習。(Fotolia) 

【大紀元2018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璉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一名四年級的小女生眼裡噙著淚水坐在老師的辦公室裡,過去的一週對她來說真的有點艱難。她在課堂上表現得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這讓她一整週的學習都變得非常困難,實際上讓她難過的原因並不僅僅是這些,她完全可以應對因學習遇挫而產生的那種複雜情緒,真正讓她每週都感到難過的原因卻是小夥伴之間的衝突。

她哭著述說:「如果我照著她們說的做,那她們就跟我玩兒,假如我不想找麻煩而拒絕了她們的要求,她們就孤立我。」

在道德與維持從幼兒園就建立起的友誼之間,常常會讓她感到兩難。不過,她通常會在做出正確的選擇之前衡量一下對錯。坦言自己的想法會令她面臨失去自已小圈子的風險,但是如果跟從他們則有可能招來麻煩。這讓她感到非常為難。

這個小女生特別文靜,性格內向,她總愛跟一群她所信任的小朋友們一起玩,但她從來不會是她們的小頭頭。她極力避免與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也很難對她們說不。

像她這種情況的小孩子並不少見。許多孩子很難堅持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即便他們知道果敢表達自己是件正確的事情。

從學校的運動場到課堂,再到過夜派對,果敢行為在許多情況下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在涉及欺凌、戲弄、小夥伴之間的壓力和其它不良行為時知道如何果敢地捍衛自己和為他人挺身而出,果敢行為就變得極為重要了。

千萬記住,培養果敢行為需要時間和練習。只開展一次角色練習不會成功,孩子們需要儘可能多地在家裡、在外面反覆練習。雖然那聽起來像是個艱鉅任務,不過一旦你習慣於果敢行為了,就會變得很容易。

嘗試以下方法幫助膽小怕事的孩子學會對劣行果敢地說不!

談論果敢

我總是鼓勵家長與孩子討論不同的交流方法。

1、被動型:被動型溝通者不敢與對方目光接觸,且聲調、行為怯懦,彷彿他人的權利比自己的更重要。

2、主動型:主動型溝通者聲調高,強勢(他們可能試圖壓低別人),且表現得自己權利比他人的更重要。

3、果敢型:果敢型溝通者與對方目光接觸,用一種冷靜但堅定的聲調,視他人權利與自己的權利一樣重要。

利用書籍、電視和電影中的角色來勾勒出這種溝通風格。

模仿果敢

家長要對孩子言傳身教,就算是孩子可能在小夥伴中被孤立了,也鼓勵他以果敢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可能是件困難的事,特別是當小夥伴之間發生衝突時就更難了。

關鍵是塑造孩子的果敢溝通技巧。教你的孩子在聲明自己的觀點時遵循以下步驟:

1、保持冷靜;

2、要有目光接觸;

3、用一種清晰、自信的聲調;

4、傾聽。

有時我們必須得接受不同意見,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不敢出聲或是悄悄溜走。對像「我很感謝你表達了你的觀點。我保留不同的意見,但是現在我知道你的觀點出自何處。」 讓孩子多加練習這種表達方式,要讓孩子明白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見。

對著鏡子練習

我常常發現,懦弱的孩子往往不用果敢的聲調和果敢的身體語言。他們可能會學著用果敢的聲調表達,但是如果他們低著頭,那麼沒人能聽到他們的聲音。

讓你的孩子對著鏡子練習果敢

1、對著鏡子練習目光接觸;

2、挺胸自信;

3、雙肩向後張;

4、兩臂下垂;

5、對著鏡子練習3-5句果敢陳述。(例如:「我不想踢足球,我們一起改玩拍人遊戲如何?」)

對著鏡子練習會讓孩子看到效果。通過改變他們的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讓他們在練習果敢表達時,能看到哪種是果敢的,哪種不是。

鼓勵孩子觀察角色

當孩子們在外面活動時喜歡觀察別人並不是什麼祕密。孩子們通過觀察世界,會得到他們想要找的東西。試著來個遊戲,問一下孩子是否找到了一個被動型溝通者、主動型溝通者和果敢型溝通者(當然,是在回家的路上談論此事)。讓他們描述不同行為有助於他們歸類溝通風格。

儘早、經常練習這些方法,孩子在家裡練習越多,在外面他們表現就越自信、果敢。

責任編輯:瑞木悅